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業績發布會現場
8 月 30 日,工商銀行發布上半年業績,實現淨利潤爲 1,712.96 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爲 1,704.67 億元, 集團資産總額 47.12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5.4%,客戶存款 34.11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1.7%,各項貸款 27.84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6.7%,年化平均總資産回報率(ROA)和年化加權平均權益回報率(ROE)分别爲 0.75% 和 9.53%,資本充足率 19.16%,不良貸款率 1.35%,撥備覆蓋率 218.43%。
基于良好的業績,董事會建議派發 2024 年度中期普通股現金股息,每 10 股人民币 1.434 元(含稅),派息總額約爲人民币 511.09 億元。
截至發稿,六大行中報已經全部出爐,總體看來,六大行業績表現較爲穩健,且均實現中期分紅,其中工行的營收、歸母淨利潤、分紅額度均穩居首位。六大行淨息差持續收窄,銀行負重前行,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上半年,六大行均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中持續發力,數字金融成爲銀行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是銀行發展自身新質生産力的方向,更是服務其他 " 四篇大文章 " 的基石。因此,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對金融強國建設至關重要。
持續加碼數字金融投入,工行科技人員數量遙遙領先
如果說哪項技術能代表即将到來的科技革命浪潮,人工智能當仁不讓,2022 年,ChatGPT 的發布将人工智能帶入新紀元,通用大模型開始賦能各行各業,金融業作爲最适合大模型落地的行業之一,誰能擁抱大模型,誰将占領未來的生産力的高地。所以,近年來,不隻是各國在人工智能上展開競争,各個企業也在持續加碼。
金融科技投入額度持續攀升。根據上市銀行年報顯示,六大行及股份制銀行金融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六大行以工行最爲突出,股份行以招行爲代表,其中工行金融科技投入一直領先行業,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工行金融科技投入分别爲 259.87 億元、262.24 億元、272.46 億元,分别占營收 2.76%、2.86%、3.23%%。其中 2023 年金融科技投入較第二名建行高近 22 億元。
數據來源于工商銀行年報,钛媒體 APP 制圖
全球傳統金融崗位持續縮減,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火爆。近年來,無論國内還是國外,傳統金融崗位在持續縮減,據公開數據顯示,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及富國銀行等外資銀行在 2023 年累計裁員約 3 萬人,而全球排名前列的大行 2023 年也已至少裁員 6 萬人。9 月 1 日,據多家外媒綜合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高盛集團計劃未來幾周内在全球範圍裁員 1300-1800 人,占其員工總數的 3%-4%。
相比傳統金融崗位的裁員,金融科技人員卻十分搶手。據钛媒體 APP 觀察,如果搜索 " 銀行應屆招聘 ",會發現跳出來的 80% 都是和金融科技相關的崗位,而此前幾乎都被金融管培生、大堂經理、櫃員等崗位霸榜,而大行更是提前布局,将金融科技人才收入囊中。
工行科技人員數量超建行、中行之和。截至 2023 年末,國有六大行的科技人員總數超 9 萬人,其中工行金融科技人員達 3.6 萬人,占六大行科技人員總數的近 40%,遙遙領先其他五大行,是排名第二、第三的建行、中行之和。工行科技人員占全行員工總數的比重爲 8.6%,也居六大行之首。
科技人員擴張之路并未停止。比如,上半年,工行業務研發中心發布 2024 年度春季校園招聘公告,公告顯示該行科技菁英計劃就大數據應用崗、信息安全崗、技術研發崗招聘 80 人,其中大數據應用崗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前瞻性研究,數字化轉型業務場景創新,大數據分析及建模等;信息安全崗包括攻防技術研究及滲透測試、機器學習與數據分析、信息安全标準制定與安全測試工具開發等;技術研發崗包括金融科技領域相關技術研發、自動化研發、技術難題攻關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搶人是一方面,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是關鍵。一直以來,技術與業務之間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協調二者關系,增進理解,發揮出二者的合力,都是管理藝術的重要體現。在半年報中,工行披露,深化業務、數據、科技融合,促進境内外跨機構跨部門人才交流,實現科技創新與業務經營互促發展。
此外,工行在用好人才方面還通過組織數據菁英實踐項目、數據分析師大賽等,産出高價值的數據成果,持續提升數字化發展動能。圍繞 " 數字金融 " 大文章,組織數據領導力管理人員培訓項目,聚焦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培訓主線,持續開展數字化人才分層培訓。
數字金融成果凸顯,工行大模型技術新增56個業務場景落地
普林斯頓 & 牛津大學在《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和挑戰》一文中探讨了大模型基于語言任務、情感分析、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金融推理、基于代理的建模、雲計算集成、自動化客戶服務、合規性檢查等方面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可以說,大模型在智慧辦公、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運營、智能風控等方面有着廣泛用途,國内已有不少金融機構在這些方面的落地上取得進展,其中六大行中,工行、建行走在前列。
