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陶澍還是一個窮秀才的時候,遭到了勢利眼親家退婚,黃某帶着女兒黃小姐來到了陶家,一副不退婚誓不罷休的氣勢。
陶澍的父親堅決不同意:" 你要想退婚,咱們就去衙門見。"
陶澍勸父親說:" 要不咱就算了吧!"
陶父生氣地說:" 不行,名聲要緊,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地給他退了,你怎麼出門見人?不蒸饅頭争口氣!"
黃某和黃小姐為什麼要堅持退婚呢?
說起來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陶家太窮了,給了當地一個富戶可乘之機。
當地一個富戶吳某的兒媳婦死了,吳某跑到黃家來提親,對黃某說:" 我兒媳婦死了,我得給兒子續弦。四裡八鄉的都說你們家女兒不錯。所以,吳某特地來提親!"
黃某當即拒絕:" 您也不打聽打聽,我們家女兒已經有婚約了。"
吳某不屑地說:" 我知道是陶家那個窮小子嘛。你說要多少彩禮?你隻要開口,吳某今天絕不跟你說一句廢話。那陶秀才家,窮得叮當響,你這麼好的女兒嫁過去,那不是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嗎?有你這麼做父親的嗎?你不妨和黃小姐商量一下。我改日再來。"
黃某和女兒頓時沉默了,就這樣,黃某決定找陶家來退婚。
但是,事情不是太順利,陶澍這個窮書生倒是同意了,陶澍的父親不同意:" 當初你看我們家陶澍考上了秀才,哭着求着跟我們訂婚,現在覺得自己又攀上高枝了,又想退婚,門兒都沒有!" 雙方一下子就僵持住了。
這時候,陶澍說:" 父親,要不咱算了吧,強扭的瓜不甜啊,何必跟他們過不去呢,鄉裡鄉親的。"
黃某一看:" 老陶,你看你兒子多通情達理,你就饒了我們父女吧,我也想讓女兒過上過日子啊,可是,你看你們家……我這個做父親的不能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啊!"
陶澍的父親卻不同意:" 你住口,你不要臉了,我還跟你一樣不要臉啊?"
黃小姐可憐兮兮地說:" 陶家哥哥,我對不起你…… "
陶澍的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麼愁壞了黃家父女。
這個時候,黃小姐的婢女站出來說:" 陶伯伯你看這樣好不好?我願意代替我們家小姐嫁給陶公子,求你們成全我們家小姐。"
黃某一聽,頓時喜上眉梢:" 我同意了,老陶你看,我家這個婢女,能幹活,能吃苦,正好可以給你們家幫忙。你看怎麼樣?"
黃小姐淚眼汪汪,拉着婢女的手:" 可我舍不得你……你到了他家要受苦的。"
婢女輕聲安慰着黃小姐:" 小姐,隻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知足了,我這出身,嫁給陶公子都是高攀了,你不要為我難過。"
陶父看了一眼婢女,又看了看默不作聲的老婆,本就體弱多病的她都氣得直發抖了,陶父覺得也可以接受,于是說:" 我同意了。"
陶父其實打心眼裡不願意跟黃某再有交際,但是,陶家眼前這情況,萬一兒子一直無法中舉,要想再說一門親事也是比較難的,所以,他也豁出去不要臉了,跟黃某有點耍無賴,不然,依照他的脾氣,早就把婚書退回去,讓黃家父女滾了。
但是,這時候,陶澍卻說:" 我不同意!婚姻不是交易,豈能拿一個無辜的婢女跟黃小姐互換。"
陶澍的父親一看,就拉着陶澍到一邊說話:" 你看這個婢女有情有義,對黃家也做到了仁至義盡,又能吃苦,多好啊!至于黃家小姐,爹跟你說,那就算了吧,嫁到咱們家來,也是讓人家吃苦,你跟她有緣無份啊,就這麼算了吧!"
最後,陶澍點點頭,勉強同意了。
就這樣,黃家這個婢女嫁到了陶家。
那句話咋說來着 " 莫欺少年窮 ",陶澍也真是争氣,回頭就中舉了,接下來,中進士,做官,離開了老家。
而看不起陶家的勢利眼黃家,以及暗中搞破壞的富戶吳家呢,沒過多久就倒了大黴。
吳家這種富戶,經常幹一些傷天害理的事,結果遭報應了,兒子強占人家田地,跟人家發生沖突,械鬥時被殺死了,接下來,吳某又急又氣,一病不起,也挺不住,去追兒子了。家裡的男人都死了,吳家的财産也沒有保住,被當地的旗人給吞沒了。
可憐黃小姐,孤苦伶仃的,家裡窮得叮當響,艱難度日,黃小姐的父親黃某,本來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家夥,自然也不願意照顧黃小姐婆家一家,這個包袱可真背不起來啊。
相比吳家的倒黴,陶澍簡直是順風順水,一路做到了兩江總督,而陶澍的老婆,被封為一品诰命。
有一次,陶夫人跟人聊天兒,有人問她:" 陶夫人,你手上的疤痕是怎麼回事?"
陶夫人說:" 我出身比較低,早年在磨坊幹活的時候受的傷。" 陶夫人正是當年替小姐出嫁的婢女。
這一年,陶澍的父母過世,陶澍請假回鄉。聽說黃小姐孤苦度日,過得很是凄慘,就送了黃小姐 50 兩銀子。
這時候的黃小姐,長期營養不良,身體瘦弱,經常生病,早已經是人老珠黃了,讓人看一眼就不想再看了,想找個人家再嫁都很難。黃小姐看到陶澍富貴了,不得沒有記仇報複自己,還給自己銀子幫助自己,陶澍的以德報怨,讓黃小姐又羞又悔。
黃小姐天天抱着這 50 兩銀子哭,嘴裡念叨着 " 報應啊,報應…… " 這 50 兩銀子,她始終不忍心花掉,結果,卻被一個無恥的小偷給惦記上了,小偷趁黃小姐熟睡之際,把這 50 兩銀子偷走了。
黃小姐醒來,發現銀子被偷了,又急又氣,最後,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 " 嫌貧愛富黃家毀約,娶婢女為妻陶澍做官 " 的故事,不得不說,冥冥之中自有天定。黃家父女千算萬算,自以為聰明過人,機關算盡,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讓人感慨。
而替黃小姐出嫁的婢女,有情有義又能看透人心,可以說,終得好報。
我們在感歎這個婢女有情有義的同時,也佩服她的睿智與通達。
她為什麼願意嫁入陶家這樣的窮人家呢?依照她的身份,陪小姐嫁到吳家,或者被黃家賣掉,這是一種必然,但是,到了吳家未必有什麼好下場,吳家在當地本身就是為富不仁的富戶,名聲早就臭大街了,她可以說借陶家跳出了這個火坑,這還不算,她的身份嫁給陶澍這個秀才,在當時看來,絕對是高攀了,何況陶澍又是如此一支藍籌股,可以說,她真是一個有心人啊。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