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門藝術,藝術沒有标準答案。
最近幾天,矽谷一直在熱議一個話題:創始人應該如何親力親爲地管理自己的公司?在 Airbnb 聯合創始人布萊恩 · 切斯基(Brian Chesky)和 YC 聯合創始人保羅 · 格雷厄姆(Paul Graham)看來,這歸結爲 " 創始人模式 " 與 " 管理者模式 " 的對立。
格雷厄姆拉開了最新讨論的序幕。他發表了一篇 1050 字的文章,在科技圈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寫道:至今在矽谷,大多數人也都認爲,擴大初創企業的規模,就意味着轉換到管理者模式。但是,爲什麽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要像管理者一樣管理他們的大公司?比如把權力下放給下屬,而不是像他們在公司早期階段那樣參與其中?
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比如對喬布斯、馬斯克管理風格的讨論就一直存在。但如今,在科技公司巨額投入 AI,卻還未獲得足夠客觀的回報;初創公司增長受阻,不得不努力尋找新增長,在這些焦慮情緒下,這個問題又有了新的意義。
格雷厄姆引用的典型例子是切斯基。這位 Airbnb 創始人,在最近的 YC 活動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說:" 我越不親力親爲,就越容易陷入困境。而當我陷入困境時,工作量已經是原來的 10 倍。" 相反,他決定:" 我将參與每一個公司的細節。Airbnb 不會做任何超出我個人能力範圍的事情。"這一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Airbnb 現在擁有矽谷最好的自由現金流。
符合 " 創始人模式 " 的例子有很多,切斯基說他深度研究過喬布斯的管理方法。以及新晉科技領袖黃仁勳,他有 50 名下屬直接向他彙報,這個接近 3 萬億美元的 AI 芯片帝國,采取了非常扁平的管理方式。還有馬斯克,他深度參與特斯拉、SpaceX、Twitter、Neuralink 等多家公司的運營,人們驚歎于他怎麽有這麽多精力;Meta 的紮克伯格,以及 OpenAI 的奧特曼。
在科技界之外,霍華德 · 舒爾茨也符合這一類型,他把星巴克從西雅圖的一家本地咖啡店,打造成了全球咖啡巨頭,并以親力親爲而聞名。
曾經在亞馬遜和 Meta 都擔任過領導職務的 Dan Rose 對此評論道,貝索斯和紮克伯格 " 都是微觀管理者,對産品和業務的細節了如指掌。他們從不設定自主權的期望,他們會解雇任何抵制他們監督的人。"
當然,也有人舉出了反例,比如納德拉領導下的微軟,作爲 " 管理者模式 " 發展得很好,微軟的股價一路高升,至今市值達到了 3 萬億美元。蘋果的庫克也符合 " 管理者模式 ",這兩人都是在強大創始人的遺産上,再接再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創始人模式 " 中最典型的案例:黃仁勳是如何做的?
有超過 50 名直接下屬的 " 超級工作狂 " 黃仁勳
如何運營一家市值接近 3 萬億美元的公司,看看黃仁勳是如何做的。
黃仁勳每天早上 6 點起床,每天早上都會鍛煉身體,然後開始 14 小時的工作。
" 對我來說,(在英偉達)沒有什麽工作是低賤的,别忘了,我以前是個洗碗工。" 黃仁勳今年 3 月份在接受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采訪中說," 我以前洗過廁所,我洗過很多廁所,我洗過的廁所比你們所有人加起來還多。"
黃仁勳說,早年在早餐連鎖店 Denny ’ s 的工作經曆,對他的工作風格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采取了一種親力親爲的方式,與員工一起解決問題。
" 沒有什麽工作是我不願意做的," 黃仁勳說。" 如果你給我發什麽東西,希望我幫忙審核,我會盡力而爲。而且我會展示我會怎麽做。"
馬斯克則在 X 上發帖表示:" 這絕對是正确的态度。在新冠疫情導緻衛生紙短缺期間,我确保我們的工廠和辦公室有衛生紙。" 馬斯克曾經在特斯拉工廠裏過夜,親自檢查下線的車輛。" 我睡在地闆上,并不是因爲我不能去馬路對面的酒店,而是因爲我想讓自己的處境比公司裏任何人都更糟。每當員工感到痛苦時,我希望自己的痛苦更甚。"
與馬斯克類似,黃仁勳并不相信中層管理者。在英偉達,黃仁勳直接負責管理 50 名直接下屬,他認爲 "CEO 應該是公司中直接下屬最多的人 "。
