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51 歲的女星吳越忽然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怒怼網友,并曬出幾張造謠自己的截圖,且還非常高情商地内涵了對方:
" 人和動物應該是有區别的。不過目前動物比你們更像人,它們不造謠。"
吳越的做法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有人直言:
" 内娛對于女明星全方位無死角的審判,卻對男明星各種寬容 ",也有人爲她叫屈——畢竟作爲一個女演員,吳越已經足夠低調了。
确實,今年是她出道的 28 年,這期間經曆了出道即巅峰、無疾而終的愛情,以及 " 突如其來 " 的中年翻紅 ……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吳越始終以人淡如菊的低調作風存在着,卻仍舊無法免于被無良的報道惡意中傷。
好在她并非 " 小白兔 " 一味忍受,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回擊,反而爲自己增加了 " 大女主 " 的味道,平添新的魅力。
1. 文藝世家,出道即巅峰
造謠文章中,吳越 " 與中風父親相依爲命,不婚不育成爲父親終身的痛 ……"
但事實上,她的父親确實已經 81 歲了,不過卻并沒有說的那麽慘——其父名叫吳頤人,曾師從錢君陶等前輩大師,還曾做過上海闵行區的書畫院院長,是著名的篆刻大師。
去年年底,吳頤人藝術館還在上海正式開幕,并展出了老藝術家的書畫、篆刻作品 200 餘件。
吳越的母親雖然資料不多,但是也同樣是一位非常有涵養和文化的知識女性。
在這樣的家庭中出生長大,她自小就顯示出了超高的藝術細胞,加上她的性格非常乖巧文靜,所以氣質始終非常出挑。
從她自己曬出的童年與母親的合影能夠看出,吳越繼承了母親溫婉又靈動的氣質。
6 歲時,她便在父親的帶動下,開始學習篆刻,幾年後還直接拿到了相關比賽的國家級金獎。
但吳越并沒有像父親期望的那樣,繼承自己的衣缽,因爲在看過許亞軍主演的《尋找回來的世界》後,她便萌生了做演員的想法。
雖然父母最初并不願意女兒走進娛樂圈,但在和吳越深談之後,還是決定支持她的想法。
1991 年,19 歲的她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戲,開始系統地學習表演。
而這時的陳建斌還在家鄉新疆烏魯木齊到處瞎混——他原本出生于一個家境不錯的家庭,但學習成績不好,沒考上大學,父母隻好開始四處求人幫他安排工作。
由于長得不錯,陳建斌被推薦到了當地的話劇團,并很有天賦,他逐漸對表演開了竅。
而遠在重慶的蔣勤勤,則 10 歲就開始學習京劇,畢業後被分配到重慶京劇團工作,并于 1992 年被選中,參演了電視劇《媚态觀音》中出演女主角。
在吳越于上戲苦練表演的幾年裏,陳建斌也在 20 歲這一年順利考入中戲表演系,蔣勤勤則在 1994 年以藝考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北影。
三個人的命運齒輪就這樣在不同的地方轉動了起來,并在 10 年之後有了交集。
1995 年,畢業之後的吳越遇到了電視劇《北京深秋的故事》,因此出道。
她的長相雖然不算大美女,但是卻自帶大家閨秀的風輕雲淡之感,加上目光中的澄淨、清冷感,很有辨識度。
因此出道的第二年,吳越便在熱播的《和平年代》中挑戰出演了軍旅女記者聞璐一角,并獲得了金鷹獎優秀女配角獎,一舉成名。
可以說,她是出道即巅峰的明星之一,那之後戲約不斷,又接連演了不少角色,積累經驗。
1998 年,吳越被孟京輝相中,邀請其飾演了自己的話劇作品《戀愛的犀牛》。
原本定的男主角就是陳建斌,但當時的他卻窮困潦倒,因此選擇了片酬更高的電視劇,兩人錯過。
2. 戀愛被截胡,人淡如菊?
孟京輝這樣評價吳越:" 清新中帶點神經質。"
确實,吳越并非像大衆如今看到的那樣 " 人淡如菊 ",她的身上其實還有一種别樣的韌勁,這一點從其處理感情上,也可以窺見一二。
2000 年,陳建斌自己寫了一部作品《菊花茶》,和導演金琛正愁着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便又将目光鎖定在了已經成名的吳越身上。
第一次看到她,男方便驚呼:" 這簡直就是劇本中走出來的女主角!"
