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推薦了我們特别喜歡的國際象棋課,有讀者問起逃逃的學棋經曆,想起很久以前逃爸寫過的這篇文章,有經曆有心路,記錄得蠻清楚的,再來分享給大家。
在帶娃這件事上,逃爸很 all in 也很純粹。
比如以前逃逃學遊泳,我調查了一大輪遊泳班,遊泳教練,相關攻略等等,而逃爸隻做了一件事,就是帶逃逃直接往小區遊泳池裏跳,然後各種花式比賽,看誰能憋氣最久,誰把扔在遠處的遊泳眼鏡先取到,讓逃逃徹底克服了怕水心理。
下棋更是如此,發現逃逃對這方面感興趣之後,在網上、書上自己研究學習了一輪,把自己培養成了半個國際象棋 " 小能手 ",接着每天就在茶餘飯後和逃逃的對壘中幫助他不斷提高棋技。
幾年下來逃逃總算小有成就,在俱樂部赢過不少高手,積分進入過全美 Top100,還和同學組隊拿過學區冠軍。總之,國象已經成爲他的一大愛好和自信心的來源,我覺得挺好。
正因爲 all in, 所以也有很多細緻的觀察和體會。下面就由逃爸來講講這些年陪娃下棋的心得。
——逃媽
逃逃很小的時候,可能是天生的喜好,也可能是我們平時有意無意的引導,總之,他對所有的棋牌益智燒腦類遊戲都有濃厚的興趣。
軍旗圍棋飛行棋,麻将雙扣鬥地主,都很喜歡,對國際象棋尤其如此。
你問孩子 " 你要下棋還是練琴?" 孩子選擇下棋,那是正常;
問 " 你要下棋還是去遊樂場?",孩子選擇下棋,那是喜歡;
如果問 " 你要下棋還是打電子遊戲?" 孩子還選擇下棋,那就是真愛了。
逃逃接觸了一段時間的國際象棋後,就表現出「真愛」的傾向。我自诩小時候也很喜歡下棋,但給那時候的我一個 iPad 一個 XBox,連上 WIFI 下好遊戲,我真沒有信心還會對下棋不離不棄。所以逃逃這份真愛尤顯可貴。我決定好好陪陪他。
逃逃的象棋曆程大體如此:
三歲過開始接觸中國象棋和各種桌面遊戲。沒有特意的引導,基本是玩的時候抓到啥是啥。象棋爲主,還有陸戰旗,圍棋,以及幾款我現在還能記住的桌面遊戲:南極小企鵝,Uno,方格遊戲,賽車時刻等等,此外還偶爾接觸麻将和鬥地主。
五歲來美國的時候專門把中國象棋,陸戰旗,和一大堆桌遊跨過半個地球從中國背了過來。過來後發現這邊的娃全在玩國際象棋,所以把時差倒順溜後也開始學一學,一邊學一邊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可能因爲有了之前一大把桌遊墊底,逃逃上手挺快,那年取得入門級别 U300 、U500(即積分 300、500 以下)的很多場冠軍。
七八歲的課外活動特别多,不再參加比賽,但桌遊和下棋從來沒有斷過,國象一個月兩三次是肯定有的。另外,逃逃所在的 GT 班(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 美國學校裏的 " 天才計劃 ",也叫快班),從這個階段開始系統地做邏輯思維訓練,比如門薩的腦力練習,還有很多益智類桌遊,我覺得幫助也很大。
九歲的時候玩得又漸漸多了起來。那年暑假我發現,和他下中國象棋已經是各有勝負,下國際象棋慢棋我隻有 4 成的赢率,而 5 分鍾的快棋我更已經毫無勝算了。因此在那年暑假之後,重新到俱樂部參加比賽,直到現在。
這篇文章就說說逃逃的下棋經曆,首先,從 3 個問題開始,說說我對下棋的理解:
Q1:
Alpha Go 戰敗人類圍棋冠軍之後,感覺當年高高在上的思維體操已經變成了計算機的苦力活。一個這麽風雅的活動被冷冰冰的電腦搶了先,是不是說明這個活動本身就不夠高大上?
下棋赢不了電腦,就像跑步跑不赢獵豹,遊泳遊不過海豚。可盡管如此,讓自己身體和思維更快更強,總是讓人向往。
Q2:
這個世界很多彩,新東西層出不窮。憑什麽還要去學 1000 多年前設計出來的棋?難道沒有比它們更有意思更益智的遊戲?
這些 1000 多年前的遊戲,不是它本身值得流芳百世,而是因爲有太多的人去玩,去研究它,那些放在它上面的時間和智慧,讓它變得珍貴。實際上,國象相當于提供了一種智慧交流和碰撞的世界語言。
▲ 常青藤聯盟的國象聯賽
圖爲哈佛大學 vs. 普林斯頓大學
逃逃剛來美國時,就是通過玩國象,認識了好多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小朋友,盡管那會兒他還基本不會講英語
順便說下,我很推薦多玩些不同的桌面遊戲。 今天的許多遊戲如果出現在 1000 年前,我想也一樣可以流傳至今。
Q3:
孩子不喜歡下棋怎麽辦?
