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 股權創投基金行業的規模體量平穩增長,居全球前列。截至 2022 年底,我國股權創投基金達 14 萬億元,占私募基金總規模的 69%,居全球第二位。"5 月 26 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 " 中基協 ")黨委書記、會長何豔春在 2023 中國(溫州)創投大會上表示。
何豔春表示,我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 " 小衆行業 " 發展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融資的重要力量和創新資本形成的重要載體,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影響力日益提升,并且正逐步由弱到強,從 " 量的增長 " 向 " 質的發展 " 加速邁進。在積極支持企業股權融資、助推企業發展壯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以及加快區域産業、科技與金融良性循環,服務國家區域戰略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
談及創投基金對于創新創業企業的重要性,何豔春表示,創新創業企業是實體經濟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部分,但它們在技術、産品、管理和财務等方面具有較大的不确定性,難以獲得外部資本的有力支持。創投基金具有發現和識别潛在價值、提供和引導直接融資、優化和改善企業股權結構等功能,通過信息對稱、權責相當、義利均衡、損益匹配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可以源源不斷向創新創業企業 " 輸血供氧 ",并通過提供戰略管理、資源嫁接、專業融合、市場開拓等增值服務和賦能支持,幫助企業突破市場邊界,調動生産要素向更具前景、更有活力的領域遷移、聚集。可以說,邁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要成爲引領全球的創新大國,走在科技革命的最前列,離不開企業從 "0" 到 "1" 的颠覆性創新,而創新的企業又離不開創投基金的大力支持和長期陪伴。
此外,何豔春稱,近幾年來受新冠疫情疊加内外部形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行業出現了資金募集難、投後壓力大、退出預期不穩定等暫時性困難。但從中長期來看,私募基金與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之間相互支撐的紐帶關系将更加牢固,積極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對于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何豔春介紹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推動夯實基金法治基礎。在組織行業對現行基金法實施十周年效果進一步評估的基礎上,推動修訂法律、出台私募基金條例、完善私募基金糾紛裁判規則、明确私募領域刑事罪名适用政策。不斷健全行業規則,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有機銜接的自律體系。
二是,持續深化登記備案改革。根據私募基金投資管理 " 智本 " 而非 " 資本 "、更加強調專業能力和誠信水準、并非全民可辦、不能泛化等特點,立足穿透式、法治化、透明度、差異性的目标,按照标準清晰、公開透明、預期穩定、扶優限劣、簡約高效的原則,重點圍繞強化機構治理的穩定性、人員配備的專業性、履職能力的持續性和過往記錄的合規性,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改進行業服務,并加強私募基金地方綜合研判與協會登記備案有序銜接。
三是,切實防範重點領域風險。針對少數機構存在公衆化的 " 私募不私 " 偏離本性,借貸化的 " 投資不投 " 背離本業,通道化的 " 管理不管 " 脫離本源,實體化的 " 基金不基 " 遊離本質等亂象,堅持 " 零容忍 " 原則,在打擊 " 亂私募 "、出清 " 僞私募 " 方面持續發力,加大對非法集資、保本保底、變相自融、利益輸送、侵占挪用,以及違規運作的涉 " 系 " 集團化等風險的日常監測和從嚴糾治。
四是,不斷優化發展生态環境。推動健全基金托管、服務外包和份額登記、估值、轉讓等制度,加快電子合同落地,加強信息披露和數據治理,夯實行業運營基礎設施;推動完善商事登記、清算注銷等機制,大力發展契約型基金;推動健全中長期資金支持創投相關政策,出台符合股權投資特點的稅收中性制度和投早、投小、投新、投科技的稅收激勵機制;加強以信義義務爲核心的行業文化建設,涵養 " 合規、誠信、專業、穩健 " 的行業文化,引導行業做精主業、做深專業,珍惜聲譽,勇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