增加直接下屬,也有助于 CEO 實現公平競争。黃認爲,CEO 直接溝通的人越多,員工在公司中的地位,就越不容易由他們對關鍵信息的掌握程度來決定。" 對信息的掌控往往是權力的來源,我不相信這種文化或環境。" 他說,"CEO 的直接下屬越多,公司的層級就越少,這使我們能夠保持信息的流暢,使我們能夠确保每個人都能獲得信息。管理者的角色不應該是在高管之間斡旋權力,而是共同激勵公司員工。"
" 我們(創始人及管理者)在公司中的職位,應該是用我們理解複雜事物的能力,去帶領他人實現偉大、激勵他人、賦予他人權力、支持他人。" 黃仁勳說," 這些是管理團隊存在的原因,爲公司所有其他工作人員服務。"
雖然黃仁勳作爲一名管理者可能有些異類,但 CEO 的直接下屬數量卻在不斷增加(比如亞馬遜 CEO Andy Jassy 有 16 名直接下屬)。據《哈佛商業評論》統計,CEO 的直接下屬數量,從 20 世紀 80 年代的 5 人,增加了一倍,增至 21 世紀初的 10 人。
" 這是相當理想的數字," 麻省理工學院領導力中心前執行主任 Hal Gregersen 認爲," 無論你是 CEO 還是低級别經理,直接下屬的理想數量是 6-12 人。"
黃仁勳的管理 Tips
跳過 1V1 會議:黃仁勳曾表示,他并沒有與自己的衆多直接下屬,進行一對一的會談。" 我所說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同時告訴所有人的。" 他在 Stripe Sessions 2024 會議上說," 我真的不相信,我所掌握的任何信息,隻有一兩個人應該知道。"
公開提供反饋:同樣,黃仁勳也相信,應該在同事面前給予反饋。" 我認爲一對一會議,與不讨論反饋的問題是,你剝奪了一大批人同樣的學習機會。" 反饋就是學習,從别人的錯誤中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簡短而頻繁地溝通:英偉達的員工們,可能會收到黃仁勳的大量電子郵件。據《紐約客》(The New Yorker)去年報道,黃仁勳每天都會給員工發送數百封郵件,其中許多郵件隻有幾個字。黃希望員工的電子郵件也能保持簡潔。一位英偉達的前員工說:" 如果給他發一封超長的電子郵件,你會惹上麻煩。一些人的想法可能是,把你要說的話都寫下來,然後發送出去,但其實如果黃仁勳或其他人需要更多信息,那就是一次對話或是會議,而不是另一封電子郵件。"
展示你的工作流程:黃仁勳認爲,向他人展示你是如何推理、解決問題的,是一種 " 賦能 "。" 我總是向人們展示如何做推理和決策,如何預測某件事,如何分解問題。" 他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采訪中說," 這往往能帶來很多靈光一現的時刻。你可能聽了之後會說,‘哦,我的天哪,原來這就是你如何想出來的,它并不像看上去那麽複雜’。"
黃繼續說:" 如果你發送給我一些東西,你希望我提供意見,我能夠爲你服務,并且我會與你分享,我是如何推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爲你做出了貢獻,因爲我讓你看到了,我是如何思考某件事的。"
經曆痛苦,增強韌性:黃仁勳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采訪中說:" 期望值很高的人,有可能抗壓能力很差,不幸的是,抗壓能力對成功至關重要。我不知道該怎麽教你們,隻能說我希望苦難發生在你們身上。直到今天,我還在公司内部,興高采烈地使用 ' 痛苦和磨難 ' 這個詞。我是樂于看到這些的,因爲當你想錘煉公司的品格,你想讓他們變得偉大,而偉大不是聰明;偉大來自品格,而品格不是由聰明形成的,它是由吃過苦的人形成的。"
黃仁勳接着開玩笑說:" 對于你們所有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我希望你們承受足夠多的痛苦和磨難。"
黃仁勳年輕時面臨過很多挑戰。他從台灣到美國後,在肯塔基州的一所寄宿學校上學,在那裏他受到了無情的欺淩,他曾告訴《紐約客》,這些欺淩中包括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他告訴《紐約客》:" 那時,沒有輔導員可以傾訴。你隻能堅強起來,繼續前進。"
Sam Altman 的管理 Tips
随着 OpenAI 快速崛起,如今已經成爲了一家估值 1500 億美元的公司。作爲人工智能行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奧特曼 ( Sam Altman ) 作爲新興的創業者,人們也很好奇他如何管理公司?
