近日,一部描述大唐盛世至安史之亂一衆詩人人生沉浮的電影《長安三萬裏》,引爆傳統文化圈,更是因爲 " 影院背詩 " 沖上熱搜。
有人贊歎這部國漫挑動了國人的文化 DNA,有人爲李白、高适、杜甫等人的友誼與人生遭際唏噓,也有人在李白的一句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中産生了從未有過的共情。
圖源豆瓣網友
人人都愛李白,但如作家王曉磊所寫:一個偉大詩人的真實,并不隻是些整齊劃一的漂亮形容詞,諸如 " 超逸絕倫 "" 風華蓋代 "" 豪邁灑脫 "。真的不是這樣的。
有人說,李白身上有四種 " 氣 ",不羁的傲氣,飒爽的豪氣,飄逸的仙氣與追求自由的俠氣。
有人說,唐詩三百首中,李白的詩真的很好背,讀他的詩會讓人覺得開心一瀉而下!
還有人問," 李白寫過那麽多詩,他自己會背嗎?"
回答的人說," 像李白那麽不羁的人,估計寫完就忘了,放不下的是我們俗人自己。"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李白的形象。課本上的李白、曆史書上的李白、" 鬥酒詩百篇 " 的李白、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到底哪個才是更真實的李白?
回顧李白的一生,那些他投信幹谒的對象,那些他曾拼命地擡舉、贊美、向之賣力自薦的人,從韓朝宗到楊國忠,多數都沒理睬他,至少,沒給他實質性的幫助。
多年的奔波和拼争,卻徒留一個叛逆的污點,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孤窮和困頓,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所謂 "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等李白再享受到毫無保留的、不再苛責的愛,都是後來的事了。
一個偉大詩人的真實,并不隻是些整齊劃一的漂亮形容詞,諸如什麽 " 超逸絕倫 "、" 風華蓋代 "、" 豪邁灑脫 "……
去喜歡課本上的李白,那是很容易的,因爲從小就有老師告訴你:李白是個天才,李白是個好人,李白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李白熱愛人民,李白能鐵棒磨成針 ……
一個人,要怎樣的勇氣和赤誠,才會無懼自己曾狠狠摔倒過一次,再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他的求權貴、谒高門、找人請托固然是真的,但他的傲岸、不羁、"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的放縱也是真的。
他的庸俗是真的,他的仙氣也是真的;他的消極是真的,他的昂揚也是真的;他的浪蕩不靠譜是真的,但他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永遠不放棄兌現自己的天賦,也是真的。
我們這個民族,常被說成是 " 老大民族 ",曆史包袱重,暮氣重,但有了一個李白,我們就有少年氣;我們這個民族也常被說成是内向、木讷、不善表達,但有一個李白,就能證明我們一樣奔放、豪邁、熾熱、性情。
我們熱愛李白,但我們不是飯圈。作爲一個李白粉,我是一直主張,我們對李白的诠釋能不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再上一個層次,去剖析、擁抱一個更有血有肉的李白。
然後才可以感染後來的年輕人,像李白一樣,永遠不放棄兌現自己的天賦。
李白的愛情和婚姻,放到今天互聯網的标準裏,也是黑點。比如做了兩次贅婿,對象還高度一緻,都是相對落魄的權貴豪門。但凡被有心人稍微一包裝,加點話術,就能炮制出一個心機草根男的上位史。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入贅湖北安陸的許家,對象是早年間朝廷左相許圉師的孫女。最後一次婚姻,對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看,又是孫女。
兩次聯姻,都是相府孫女。假如讓營銷号來炒作,這完全能被扣一個投機婚姻,攀附權貴,孫女狙擊手,贅婿專業戶。
李白還有過一個劉氏夫人,雙方很快鬧掰。李白寫詩對此罵罵咧咧過一次。
詩裏有兩句著名的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在人們的印象裏李白這話是對權貴說的,然而真相是,至少從上下文來看,這話是同女人置氣時說的。
用今天的網絡思維,李白又會被批得體無完膚," 普信 "、" 下頭 " 妥妥的。
更要命的是,李白簡直是個職場站隊上的小學生。
最近電影裏高适有句台詞:"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天真幼稚的人。" 就是這麽回事。
比如楊貴妃有個哥哥叫楊國忠,衆所周知乃是奸相。在人們的印象裏,李白一直和楊國忠作鬥争,故意讓楊國忠給自己捧硯台。還有段子說,李白 " 金殿妙對楊國忠 ",讓後者下不來台。
可事實真相是,李白一直頻頻誇贊楊國忠,一直誇到安史之亂前夕。
天寶十三載,距 " 安史之亂 " 僅僅隻有一年了,李白還寫詩說 " 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 ",誇楊國忠有善政。
