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才總結自己度過精神離職期的秘訣就是:時刻保持學習,擁有更多技能與興趣。
他的精神離職發生于在一家美國銀行工作期間。由于高層主要來自于西班牙語系的國家,作爲華裔的沈文才感受到一種遊離感和精神上的挫敗:" 硬要融入的話對我來說有點困難,不融入又覺得被隔離在外,那個過程很痛苦。" 後來經過一番掙紮,精神離職變成了真正的離職,沈文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然而,即便有過這樣一段經曆,沈文才對于職場新人仍然抱持着更爲務實的建議。他說,任何工作 " 再苦也要捱 3 年 ",因爲也許 3 年過去了,你的不适應已經結束了。而假設 3 年之後你仍然感覺到強烈的無法适應,那麽就能促使自己做出離開的決定。
出生于新加坡,在上海和香港都工作過,這樣的人生經曆使得沈文才有機會觀察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職場人的狀态。他說,雖然導緻精神離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 注重興趣愛好、抱着積極人生态度的人,在職場上的狀态一般都不會差 "。
沈文才拿自己舉例:他對攝影感興趣,經常給客戶、同事拍照,而那些美好的瞬間常常被人一再回憶;他也很喜歡張羅聚會,經常在周五下午組織酒會,邀請同事們一起參加,這也爲他赢得了極好的人緣。這些事情做起來并不費勁,發揮的也是自己的特長,卻給同事和客戶帶來快樂,久而久之,也爲他赢得了職場中的聲譽。
在本職工作上,這個道理同樣适用。沈文才建議大家成爲一個 " 套餐組合型專才 "。他說:" 漢堡是你的王牌特長,薯條是你的次要專長,而可樂是你的興趣愛好 "。這樣可以避免陷入因無聊引發的精神離職中。
從事金融行業的他,說自己的 " 漢堡 " 是爲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适合的投資銀行解決方案," 薯條 " 是銷售技能,而 " 可樂 " 則是他對于新媒體的興趣,這個興趣幫助他打開視野,拓展思路。
當然,這些特長、專長和興趣愛好也可以不斷轉換,讓 " 菜單 " 常換常新。因爲在銀行工作積累了許多培訓經驗,沈文才得以發展了第二職業——在大學兼職副教授。
如此一來,教學變成了他的 " 漢堡 "。于是,他将銀行工作所得的經驗和案例融入課程,給課堂加入了 " 薯條 " 這道料。與此同時,他還把 " 可樂 " ——視頻制作也引入到課堂中,從而使自己的授課更加生動,吸引力倍增。爲了方便學生們複習參考,他還專門制作了有關投行業務的視頻,在小紅書上發布。
當他把工作所要求的 " 漢堡 " 和 " 薯條 ",跟提升生活情趣的 " 可樂 " 完美融合的時候,精神離職的困擾就再也沒有光顧過他。
對于想要避免精神離職的人,沈文才還貢獻了一條寶貴經驗:" 我每到一家公司做滿半年的時候,就會開始計劃 3 年後要換到什麽工作,甚至具體到哪家公司、哪個部門。"
因爲人在巅峰時刻更應該居安思危,想好自己的下一站在哪裏。
而且如果你将職場視作能力與價值的等價交換,那麽無疑應該在自己最有價值的時候 " 待價而沽 "。當你把精力用于爲未來做準備,自然就沒有時間去精神離職了。
編輯 / 張鳴
攝影 / 樹曉甯
化妝 / 小鵬
采訪 撰文 / 張于惠子 簡安妮
監制 / Vivian
新媒體編輯 / 超楠
視覺設計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