早在 2015 年,工行便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品牌 "e-ICBC",2022 年,工行對其進行了戰略升級,推出了集團數字化品牌 " 數字工行 "。其中的 D(Digital)代表 " 數字生态、數字資産、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 " 五維數字化整體布局。上半年,數字工行持續推進。
"AI 大模型技術實現 56 個新增業務場景落地應用。" 在 8 月 30 日,工行 2024 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工行行長劉珺表示。
在智慧辦公方面,工行推出了工銀 e 辦公,支持多種在線辦公服務,包括郵件處理、溝通交流、審批流程、資訊閱讀、掌上信用卡、掌上決策等功能,比如掌上決策,提供資金流向監控功能,展現跨行彙款、第三方支付、大額消費、現金存取等項目的資金流向情況,幫助管理層做出決策。該應用使辦公更加輕松快捷、信息溝通更加及時,降低溝通成本。上半年,工銀 e 辦公上線全新功能,可移動辦理事項占比不斷提高。
在智能客服方面,智能客服作爲人工智能最早落地的場景,早期人們對于智能客服的評價較爲負面,随着大模型技術的加持,智能客服也越來越被客戶接受。
工行在 2016 年推出了 " 工小智 ",主要功能包括業務咨詢、信息查詢、業務辦理、優惠分享等,截至 2024 年," 工小智 " 經過多次叠代升級,目前智能客服識别率已達 98%,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可以通過短信、融 e 聯、微信、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多個主流渠道提供服務,還可以結合大數據、客戶畫像、自學習等技術,提供個性化産品推介、優惠信息等增值服務。最新推出的 " 工小智 " 數字經理,采用 3D 高仿真數字人形象,提供 " 語音播報 + 圖文展示 " 的創新服務模式,顯著提升了客戶黏性和交互滿意度。工行中報披露,該行遠程銀行電話人工接聽率和智能分流率保持同業領先。
智能風控是大模型落地金融業的又一高地。風控是金融的生命線,正因爲它重要,在技術的應用上,業内也更加謹慎,不同于智能客服的廣泛應用,金融業在智能風控上還處于在單點業務上的使用,還未形成智能風控體系。
工行在智能風控的落地上走在行業前列,其中報披露,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提升線上平台智能風控水平,增強風險管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強化電子銀行支付限額動态管理,推廣企業網銀和企業手機銀行人臉識别風控措施,動态優化線上風險交易智能化識别防控機制,依托設備指紋、遠程音視頻等新技術主動應對新型欺詐風險,有效保護客戶資金安全。持續強化網絡金融反洗錢和客戶信息保護,加強線上平台信息監測和業務連續性管理。此外,工行還持續向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風控技術和系統服務。
随着科技的持續投入,數字技術與金融仍在持續碰撞出火花,二者的結合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和探索路徑,這不僅僅體現在數字技術對金融的重塑,更體現爲數字金融對各行各業的賦能。
賦能 " 四篇大文章 ",數字金融的基石作用
數字技術作爲通用性技術,正深刻地影響着各行各業,而金融作爲經濟的血脈,其天生就有服務各行各業的使命,而數字金融,作爲二者的合體,其賦能實體經濟的基石作用不言而喻,更是寫好其他四篇大文章的基礎。
在普惠金融方面,一直以來,普惠金融都面臨着拓客成本高、風控難度大等問題,對于很多銀行來說,面對普惠金融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數字技術爲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比如,工行推出了數字普惠貸款産品 "e 擴快貸 "" 養殖 e 貸 " 等,升級打造工銀 " 興農通 " 線上觸達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助力金融服務下沉,累計服務線上縣域鄉村客戶超 1.74 億戶。構建統一縣域鄉村用戶數據監測體系,完善用戶标簽、客戶畫像,提升縣域鄉村客戶的觸達服務水平。
在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創新需要長期投入,而産出的不确定性又極高,把穩健經營作爲基本要求的銀行如何匹配科技創新的資金需求,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困擾,服務科技既需要産品的創新,又需要更精準的風控。
比如,據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副總經理高鴻升介紹,在汽車行業綜合服務上,工行利用物聯網、隐私計算等技術,引入供應鏈核心企業生産訂單、上遊供應商零件信息、汽車實物資産信息、下遊經銷商訂單信息等外部數據,爲上遊供應商與下遊經銷商提供了 " 訂單授信 "" 以數定貸 " 等創新服務。
在綠色金融方面,如何判斷一個項目或企業的綠色屬性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難點之一,對此,工行利用其數字技術構建了 " 智慧識綠 " 體系,該體系應用該企業或項目的内外部數據,如企業或項目的信息、所屬行業、環保報告、貸款用途等内部信息,融合如蔚藍環保數據、數庫産業數據等外部信息及綠色産業指導目錄等國家政策文件,通過 OCR、NLP 等技術構建智慧識綠小模型、大模型來判斷綠色企業或項目等認定,并将認定結果應用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多個綠色金融場景。
工行 " 智慧識綠 " 體系
在養老金融方面,老年人在手機銀行等場景下存在着使用障礙,但這并非意味着,養老金融就可以沒有數字技術的賦能,比如工行圍繞養老金融推出了 "1134 工程 ",針對該工程,工行軟件開發中心成立了養老金融賦能小組,并從全周期客戶服務、全方位生态串聯、多維數字化運營等方面展開賦能。
數字金融是金融機構發展自身新質生産力的要求,也是賦能實體經濟,賦能其他 " 四篇大文章 " 的基石,目前業内在數字金融方面對大模型落地展開了積極探索,其中工行在數字金融的投入、産出、賦能方面均領先行業,但相比大行,中小銀行限于資金和人才,進展并不明顯,在此期待大行負起 " 以大帶小 "," 以強帶弱 " 的責任,推動金融強國的建設。(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劉洋雪,編輯|何俊妮)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