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
終于來了!
萬衆期待的《阿凡達:水之道》進入上映倒計時。
預售破億,首映場一票難求。
大家都買到票了嗎?
魚叔有幸收到了迪士尼公司的邀請。
參加了 12 号的中國首映禮,提前觀看到電影的全貌。
魚叔看完隻有一個感受:
震撼!
好久沒有在電影院感受到如此極緻的視聽體驗了。
不。
魚叔試圖從過往的經曆中,找出一部能和《阿凡達 2》具有可比性的觀影經曆。
結果似乎是,沒有。
第一部《阿凡達》或許可以,但是因為海洋本身具有的神秘性和廣闊性,讓這一次的視聽感受大大升級了。
當然,電影帶給我的不止是感官刺激那麼簡單。
還有一種直抵心靈的感動,一種隻有大銀幕才能擁有的,來自電影本質最純粹的感動。
具體是什麼,且聽我慢慢說來。
(全文無劇透)
《阿凡達:水之道》
Avatar:The Way of Water
2009 年,《阿凡達》橫空出世。
憑一己之力,将電影推入 3D 時代,實現全球化的行業升級。
13 年過去了,《阿凡達 2》還能帶來怎樣的技術革新和視聽突破?
對此,第一時間看完首映禮的魚叔,可以拍拍胸脯說:
即便是在特效盛行的當下,卡梅隆依舊能夠傲視群雄。
這些年來,魚叔看過那麼多特效電影,但隻有這次觀看《水之道》的時候發出了由衷的驚歎。
大家應該都不會忘記《阿凡達》中那個奇妙的潘多拉星球。
神秘雨林中種類繁多的奇異動植物,讓人應接不暇。
到了第二部,卡梅隆導演為我們成功解鎖了潘多拉星球的新地圖——海洋。
要知道,水是特效技術最大的難題。
這意味着,不僅要模拟出極度複雜的流體動态,還要解決水下拍攝和水下動作捕捉的各種細節難題。
更困難的地方還在于,空氣與水的交界面會形成「移動鏡像」。
這樣的「移動鏡像」會映照出所有的标記點,繼而産生一大批錯誤的标記。
總而言之,這是特效界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不管什麼問題遇到水,都要比之前困難十倍」
但,他還是做到了。
據說花了大約一年半,才實踐出相應的方案。
最終呈現的效果,絕對是當下電影工業天花闆。
光影的閃爍與流動,水花的細膩與韻律 …… 都讓人不敢相信這些都是特效生成的。
我懷疑卡梅隆是不是找到了一個通往潘多拉星球的蟲洞,自己帶着劇組去實地拍攝的畫面。
除了環境模拟得栩栩如生。
人物的動作和表情,也在第二部得到了新的飛躍。
比如在水中的光影動态,飄動姿态,逼真、細膩到每一個毛孔,每一根毛發。
而且,納美人的表情也在這一部裡表現得更加微妙。
比如有一段,處于青春期的納美人,在看到漂亮異性時那種羞澀的表情,非常可愛。
魚叔是 100% 的接收到了,其他觀衆也一樣,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歡喜的笑聲。
(預告太快,大家一定要去電影院感受一下)
不過,話說回來。
《水之道》并不是一場單純炫技的表演。
所有的技術,實際上都在為故事服務的。
正如卡梅隆導演在采訪中說道:
「我的大腦生來就有一塊屬于工程師的區域。另一塊區域是生來就要講故事的,關于人、情感、愛等主題的故事。我努力讓兩個區域實現平衡。我想,人們看《泰坦尼克号》時的眼淚不是為特效而流的,在《阿凡達:水之道》中,我們也努力做到技術與情感的平衡。」
卡梅隆一直是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
他總能将那些最純粹的感情通過電影中的人物,傳達到觀衆心中,達到高度共鳴。
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在這次的作品中少了很多以往的尖銳,有種「返璞歸真」的柔軟感。
魚叔簡單說說故事背景。
無關鍵劇透,可以放心看。
《水之道》的情節,發生第一部的十餘年後。
傑克成為了部落組長,并且與奈蒂利有了四個孩子。
起初,他們的生活平靜又美好。
但這樣的日子,被再次入侵的人類破壞。
連同美好的家園也被毀之一炬。
傑克帶領族人,暫時居住在一片高地的山洞中,并反擊不斷前來的人類。
隻是沒想到,他們的行為引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敵人。
具體是誰,魚叔就不挑明了。
為了保護家人,傑克隻能帶着妻子與孩子被迫逃亡。
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與曾經生活的環境完全不同的地方。
從之前的叢林,遷徙到了海邊。
為尋求庇護,他們加入了島礁族,開啟全新的生活。
隻是,危險依舊存在。
更多的内容魚叔就不再多說了。
魚叔隻說一個詞:親情。
如果說第一部《阿凡達》的主角是為了家園,為了自己的種族而戰鬥。
那麼到了《水之道》,親情成為了故事的核心。
卡梅隆導演在采訪中也的确提到,他想用更多的精力來講一個關于親情的故事。
猛一看,比起前一部,這部續作的主題好像變小了。
魚叔起初聽到這樣的故事時,也有點懷疑的。
畢竟《阿凡達》建立了如此龐大的世界觀,如果隻用來講一個家庭故事,似乎有些浪費。
但在真正看完影片後,魚叔被狠狠打了一次臉。
《水之道》的故事不再是以傑克和奈蒂利視角展開。
而從他們的孩子的角度來講述的。
