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螺旋實驗室,作者 | 牧歌,編輯 | 堅果
在百度過去數年的産品發布曆史上,可能還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尴尬時刻。一邊是李彥宏還在台上滔滔不絕介紹文心一言,另一邊百度的股價卻在不斷下跌,最高跌幅一度超過 10%。
在百度的文心一言正式發布之後,網絡上流傳最廣的一句評價是:百度讓股價漲起來的唯一辦法,就是宣布發布會上的李彥宏不是真人,其實是文心一言冒充的。
整場發布會上看下來,産品技術上的亮點乏善可陳,甚至還不如李彥宏的白色皮帶引人矚目。
雖然早有預期,但是文心一言的産品實力還是有些令人失望,這種感覺就好像觀看了一場中國男足的比賽,賽前知道大概率赢不了,但是輸球的過程和方式卻充滿了遺憾。
謙遜的李彥宏
作爲科技圈裏極客型 CEO 的代表,李彥宏在發布會一開始就已經爲文心一言定了調," 文心一言對标 ChatGPT、甚至是對标 GPT-4,門檻是很高的 "、" 我自己測試感覺還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這樣的措辭明顯有些降低期待值的意思,或許人們還以爲這是李彥宏一貫的謙遜作風,但當真的産品演示開始的時候,人們才發現。李老闆并不是真的願意低調,而是真的沒什麽好吹的。
百度文心一言發布會上,并沒有采取現場演示的展示方式,而是提前錄制好了操作視頻,由李彥宏一邊解說一邊播放。
雖然從觀感上來說,這樣的設置會更加流暢的展示産品功能,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于自家産品仍沒有充分的信心。
畢竟在前兩天 OpenAI 發布 GPT-4,工作人員可是現場進行了操作演示,GPT-4 僅僅識别了一張粗糙的手繪版網站草圖,就在十秒鍾内生成出了網站代碼。
用另一位科技圈紅人羅永浩的話來說,科技産品用視頻演示的話不容易出問題,但是感受永遠不如真的演示。世界級的科技巨頭都是做現場演示,也難免出錯,但這是一個态度。
不過盡管是播放 Demo 視頻,但是在現場演講環節,李彥宏仍罕見地暴露了緊張的一面,連說話的聲音都微微有些顫抖。
李老闆的緊張是在所難免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心一言是被 " 逼出來 " 的産品,如果不是因爲 ChatGPT 今年的表現太過驚豔,百度也不會匆忙應戰。
盡管李彥宏在發布會上表示,推出文心一言是因爲市場有需求。但不少業内人士都已經察覺,ChatGPT 強大的對話功能正在撼動着傳統搜索引擎的基本盤,連谷歌都可能成爲人工智能時代的下一個諾基亞,百度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
過程乏善可陳
在發布會現場,李彥宏着重演示了文心一言的五大功能,分别爲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邏輯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
既然是打着 " 中國版 ChatGPT" 旗号的産品,被人拿來類比自然就無法避免,但是僅從現場的 Demo 演示來看,文心一言還是讓不少期待者有些失望,除了對于中文的語義理解之外,其他地方都少有創新點可言。
尤其是其中的對話部分,李彥宏 " 随機 " 問了文心一言幾個問題,例如《三體》的作者是哪裏人、于和偉和張魯一誰更高、" 洛陽紙貴 " 是什麽意思等,雖然 AI 回答的都沒啥毛病,但實際上仍然像是在做知識庫訓練。
又比如文心一言在現場展示的 " 藏頭詩 ",李彥宏稱之爲 " 很考驗 AI 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理解 ",但實際在網絡上早幾年就流傳過各種各樣的 " 藏頭詩生成器 ",而且人家還能夠支持藏頭、藏尾、藏中,同時可以設定押韻方式。
不過或許是因爲 ChatGPT 珠玉在前,拉高了人們對于生成式 AI 的認知,所以作爲後來者的百度顯得有些吃虧。如果文心一言能夠率先發布,可能引發的傳播效果會更加理想一些。
但問題是,沒有辦法成爲行業裏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正是百度近些年來遭遇到的最大問題。
回顧一下近些年來科技圈裏刮的那些創新風潮,從 Clubhouse 到元宇宙,從無人駕駛到新能源,包括一直飄忽不定的 AI。百度從來沒有錯過,甚至可以說是深度參與,但有極少能夠成爲開創者和領軍者。
這或許也和百度過往的作戰風格有關系,從 PC 時代的搜索引擎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流,百度也始終扮演的是追趕者的角色,往往是行業中已經出現了成功案例,百度才選擇集中資源快速模仿複制。
而這種亦步亦趨的跟随式打法也确實降低了百度的試錯成本,并憑借着流量優勢,成功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在更加比拼硬實力的前沿科技領域,百度的這套打法還能快速奏效嗎?
技術能否跟上商業化
在李彥宏對外的諸多公開演講中,其多次表态百度是一家技術型公司,但技術無法直接轉化成爲商業價值,尤其作爲一家上市公司,就無法回避公司到底如何賺錢的問題。
根據百度2022 年的财報顯示,百度全年實現營收 1236.75 億元,歸屬百度淨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206.8 億元,同比增長 10%。
雖然仍跑在增長軌道上,但是細分來看,百度仍然無法擺脫對于廣告業務的依賴,全年在線營銷收入達到了 695 億元,占年度總營收的 56.2%,仍然是百度最爲倚靠的現金牛。
盡管百度在财報中拿出了一堆數據,試圖佐證百度在科技領域已經有了商業化的基礎,比如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硬件方面所取得的單量增長,但由于市場蛋糕太小,短期内還無法撐起百度龐大的營收底座。
在夢想豐滿,現實骨感的情況下,百度需要的不僅是技術落地,同時還需要不斷有新的故事來充實股價。從這種方面上來說,ChatGPT 的爆火,對于百度亦有正面影響。
百度的 AI 故事講了整整十年,2013 年,百度正式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李彥宏親任院長;次年 4 月成立大數據實驗室,5 月成立矽谷人工智能實驗室。
但光講故事顯然無法撐起股價,這就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引入新的概念來佐證百度長線投資的正确,于是後來的蘿蔔快跑、小度音箱、希壤元宇宙,一直到現在的文心一言,都成爲百度AI 龐大叙事中的獨立章節。
但這就像中國足協一直高喊着要振興中國足球,但是從改進職業化聯賽,到推行 U23 政策,甚至開始引入規劃入籍球員,措施做了一大堆,但是最終還是得靠成績說話。
今年 2 月,李彥宏曾在内部信中表示:" 中國 AI 市場即将迎來爆發性的需求增長,其商業價值的釋放将是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的。而百度作爲中國人工智能市場長期增長的最佳代表,正站在浪潮之巅。"
但這樣的話是否真的能夠應驗,光看股價的漲跌也許不夠直觀,等到下一次百度财報發布時,是故事還是現實,就能真正見分曉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