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曆經一年的下行周期,锂行業集體步入寒冬,2024 年新年伊始,依然未有好轉迹象。上海鋼聯數據顯示,1 月 23 日,國内電池級碳酸锂均價跌至 9.75 萬元 / 噸,已經在 10 萬元 / 噸關口蹉磨數日。
伴随锂價下行,近段時間以來,海外锂企開始有減停産以挺價或削減資本開始、裁員的動作。反觀國内,钛媒體 APP 多方了解獲悉,國内部分高成本锂企也有減産和停産情形,其中猶以雲母提锂和外購高價礦提锂企業爲主。
業内人士告訴钛媒體 APP,有鑒于上一輪锂周期時的減停産經驗,若锂價繼續下行,不排除海内外高成本産能進一步出清的可能。但部分锂企減停産并不意味着供給将減少,全球锂資源增量産能的釋放疊加下遊需求不振,锂價短期内難改頹勢。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此背景下,國内諸多頭部锂企依然在逆勢擴産能,以備戰新的周期輪回。
不排除海外锂礦減停産規模擴大的可能
回溯來看,碳酸锂價格從 2022 年 11 月的接近 60 萬元 / 噸跌至當前的 10 萬元 / 噸左右,不過一年左右的時間。且國内锂價弱勢,海外亦不能幸免,全球共下行。
(碳酸锂期貨走勢圖,來源:wind)
決定锂價的,一是供應,一是需求,在下遊需求沒法改變的情況下,海外锂礦開始從供應端挺價、控成本。
本月初,澳礦生産商 Core Lithium 公告,Finniss 項目的采礦暫時停止。加工作業将繼續使用現有庫存,Grants 露天礦場的采礦暫時停止;BP33 礦山研究将繼續進行,早期工作将暫停,直到市場情況好轉;包括研究、勘探和公司成本在内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将減少。
資料顯示,澳洲是全球锂礦和中國锂礦的主要供給地,占比 47% 和 55%,目前在産锂輝石礦山有 Greenbushes、Mt Cattlin、Mt Marion、Pilgangoora、Wodgina、Finniss 共 6 個,合計産能約 339 萬噸,折合碳酸锂當量約 42.3 萬噸 LCE。其中,Finniss 項目是本輪周期首個投産綠地項目,設計産能爲 17.3 萬噸 / 年,于 2023 年 2 月産出首批锂精礦。但由于其規模較小且仍有大量礦石庫存,所以彼時 Finniss 的停産被普遍視爲在锂價不斷下行後減産出清的信号,但帶來的更多是情緒上的影響。
國信期貨就指出," 着眼于 Finniss 項目的停産,其 2024 财年指引産量爲 8-9 萬噸锂精礦,折合碳酸锂約爲 1 萬噸,相較于澳礦總供應占比僅約爲 2%。同時,Core Lithium 表示将使用目前的 28 萬噸礦石庫存繼續加工,足夠令其加工廠能繼續運營至 2024 年年中,所以其停産短期并不會直接影響到澳礦供應。"
到前幾日,全球锂業巨頭雅寶(Albemarle)也宣布拟減少資本開支、裁員并出售锂礦股權,瞬時引發市場震動。
商務部官網顯示,智利《三點鍾報》1 月 19 日報道,美國雅寶公司宣布了一攬子成本削減計劃,計劃将 2024 年資本開支控制在 16-18 億美元之間,低于 2023 年的 21 億美元,推遲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大型锂精煉項目,并在一季度進行裁員(未宣布具體裁員人數),今年上述措施将節約 5000 萬美元成本,未來每年可進一步節省 9500 萬美元。公司同日宣布,繼此前澳首富萊因哈特出手阻止雅寶以 4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Liontown Resources 後,雅寶決定出售其在該公司持有的股份。
"Finniss 停産是爲了挺價,雅寶削減資本開支、裁員等是爲了控制成本,背後其實都是锂價跌太多後經營策略的主動調整。" 某锂礦企業相關負責人向钛媒體 APP 表示,其實在上一輪周期底部時,就曾是澳礦減停産帶來止跌反彈。我判斷,如果锂價持續低位或者再向下的話,本輪海外锂礦減停産規模還将擴大,畢竟雅寶這樣的巨頭都已經開始承壓了。
複盤來看, 2018-2020 年間,由于锂礦價格持續下跌,澳洲锂礦開啓減停産潮,2020 年産量低位較 2019 年高位時期下滑超過 30%。由于澳礦産能快速收縮,锂供應端得以快速出清,行業供需平衡表得以修複。随着 2020 年下遊需求快速增長,锂價實現觸底反彈。
實際上,根據中郵證券去年 12 月中旬研報給出的全球锂資源理論成本測算," 預計 2024 年碳酸锂供需平衡的理論成本在 8-10 萬元 / 噸,若锂價後續持續下跌将逐步擊穿部分礦山的成本。"
具體而言,澳礦中的 Mt Marion 精礦成本 1225 美元 / 噸,約 11.3 萬元 /LCE 噸,已經擊穿成本。Wodgina 精礦成本 950 美元 / 噸,約 9.8 萬元 /LCE 噸;Core 精礦成本 756 美元 / 噸,約 8.67 萬元 /LCE 噸;Mt Cattlin 精礦成本 909 美元 / 噸,約 9.6 萬元 /LCE 噸,已經在虧損邊緣摩擦。而 Greenbushes 精礦成本 369 美元 / 噸,約 5.4 萬元 /LCE 噸;PLS 精礦成本 386 美元 / 噸,約 6.7 萬元 /LCE 噸;Kathleen Valley 精礦成本 400 美元 / 噸,約 6.6 萬元 /LCE 噸,均還有盈餘空間。