警惕太多會議:奧特曼在 2018 年的一篇博文中寫道,他通常會盡量限制自己花在會議或大會上的時間," 關鍵是要在日程安排中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有機會遇到新的人和新的想法 "。奧特曼認爲,理想的會議時間要麽是 15-20 分鍾,要麽是 2 小時,但 "1 小時通常是錯誤的 "。奧特曼堅持在早上不開會,對工作效率最高的前幾個小時,要求沒有會議的打擾。
馬斯克也非常強調這一點。馬斯克曾經鼓勵員工,有時候要離開會議。在 2018 年給特斯拉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他說會議通常應該更少、更短,并寫道:" 一旦發現你沒有給(這個會議)增加價值,就離開這個會議或挂斷電話。"
更簡潔的交流:奧特曼說:" 言簡意赅是關鍵的關鍵,如何學會在 30 秒内,說出大多數人需要 5 分鍾才能說出的話,是一個很大的能力解鎖。" 在電子郵件中,他往往會 " 簡潔到無禮的地步 "。
謹慎授權:奧特曼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自己在做不關心或不喜歡的事情時,工作效率不會很高,所以他有時會戰略性地将這些工作下放。" 但他強調:" 請記住,其他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也是最有效率的,做你希望其他人爲你做的事情,核心是要試着找出誰最喜歡(和擅長)做什麽,并以這種方式進行授權。"
馬斯克也是這類授權的急先鋒。他曾表示,員工可以随意突破命令來完成工作。他在給特斯拉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特斯拉的任何人,都可以并且應該根據他們認爲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向其他人發送電子郵件或交談,以造福整個公司。你可以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與你的經理的經理交談,你可以直接與其他部門的副總裁交談,你也可以與我交談,你可以在未經任何人允許的情況下,與任何人交談。"
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奧特曼在 2018 年的一篇播客中說,他的工作可以總結提煉成三部分。" 一是确保完成重要的事情,二是不要在愚蠢的事情上浪費時間,三是制定大量清單。" 他會把每天、每月和每年要完成的事情,都列在紙上。
結語
當然,管理是一門藝術,藝術沒有标準答案。
也有人認爲,如今把 " 創始人模式 " 和 " 管理者模式 " 對立起來,也不對。" 堅持單一模式存在風險," 比如風險投資公司 Hoxton Ventures 的創始人 Hussein Kanji 就這麽認爲," 如果你隻生活在一種模式中,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
" 當世界在許多不同的真理中運行時,人們喜歡把事情變得非黑即白," 他說。" 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同時處理看似矛盾的想法的能力。" 在他看來,最好的領導者是那些 " 知道何時該采取什麽狀态 " 的人。
隻是如今市場的變化太大,需要能夠适應這種快速變化的人,而不是那種 " 習慣于平靜水域 " 的人。" 當你的公司運作不佳時,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花時間,盡管聽起來很繁瑣,把你的業務分解到其核心要素,并從零開始重建它,不對業務或技術抱有懷舊心态。"
References:
1、 Business Insider:Why everyone in tech is talking about 'founder mode'
2、 Business Insider:Jensen Huang's 14-hour days and workaholic lifestyle helped him turn Nvidia into an AI powerhouse
3、 Business Insider:Meet Jensen Huang, the Nvidia CEO who is now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people
4、 WSJ:With ‘ Founder Mode, ’ Silicon Valley Makes Micromanaging Cool
5、 NYT:Why Silicon Valley Is Abuzz Over ‘ Founder Mode ’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經緯創投 "(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經緯創投主頁君,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