這些孩子生于戰後的和平年代,又成長于新的遷徙與戰鬥之中。
兩個兒子和傑克一起,對抗侵入的人類。
大女兒和外婆一起,救治受傷的族人。
在青少年時期就被迫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家園,來到了新的文化環境中。
即便他們的父母是英雄,但他們依舊是逃亡者。
在新的環境中要接受原住民的審視與抗拒。
可以發現,兩部《阿凡達》的某種主題其實是延續的。
那就是關于,身份的探索。
第一部中,我們就能明顯感受到種族與文明的隔閡。
到了第二部中,這種身份的探索依然存在。
而且更聚焦于族群的遷徙、融入與接納。
傑克一族來到海邊後,要學習全新的生存技能和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沖突頻繁,甚至還會産自我否定。
身為生長在雨林中的他們,與島礁族的納美人有着外形上的不同。
為了方便遊泳,島礁族人的尾巴和手臂都進化成像蹼一樣的形狀。
再加上這些孩子其實混血,所以他們的比純血的納美人多一根手指。
所以,他們經常被島礁族的孩子經常會嘲笑。
甚至被說成是怪胎。
心思敏感的大女兒就會因為自己格格不入而感到沮喪和哭泣。
來自外界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這些孩子,尤其是二兒子還會與父母産生問題。
越是想要在父親面前表現好,結果就越糟糕。
這就造成父子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
每個人都年輕過,我們都知道這個時期有什麼樣的感受。
青春總是殘缺的,會感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和身份焦慮。
很多時候,這種焦慮不安在父母眼中隻是青少年的幼稚與無知。
年輕人隻能自己消解,長大成人。
可在大時代的洪流下,卡梅隆回顧到這種最「質樸」的親情與成長故事,讓觀衆找到感情投放。
就像納美人借由他們的辮子與其他生物共感。
我們也借由銀幕,與故事中的人物産生了共情。
不過,《水之道》的魅力不僅僅限于視聽與故事内容。
影片還給我帶來了一種獨立于劇情之外的情感觸動。
雖然《阿凡達》也被稱作超級大片,但卡梅隆一直都試圖與超英電影劃清界線。
甚至一度痛批漫威、DC 的超英大片,說裡面的角色不管年紀多大,行為都像是大學生。
也自信地表示,《阿凡達 2》的特效遠超滅霸。
《水之道》的技術的确無與倫比。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卡梅隆為電影賦予了博大的藝術性與人文關懷。
他将極緻的科技力量,幾乎都用在了展現潘多拉星球的自然魅力上。
魚叔坐在電影院中,看着那些奇妙的生物在瑰麗的海洋中搖曳生姿,大為感歎。
甚至偶然會因為過于沉迷各種各樣的魚類而忽視劇情。
但前面有多沉迷,後面就有多痛心。
片中,人類的貪婪與傲慢,對這些自然進行大肆捕殺與破壞。
魚叔一度因為看到圖鲲 ( 一種類鲸生物)遭到人類捕殺的殘忍畫面而眼角泛淚。
我能深刻地感受到,這部電影宛如卡梅隆獻給大自然的一封情書。
衆所周知,卡梅隆是一個探險家,而且一直在從事海洋保護。
他拍過很多和海洋有關的紀錄片。
其中,《鲸的秘密》剛獲得艾美獎。
《鲸的秘密》片段圖片
卡梅隆曾說過一段話:
「一部電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行為?希望人們能夠感到那點對良心的刺痛,感受到一點責任心。或許這隻是在正确方向上的一小步。我不希望覺得自己費這麼大勁,制作了這些電影,卻隻供娛樂,而沒有更高的目标。隻要有一點小變化,我就滿足了。」
《阿凡達》看上去講述的是外星球上一群小藍人的故事。
實際上,它仍然在映照我們人類自己。
影片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隐喻。
關乎人性的本質,反思社會價值觀的撕裂。
也仍然是一份深沉的呼籲。
呼籲我們清醒過來,重新去親近自然,努力找到一種更平衡的生存方式。
如果說,13 年前的《阿凡達》探索了一種電影的未來。
那麼,13 年後的《水之道》其實在回溯一種電影的本質。
正如卡梅隆多次提到,他所對标的是史詩巨作《指環王》。
這樣的決心與努力,既是向當今風靡全球的超英電影的一種挑戰,也是對幾近消亡的古典史詩的一種回歸。
這讓魚叔感到一種莫大的觸動——
慶幸今天的電影界,還有卡梅隆這樣偉大的夢想家與冒險家。
他從未放棄雄心壯志,也從未停止腳踏實地地努力。
不久前,《水之道》中國線上新聞發布會。
卡梅隆導演提到,《阿凡達》第三部已經完成了拍攝,目前正在後期制作的階段。
計劃于兩年後上映。
第四部、第五部,也正在策劃中。
據說劇本非常牛啤。
當然,前提是第二部票房要達到預期,否則就将作罷。
魚叔非常期待《阿凡達》系列可以繼續拍下去。
因為我希望,人類關于電影的那個終極夢想,永遠不要停下腳步。
寫到這裡,我又回味起看完《阿凡達:水之道》的那個時刻。
字幕結束,燈光亮起。
現場響起掌聲——
為,真正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