巴西的 AMG 精礦成本 434 美元 / 噸,約 4.6 萬元 /LCE 噸;Sigma 精礦成本 289 美元 / 噸,約 5.9 萬元 / 噸,目前也有盈餘空間。
此外,鹽湖提锂項目安全邊際較高,SQM 成本約爲 2.2 萬元 / 噸、Olaroz 成本爲 4.3 萬元 / 噸、3Q 成本 2.4 萬元 / 噸。
國内高成本産能開始出清
海外礦企減停産挺價,削減成本開支,那國内礦企呢?钛媒體 APP 多方了解獲悉,與海外邏輯類似,國内也有部分高成本锂企減停産。
" 去年十月份開始,國内就有锂企減産了,比如江西等國内高成本的區域。" 華安證券金屬新材料首席許勇其向钛媒體 APP 表示,但減産力度,總體不太大。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锂業分析師鄭曉強也告訴钛媒體 APP," 國内頭部锂鹽企業由于自身礦成本優勢,目前并未出現大量減産,部分江西外采礦和代工锂鹽企業有小幅停産檢修狀态,四川地區外采礦企業開工率小幅下降,青海鹽湖方面基本滿産,但是總體碳酸锂産量基本保持穩定。"
钛媒體 APP 向多家锂礦上市公司求證也基本印證了上述的觀點。比如:江特電機(002176.SZ)是宜春市雲母提锂的代表企業,2023 中報顯示,公司在宜春地區現擁有锂瓷石礦 2 處采礦權和 5 處探礦權。目前,锂鹽生産所需的礦石大部分由公司控股的獅子嶺锂瓷石礦和新坊钽铌礦自供,正在推進茜坑、梅家的 " 探轉采 " 工作。
公司方面表示," 公司去年雲母提锂生産成本約 8-10 萬元,目前已經在成本線附近。當前公司有減産,包括獅子嶺和新坊均有。若锂價繼續跌,有可能繼續減産。"
至于锂價下行是否會主動減緩茜坑、梅家礦區的推進工作,其表示:" 采礦權證的申請正常進行中,先把證拿到。至于後續是否開采,還要根據市場情況來看。"
除了江特電機外,更多的锂業上市公司則相對 " 穩得起 "。锂資源 1005 自給的中礦資源(002738.SZ)和天齊锂業(002466.SZ)紛紛向钛媒體 APP 表示,公司目前正常生産,沒有減停産的情形。藏格礦業(000408.SZ)、鹽湖股份(000792.SZ)等鹽湖提锂企業成本更低,日前也表示,正常生産經營。隻是,藏格礦業受冬季氣溫影響,産能有所降低,爲夏季高峰時的六七成。
供應過剩 VS 巨頭擴産
" 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内,高成本産能的出清才剛剛開始。" 上述的某锂礦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即便逐步出清,但锂資源的供應并不意味着一定會減少,因爲全球資源端将持續釋放增量。
山西證券分析師楊立宏就分析指出,預計 2023-2027 年全球锂資源産能分别爲 108.8、163.5、208.6、236.2、250.2 萬噸 LCE,同比增速分别爲 24%、50%、28%、13% 和 6%。這其中,非洲锂礦開發進展順利,将跻身锂資源主要貢獻地區。2022-2025 年,非洲锂資源産能分别爲 1.0、8.1、26.1、32.3 萬噸 LCE,占全球總産能比例從 2022 年的 1.1% 提升至 2025 年的 15.5%。
(全球锂資源産能增長情況預計,來源:山西證券研報)
許勇其則認爲," 現在的關鍵是問題是下遊不景氣,锂電材料廠等減産導緻需求不足。"
供應增加、需求不足,意味着 2024 年的锂價仍不樂觀。钛媒體 APP 梳理發現,目前業内普遍認爲,2024 年碳酸锂價格将圍繞 10 萬元上下波動,且不排除繼續向下探底的可能。中郵證券更是指出,雖然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推動着锂用量不斷上升,但行業增速下降,産業鏈庫存較高,因此預計 2023-2025 全球锂資源處于供應過剩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周期輪回中,成本最低的鹽湖提锂優勢或進一步凸顯。以鹽湖股份和藏格礦業 2023H1 披露的數據粗略計算,二者鹽湖提锂的成本在 3-4 萬元 / 噸。這意味着,即便锂價繼續下行,鹽湖提锂依然有利可圖。在此背景下,國内鹽湖提锂正在加速擴産。比如:1 月 8 日,西藏礦業(000762.SZ)紮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萬噸電池級碳酸锂項目預濃縮鹽田順利進水,正式進入試生産階段;2022 年 5 月,鹽湖股份計劃投資 70.8 億元,新建 4 萬噸 / 年基礎锂鹽一體化項目,其中電池級碳酸锂 2 萬噸,氯化锂 2 萬噸,預計 2024 年投産。
當然,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随着高成本産能出清,一些锂企也在逆勢拿礦、擴産,以待新的上行周期的到來。钛媒體 APP 此前文章《锂價下行無礙資源争奪,透明成本下的自給率競賽提速|行業風向标》中就提到,包括贛鋒锂業、盛新锂能、比亞迪等諸多巨頭在内,目前仍在逆勢拿礦,展開锂資源自給率競賽,以一體化構築成本優勢。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蘇啓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