兩人随即開始合作,且在過程中日久生情,哪怕當時的陳建斌一無所有。
這之後,吳越更是爲了他北上,并自掏腰包在北京買了房子,與之同居。
爲了提攜男友,她也不忘給陳建斌介紹各種資源,其中就包括日後讓他全方位展現才華的《結婚十年》及《喬家大院》。
拍攝過程中,陳建斌被飾演其妻子的女演員蔣勤勤吸引住了,兩人雖然在同劇組的其他人眼中是 " 水火不容 " 的關系,卻悄悄暗生情愫。
當時的蔣勤勤确實豔壓四方,她在北影讀書期間就是名聲在外的 " 三朵金花之一 ",還因演過《康熙微服私訪記》《蒼天有淚》《青河絕戀》等作品火得一塌糊塗。
不過蔣勤勤也是對于自己的演藝事業很有規劃的人,她不滿大衆一味隻看重自己的顔值,于是分别在《半生緣》和《喬家大院》中努力轉型。
而正是《喬家大院》這部戲,使得吳越苦心經營的 5 年戀情,無聲地走到了結局。
陳建斌甚至在拍戲結束後,直接回到兩人的家中,趁女友在外拍戲未歸,留下一封分手戲便拖着行李離開了。
2017 年,蔣勤勤在背負 " 小三 " 罵名十餘年後,發文澄清,稱自己是在陳建斌與吳越分手之後,才與之在一起的,并非小三。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吳越是被分手的——這個事實改變不了。
據說當她回到家,看到空蕩蕩的衣櫃和房間,一度非常崩潰,還一度将自己關在房間,茶不思、飯不想。
父母得知後都趕了過來,陪伴她走過了最傷心的一段時光。
而直到次年,吳越在報紙上看到了前男友和蔣勤勤大婚的消息,她才得知了自己爲何出局。
對此,吳越從來沒有主動說過什麽,每當被問到此事,她隻是淡淡地回應:
" 都過去了,放過别人才能放過自己。"
在事業上,她仍舊不慌不忙,每年都能拿出作品,卻顯得不溫不火。
隻是憑借電影《夜 · 明》入圍華表獎最佳女演員、憑借電影《前妻》摘得百合獎最佳女演員等獎項,默默地證明着自己的實力。
也許從那時開始,吳越便已經不再像個 " 當紅女星 " 了——她不會炒作、沒有了感情的羁絆,就算是演戲,熱度也并不太太高。
這是因爲,她或許從未将自己與藝人聯系到一起,隻認定自己是個演員,因此還耿直地表示:
" 我知道大家都有好奇心,但我不願意把私事分享給大家。"
因此,吳越隻拿作品和角色與觀衆對話。
這些年,她是《請你原諒我》中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吳晴;也是《唐山大地震》中萬小登養母董桂蘭;還是《大秧歌》中男主角的娘趙玉梅 …… 但演的卻基本都是配角。
直到 2017 年,吳越在《我的前半生》中出演了第三者淩玲一角——這是一個女三号,卻憑借出神入化的演技,征服了大衆。
也讓吳越重新被觀衆看到——她并非如同想象中那樣人淡如菊。
3. 颠覆性轉型,活成清醒的大女主
" 我這麽濃烈的一個人,怎麽還說我人淡如菊呢?"
吳越曾經在線回應過關于身上的這個标簽,她一臉驚訝,非常困惑。
确實,随着歲月的流逝,喜歡她的觀衆會越來越多地發現:
吳越并非想象中那般淡然。
最初,吳越是拒絕接演淩玲這個角色的,因爲是 " 壞人,怕被罵 ",但推薦她參演的閨蜜海清卻極力遊說,最終她放下芥蒂,接了。
不過該劇開播之後,她被罵到不得已之下關閉了社交平台的評論通道,甚至還在某次接受采訪時流了淚。
但是她流淚并非因爲被觀衆誤解,而是直言看到網上有些網友或媒體爲自己發聲:" 不要上升到演員 ",而感動萬分。
同學兼好友徐峥也親自緻電,并寬慰她:
" 你這部戲演得非常好,不要怕,你如果不演了就被他們帶着走了,你不可以這樣。"
不僅如此,父母在身邊的支持也是力量,父親甚至還給她寫了一首小詩:
" 演員生涯自風流,生旦淨末刻意求;莫道常爲座上客,有時也做階下囚。"
最終,吳越想通,并與自己和解。
那之後,她越來越通透,也越來越強大:
先後又拿出了《少年的你》中陳念的媽媽、《清平樂》中的劉娥,以及《掃黑風暴》中的掃黑辦主任賀芸等角色。
可以說,每一個角色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 好人 ",人生都有瑕疵,卻被吳越诠釋得淋漓盡緻。
她的表演是潤物細無聲似的,而且從未臉譜化,卻能讓人分分鍾共情,哪怕她隻做了一個動作或者僅有一個眼神。
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拍戲、認真生活的優秀女性,也難免會被卷入世俗的疑問中。
接受采訪時,吳越常常被問到爲何至今孑然一身。
她很坦誠,直言自己曾在 30 歲的時候也期待過穩定的感情,甚至還希望自己能和身邊的朋友一樣,有個孩子。
但是到了如今的年紀,她反而不再執念,并且會時常告訴自己:
" 不要目的太多,自己覺得憂傷就憂傷,覺得美滿就美滿。"
換言之就是,自己取悅自己,不必執着于他人。
可以說,吳越如此灑脫,和家庭環境脫不了幹系,在另一次采訪中,面對向來以快人快語出名的金星,她也相當松弛,尤其是面對結婚生子的話題。
吳越表示,自己的媽媽常常被别人調侃 " 女兒年紀大了,怎麽還不結婚 " 的話題,每次都異常清醒地回怼:
" 她估計也就這樣了,反正地球繁衍後代又不靠她一個人。"
如今的吳越過着自己最自在的日子,雖然不如蔣勤勤那般看似圓滿,但一點也不差。
她每年都有不少新作出爐,雖然不再是萬衆矚目的女主角,但卻成了優質作品的保障。
顯然,吳越用實際行動反駁了所謂的 " 中年女演員沒有市場 " 這句内娛共識,随時随地處于一個女人的黃金年齡。
或許,這也是她反駁造謠者、獲得大衆贊美的底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