不喜歡就不喜歡呗。世界這麽大,可以做的事情那麽多,不喜歡下棋完全不用勉強。孩子不得不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就不要再搬出一個去難爲孩子了。
如果孩子喜歡下棋,那恭喜,他可以享受關于下棋的很多好處,網上簡單的搜下就有很多,提高觀察能力,專注力,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想象力,創造力, 分析能力等等。
更 " 功利 " 一點兒說,受過下棋訓練的孩子,後面的數學、物理等理工科目一般都差不了,因爲邏輯思維、專注力的底子都已經打得厚厚的了。
不過依我看,下棋最大的好處是這 3 個:
• 多想幾步
" 我走這步,對方會走哪步,我又會走哪步…… " 下棋需要想幾步之後的事情,如果凡事都可以養成這個習慣,那麽就能萬事未雨綢缪,無往而不勝了。
• 看淡輸赢
一盤棋結束就結束了,新的棋局新的開始。沒必要也沒精力去想上一場的輸赢。
• 安靜的坐下來
人生總有需要安靜坐下來的時候,不如從下棋開始。
現在,結合逃逃的學棋經曆,說說我對孩子學下棋,尤其是學國際象棋的體會。
階段一
了解規則 , 了解勝負 , 體會輸赢
如果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棋牌類遊戲,那麽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準則。
• 準則一:你一步我一步輪流走,不能搶,不用急;
• 準則二:大部分比賽非輸即赢,少數情況會和,每個人都想赢。
大部分的桌面遊戲都是這樣的走法,我們見怪不怪,不過第一次接觸的小朋友很可能需要去體會。建議孩子大些也讓他們接觸些其他類型的遊戲擴展眼界,比如大部分電子遊戲就不是一人一步輪流,而是同時操作。有些合作類的桌面遊戲就是要麽全赢,要麽全輸。推薦一款叫 Forbidden Island 的合作類桌面遊戲,玩起來很有意思,7 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試試。
了解具體棋子的走法。
爸爸媽媽不會的話可以上網查一查或買書系統學習下,由易到難親自教給孩子。就國際象棋來說,先教每個子的具體走法,和孩子下一段時間讓孩子熟悉之後,再講稍微複雜的 " 兵的升位 " 和 " 王車易位 ",等孩子其他規則都很熟了再介紹最複雜的 " 吃過路兵 "。
我猜很多孩子會從中國象棋入手,再開始國際象棋。
逃逃就是這樣。好處是輸赢和一人一步的概念孩子肯定有了,缺點就是兩者相似又不相同,容易混。說 3 個特别容易混淆的地方:國際象棋棋子走在方格裏,而中國象棋走在線上;國際象棋無棋可走被判爲和棋,中國象棋無棋可走判爲輸;國際象棋的馬不會别馬腿,而中國象棋會。
順便提下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是一方 16 個子,但是因爲國際象棋的所有子都可以前進到對方城池内,并且兵走到底以後可以升位,因而比把士象王綁住了手腳的中國象棋要多些變化,也複雜不少。
輸了哭怎麽辦?
首先恭喜孩子已經過了懵懵懂懂不懂輸赢的階段。哭很正常的,大人也喜歡赢不喜歡輸,我們不哭隻不過是因爲經曆了太多輸赢,也沒有孩子那麽喜怒随心罷了。剛開始學規則的時候讓孩子多赢些,培養興趣,不過他總要有輸的時候,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輸了 10 次之後,第 11 次輸就沒那麽痛苦了。
我的建議:
✓
這個階段隻和 " 最不會讓孩子丢面子的人 " 下,比如家長,老師,或者電腦,不和外人下,孩子更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接受失敗。
如果是和家長下,那請控制孩子輸赢的頻度,不要讓孩子一直赢,也不要一直輸。我的經驗從 100% 赢,漸變到 60% 赢 30% 輸,再 10% 的和棋是差不多的。
階段二
遵守規矩 , 培養興趣
在陪伴中享受
在孩子經曆了第一階段,了解了遊戲的基本玩法之後,算是正式開始下棋,進入了第二階段。這裏有兩個規矩和三個給父母的建議。
規矩一: 不悔棋。這是鐵律。
輸赢是我們在意的,但是不悔棋更是。如果孩子說要悔棋,你告訴他不能悔,他如果聽你的自然好,如果吹胡子瞪眼發脾氣,也不要鬧僵而打擊他的興趣,那就讓他悔好了。
然後那盤就讓他赢,再告訴孩子 " 你雖然赢了,但是這盤并不算,我也并不爲你高興,因爲你悔棋了。"
此外你自己可以時不時犯一個大錯誤,走過之後大喊一聲 " 哎呀,我走錯了,怎麽把皇後喂到你馬嘴了,哎呀呀,哎,算了,不能悔棋的 "。等他得意的把你皇後吃掉,赢得這場比賽的時候,也學到你是甯願輸掉也不悔棋的。
規矩二:觸子落子(Touch-Move)。
思考時間可以很長,但是一旦碰到棋子就必須舉子落子,不能猶豫。剛剛下棋孩子往往會舉棋不定,拿起棋子放在某處,又拿起說不對,又放下,又拿起,或者懸在空中無法落子,這時讓孩子把棋子放回原處,想好再重來。
深思熟慮,行動的時候要堅決果斷,錯了就錯了不去臨時反複拖泥帶水,這不也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境界?那就在下棋中開始培養吧。
