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小品《說事兒》演完後,"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 一句話,就立刻傳遍了全國。
沒想到,17 年後,因爲一部劇的熱播,這一金句又再度被驗證。
這就是趙本山主演的《鵲刀門傳奇》。
和 17 年前一樣,大爺先是遭受質疑,之後又迅速 " 打臉 " 觀衆。
這也不怪觀衆,趙本山确實離開一線太久了。
但這部劇上線後,走勢卻越來越離譜。
播放量節節攀升,最近這幾天,就已拿下兩次熱度第一。
在豆瓣上,這部劇開分 7.8 分,如今已漲到了 8.1 分。
《鵲刀門傳奇》真的那麽炸裂嗎?
皮哥一口氣刷了 8 集,說實話,這部劇倒也沒好到那個地步。
《鵲刀門傳奇》本質上就是一部變奏版的《鄉村愛情》。
象牙山的那群人穿上古裝來到了鵲刀門,把過去發生的家長裏短,重新演繹了一番。
說是武俠劇,其實它更像是情景喜劇,甚至有一股濃濃的東北小品味兒。
劇中的笑點設置也相對老套。
比如宋曉峰在劇中 " 腳臭熏人 " 的設定;
比如将 " 妙手回春 " 說成 " 尿手回春 ";
比如最近廣爲流傳的趙本山教宋曉峰故意踩空凳子的表演。
這些其實都是東北喜劇最常規的手法,談不上高級。
但《鵲刀門傳奇》還是成了。
這種成功,恰好對應了趙本山的喜劇風格——
不一定來得了多狠的,但一定不給觀衆來假的。
看時長,每集隻有二三十分鍾,劇情緊湊;
武打戲拍得很紮實,也不整慢動作回放那套;
包袱設計上,還玩起了針砭時弊。
比如諷刺了選秀貓膩、吃播亂象,預言了緬北電信詐騙。
如果你再注意觀察還會發現,趙本山在這部劇中,總是 " 夾帶私貨 " 向觀衆喊話。
比如劇中有這樣一個彩蛋。
兩徒弟想假稱是某個 " 趙姓名人 " 的後代,一個提議說 " 趙本山 ",另一個立刻不屑地說:
" 拉倒吧,我不知道趙本山,這麽小衆的人就别提了。"
顯然,這就是趙本山自嘲自己過氣了。
但是在更多的段落裏,老趙卻多次提到:" 江湖不能沒有我。"
甚至他一人分飾兩角。
一個角色是個神隐的江湖大俠:" 江湖裏沒有我,但都是我的傳說。"
另一個角色是個廚子,被迫成爲鵲刀門掌門人。
" 一個廚子不研究菜譜,改研究兵法了。"
你看,是不是和老趙的經典小品呼應上了。
當然,好不好笑這種評價太主觀了。
就如同老趙的小品,有人認爲是藝術,有人認爲難登大雅之堂。
相比整部劇,有一件事更讓皮哥感興趣。
《鵲刀門傳奇》本質上是趙家班的一次大型團建,很多重要弟子都來了。
但我們卻沒能看到小沈陽的身影。
小沈陽是老趙一衆徒弟裏,迄今飛得最高的。
這些年小沈陽轉型成演員,頻繁參演影視劇,也在綜藝裏不時現身。
按理說,師父複出擔綱主演,他理應過來添一份星光。
針對這個問題,謝廣坤的扮演者唐鑒軍在直播時做了回應。
" 因爲他在外面有戲,那接戲了就回不來了,那沒辦法,提前簽過合同的,沒戲的全拉過來了。過兩天小沈陽就有大戲閃亮登場。"
" 誰不願意跟老爺子沾光啊?看他(的劇),捎帶也把我們看了。"
這段話看似很有道理,仔細推敲卻另有文章。
當年郭寶昌拍攝《大宅門》時,張藝謀和陳凱歌都先後跑去客串。
其中陳凱歌更是演了一個臨時角色,台詞都是現編的。
演藝圈的明星,誰再忙,能忙得過張藝謀、陳凱歌?
即使檔期沖突,也可以抽時間去客串個角色,或者探個班。
不至于兩邊劇組的時間,都卡得這麽死吧。
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因故無法到場。
那師父的劇播出了,前期效果不太行,如果你是徒弟,是不是也會主動在社媒上,幫着吆喝兩聲。
但我們翻閱下社媒主頁。
過去一個月内,他爲電影《熱烈》反複打 call,爲自己參加的《加油!情景喜劇》第二季搖旗呐喊。
在抖音上,他甚至忙裏偷閑翻唱了刀郎的歌曲。
可唯獨沒給老趙吆喝過一句。
這當然不是錯,也沒人盼着這對師徒出現裂痕。
但這些現象加在一起,難免有些讓人浮想聯翩。
有人或許會說,皮哥,你别整道德綁架那一套了。
老趙的徒弟多了去了,沒參演這部劇的又不是他一個人。
确實,看看這部劇的演員表,不僅小沈陽沒來,我們熟悉的 " 劉能 " 和 " 趙四 " 也沒來。
但同樣沒來,我們還是能從前後動态裏,看出遠近親疏。
王小利是沒來,前幾年他也和老趙傳出過一些風波。
可是不久前他兒子結婚,趙本山不僅錄了視頻,還親自題字,祝福滿滿。
劉小光是沒來,可是老趙沒忘了埋汰他。
在這部劇中就有個 " 趙四死了 " 的梗,隻有師徒關系很好才會玩這種梗。
況且,劉能和趙四剛剛在年初的《鄉村愛情 15》中亮過相,師徒關系那叫一個其樂融融。
小沈陽呢?