天寶十四載,也就是 " 安史之亂 " 當年,李白又替人寫文誇楊國忠,說 " 伏惟相公,開張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龍之室,持造化之權,安石高枕,蒼生是仰 ",誇得非常用力。
等楊家倒台了之後,這些東西翻出來,都是夠李白喝一壺的。相比之下,杜甫看透楊國忠早得多,之前就寫詩批評楊家驕奢。至于李白,真是個孩子。
這還沒完。他還情商欠費。
倒不是說李白日常生活中無情商。對于普通老百姓,比如賣酒的老紀、種田的荀姥姥、打鐵的科大爺等等,李白是很有情商的,大家很聊得來的。
他關鍵是求人辦事的時候特别沒情商。
在當時,身份低微的讀書人都流行給大領導、大專家去信、去訪,請求提攜,這種做法叫幹谒。但凡懂點人情世故的就明白,這種情況,說話措辭都必須妥帖、含蓄、穩重,不能唐突。
孟浩然說:張丞相,我想度過人生的大湖,可惜我沒有小船啊。這是婉轉含蓄。不錯。
王維說:張丞相,您是大君子,專爲蒼生謀福,我多麽渴望到您座下啊!這是坦白赤誠。也行。
但你絕不能對一個完全都不熟的領導說:馬總,你們家難道就差把我坐的椅子嗎?信不信下次不求你了?合着全中國就你一個姓馬?不能這樣對吧。
可這就是李白說的話。倘若單純隻看這些,李白簡直可說是情商爲負的典型。
誇人的時候,他不講鋪墊,能把對方誇得很尴尬。對一個沒什麽突出政績的官員韓朝宗,他說 "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 ""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把韓朝宗活活整成後輩陳近南。這給領導的感覺是:如果我信了你,我都會看不起我自己。
而反過來,當李白對人提條件的時候,又往往感覺像道德綁架。
比如同樣對韓朝宗說:" 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對方大概隻會噎住:我們并不熟啊!讓你揚眉吐氣,并不是我的義務啊!怎麽還道德綁架上了?
同樣地,五十多歲了,不小了,給安州長史裴寬寫信:我仰慕您十年了,請您提攜重用我吧!但您要是對我甩臉子,不準我進門,那可就拜拜了您内,屆時我可要黃鹄高飛了。
最後李白還撂下一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不僅如此,李白還很愛自誇,自誇到什麽份上呢,二十六七歲的時候誇自己:" 天爲容,道爲貌,不屈己,不幹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 假如在今天,有人這樣去交友、應聘、征婚,會變成普信男的典型,要被送上熱搜的。
他到老還一直不改。到了五六十歲,李白還說自己:" 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 "。放在如今,貌似隻有江湖騙子才會這樣形容自己。
五六十歲,對于古人而言已經是很大年紀了。通常情況下,誰受得了一個這樣自我認知的老頭子?關鍵他到此時還無級别、無單位、無企業、無資本、無重大專業獎項,卻有一堆的黑曆史,偏偏還老說自己混過中央,跟過大領導。
扪心自問,假如在完全不知道李白是誰、不開啓上帝視角的情況下,我們能忍這個人多久?
但盡管如此,但我們世人還是要學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李白學習一些生存的優點:
像李白一樣,永遠有熾熱的生命能量和自信心。
像李白一樣,可以單純幼稚、天真胡鬧,但永遠不邪不佞,渾金璞玉。
像李白一樣,雖然也曾努力學着去世故,模仿着去鑽營,但骨子裏的那一份自由傲岸,始終熠熠發光。
總有一刻,我們終将會在李白的詩句中相遇,發出驚爲天人的感慨。(詩詞鑒賞在文末)
【互動話題】
哪一刻讓你感覺,李白筆下真乃神仙句子?
網評
①
是讀"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的時候。
李白好有想象力且好會表達,這句詩不知被多少古風小說引用過!
短短 20 字勾勒出天上宮阙的模樣,還有神仙傳授長生不老術的情景。
其實,人家揮就而出這兩句,就是想告訴大家:我李白當真不是凡人!
②
是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時候。
電影《妖貓傳》中李白吟誦過此句,極緻的美感把大腦震得一片空白。雲想衣,花想容,文字的天賦有時是不講道理的。
③
是讀"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的時候。
天真、傲骨、爆棚的自信!所有這些迷人的氣質,在詩句裏渾然天成。每當失意的時候,這個句子像有魔力,在你脫口而出的瞬間,整個人都提氣了。
④
是讀"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的時候。
一開始覺得這話太狂了,竟敢 " 笑孔丘 "?後來看作者,哦,太白啊,那沒事了。
⑤
是讀"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的時候。
以彩虹爲衣,以風作馬,雲神們飄然而下。浪漫的氛圍感,非常人筆墨所能及。
⑥
是讀"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的時候。
溫度、顔色、形狀以及氛圍,全都呼應了人對下雨天真實的感受。原來太白不僅能寫雄奇奔放,還能妙筆生花地寫清新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