給父母的三個建議:
讓子不讓棋。
父母全力去和孩子下,不故意走昏棋而輸。如果父母比孩子水平高,那就讓子。讓一邊的車馬象,然後全力去赢孩子。這樣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家長會更有興趣,也能讓孩子看到我們全力以赴的樣子。
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比如 " 如果我馬向前跳,你的相會斜過來吃我車,然後我的車走這裏将軍,然後你馬會橫過來堵住 " 等等。這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在走棋的時候怎麽思考,不僅僅看眼前局勢,還想每一步你的回應,以及進而我的回應。不隻看眼前,向後思考,這是下好棋最核心的素質。
陪孩子一起和電腦下。
如果父母完全沒有基礎,讓孩子跟着課外班或線上課學習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我非常建議,起步階段家長還是盡量多跟一跟。陪孩子聽課,或者陪孩子一起和電腦下棋。觀棋過程中,讓孩子給你講講爲什麽他這一步選擇這樣走,把自己的思路講清楚,對孩子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成就感的來源。
階段三
找到組織,找到真愛
經曆了上面兩個階段,砸錢砸精力的時候終于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通過象棋,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通過更多的接觸,明白象棋是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
在線下棋。
如果孩子上的課程本來就配有完善的線上系統,那非常好,因爲老師就能直接用它來給孩子布置練習作業,能很好地匹配孩子當下的水平。比如昨天給大家推薦的有道國象課,就配有很強大的對弈練習平台。
逃逃小時候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我直接讓他用 chess.com 這個通用網站,我自己來盯着,陪他在上面練習下棋。
❶ 它包含快棋,從每盤每人 1 分鍾,3 分鍾,5 分鍾,到 10 分鍾,15 分鍾,30 分鍾,還有慢棋,從每人每步 1 天到 14 天。慢棋你可以同時開很多盤,每天去查看每一盤的動态走一步就好。
❷ 系統還可以生成很多殘局(英文是 puzzles),考你如何在不同殘局下作出最好的回應,相當于練習題。(付費賬戶才有的功能)
❸ 系統還可以在一場比賽之後作出分析,分析你的每一步,哪一步好, 哪一步差。(免費版可以得到簡單的分析,付費賬戶可以得到一個詳細版。)
❹ 此外還可以擺殘局,讓電腦分析每個局勢下黑白兩色最好的三步棋是什麽,對棋局的貢獻分别是多少。
有道國象課的線上系統和它也很類似。我覺得孩子在線下棋的一大好處是,打開很快就可以開一盤棋,不用絮絮叨叨半天。當然它也有加朋友,邀請朋友一起下棋等社交功能。
參加比賽。
和同齡人比比,看看自己在什麽水平。也體會賽場氛圍,經曆輸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運氣比較好,所在的城市達拉斯,有幾乎是全美水平最高的國際象棋俱樂部。在這裏的俱樂部下比賽,一不小心就會碰到 National Master 美國國象大師、Grand Master 超級國象大師,甚至某一屆的世界冠軍等。所以,逃逃有很多和高手過招的機會。
其實全球的城市也有類似的組織,隻是水平高下各異,幫孩子找個合适的。
在取得和自己成績相應的等級之後再想提高,靠興趣和天賦就不夠了,需要更專業的方法和指導。
那麽首先要做的是記譜。一是可以複盤,二是熟悉記譜後方便交流。包括閱讀棋譜,以及在沒有棋盤的時候和對方讨論。熟悉棋譜之後甚至可以盲下,就是沒有棋盤沒有棋子的對弈,很考驗記憶力。
▲ 左邊是正在參加比賽的逃逃;右邊世界排名第一的卡爾森對陣俄羅斯棋手伊恩。他們都在記譜
其次,如果父母已經不是孩子的對手,想要繼續提高的話,要麽買書找課程自學,要麽找教練專門輔導。對孩子來說,如果有興趣,看厚厚的一本象棋書就和看武俠小說一樣,也是快樂的。
EASTWEST
回頭看逃逃小時候學棋,我們花了蠻多的功夫。不過拉長了算總賬,我覺得還是挺劃算,單下棋所獲得的" 思維力 "和" 專注力 "這兩樣,已經足夠讓他的學習生涯平穩順暢。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下棋,适合下棋,但我覺得至少可以試一試。所有的興趣技能都一樣,淺嘗辄止有淺淺的幸福,登到山頂有登到山頂的快樂。
你說對不?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本營
~ 掃碼添加小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