他上一次和老趙同台是什麽時候?
他上一次和老趙網上互動是什麽時候?
他上一次主動提起老趙又是什麽時候?
恐怕大家都一片空白吧。
趙本山這一次也一反常态,在這部劇裏多次就 " 師徒關系 " 有所表達。
咱們先看這部劇的人設,老趙一人分飾兩角。
一個角色是名聲顯赫的江湖大俠,這像不像老趙在過去的地位。
一個角色是被徒弟們認爲 " 走火入魔 " 的廚子,這像不像現在的老趙。
從大俠淪落到廚子,自然免不了一番人世現實。
第 1 集裏,宋曉峰飾演的角色叫 " 趙德柱 "。
老趙對他說你幹脆叫趙柱,把 " 德 " 字給去掉。
很顯然這是老趙在陶侃郭德綱和曹雲金的争鬥。
在這件事上,老趙雖然調侃,但他旗幟鮮明地站在郭德綱這一邊。
後面的劇情裏,師徒三人又來了一次 call back。
老趙說,從古至今,徒弟坑師父得多少啊?
徒弟立刻接話,隔壁郭家店的郭掌櫃被徒弟坑得夠嗆。
這句台詞就是趙本山的态度。
高潮在後面,老趙悠悠地說,快别說别人家的事兒了," 馬上就輪到自己這邊了 "。
你可以當成自我調侃,也可以理解成别的。
如果這還不夠,我們再看看别的。
小沈陽之後,老趙最得意的弟子就是宋小寶了。
在第 27 集,宋小寶飾演的反派失憶,他以爲自己就是本山大叔在劇中的兒子,師徒倆在這裏就秀了一段。
老趙告訴宋小寶:
" 不是人,做人事,也是人。是人不做人事,就不是人。你怎麽選?"
宋小寶立刻乖乖地說,我選擇做個人。
之後老趙要給宋小寶洗腳,宋小寶立刻說,你是我爹,我給你洗腳。
看看洗腳這一幕,像不像拜師禮。
宋小寶還問老趙,我是誰啊?
老趙直接脫離劇本,說你是上天送我的寶貝,就叫你宋小寶。
關鍵在最後,老趙喃喃自語,這孩子天性不壞,有救。
戲裏戲外你能感受到,宋小寶和老趙之間,關系不止于師徒。
但話裏話外,仿佛又能讓人品出别的滋味。
最後一個問題來了,趙本山和小沈陽現在到底是怎樣一種師徒關系?
其實老趙的這些徒弟中,大緻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拜師隻是挂個名。
我們熟悉的大鵬、張柏芝和黃聖依,都是趙本山的徒弟。
雙方更多的是一種尊重與欣賞,當然其中或許也存在某些利益驅使。
但整體看,這種關系并不被傳統的師徒繩索捆綁。
所以老趙得意時,有人靠近,老趙失意時,也有人離開。
這是很正常的事兒,公衆也不會用徒弟對師父忠誠那一套來捆綁他們。
另一類是有一定實力的二人轉演員。
他們拜師前就業務醇熟,在東北也有一些名氣。
但這行就是這樣,觀衆今天能給你捧場,明天可能就會把你轟下台。
顯然,趙本山是他們的跳闆。
拜師後,舞台自然會更大、更豐富,也更穩定。
我們熟悉的王小利、唐鑒軍、劉小光、宋小寶、程野、文松這些人,包括小沈陽,全都是這個類型。
在老趙宇宙裏,他們個個搖曳生姿,變身全國知名演員。
但一旦離開老趙,觀衆還會不會買他們的賬?
觀衆的定義,市場的定義,他們拿不準,也賭不起。
所以即使成了名,他們還是得抱緊老趙的大腿。
這一類徒弟中的天花闆就是宋小寶。
宋小寶和老趙的關系,就像孫悟空和如來佛的關系一樣,跳得再高也蹦不出師父的手掌心。
也隻有在趙本山身邊,他才是大家喜歡的宋小寶。
農村出身的宋小寶确實也挺懂事,經常出現在趙本山身邊,看得出來感情不一般。
小沈陽卻不太一樣。
當年《不差錢》演完後,小沈陽一夜間火遍全國。
這種火,讓他有了單飛的資本。
個人能力上,他也比其他師兄弟強不少。
即使是演戲,他的表演形式也更豐富。
《唐人街探案》裏的表現,就是一個證明。
所以往歪了想,如果小沈陽真的想自立門戶,這條路是完全走得通的。
現在小沈陽和老趙的關系,确實讓人琢磨不透。
确實雙方誰都沒有撂過狠話,但這種沒有互動的安靜,太可怕了。
目前來看,小沈陽過去十多年,兜兜轉轉,用他自己的話說 " 過去太貪玩了 "。
好在他這幾年找準了自己的定位,開始在各大影視劇裏自降身份從配角演起來,反而像那麽一會兒事兒了,最近的《熱烈》裏他就表現不俗。
老趙呢,在告别春晚 12 年後重新回歸大衆視野。
他的演技依然老到,精力依然旺盛,隻要站在那裏就能給大家帶來歡笑。
郭德綱和徒弟曹雲金是撕破臉,兩敗俱傷。
我們希望趙本山和小沈陽這對師徒,能夠上演一段佳話。
哪怕有一天真的散了,也要各自歡喜。
作爲觀衆我們祝福他們能夠奉獻更優秀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