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創始人左晖先生還在世的時候,說要堅持做 " 難而正确的事情 ",這句話真的感染了很多人,但最應該堅持做的 " 難而正确的事情 ",難道不應該是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嗎?
本文撰稿:午小哥,全文 2900 字,讀完約需要 5 分鍾。
鏈家這一次親手 " 背刺 " 了他的老客戶。
9 月 26 号,鏈家突然宣布,将中介費從房屋成交總價的 2.7% 統一下調至 2%,同時将買家支付中介費改爲買賣雙方各承擔 1%。
這個消息,對鏈家自己來說顯然不突然,據觀察者網報道,這件事其實醞釀已久," 鏈家内部也對這一費率做了多輪壓力測試 "。有知情人稱,在兩個星期前,鏈家就從上到下要求加快網簽和收傭。降傭金和雙邊信息在鏈家内部早就不胫而走。
但對那些剛剛在鏈家交了中介費,有的甚至前一晚被鏈家中介催着交了中介費、第 2 天就看到中介費下調新聞的老用戶,就顯得太過于 " 突然 " 了,用 "哭暈在廁所" 恐怕都不足以表達憤怒,簡直就是 "悶頭一棍",覺得自己被鏈家耍了。
成爲 " 冤大頭 " 的用戶,很快組建了微信群,在微博、小紅書各種社交媒體表達不滿,但目前,得到的一緻反饋,是已經交過的中介費不會退,哪怕網簽還沒打,哪怕交易還在流程中,哪怕明年才會過戶 ……
有用戶說,鏈家 " 讓人心寒 ";" 要麽退傭金,要麽取消交易,不買了,人活一口氣,不能當傻子。" 當然,也有人說了,你買完東西,商家第 2 天打折了,難道還能給你退款不成?
所以,這事怎麽看呢?說 3 點:
第一,從用戶投訴的各種截圖來看,确實有鏈家中介存在政策出台前緊急催單、逼單的情況,這背後,很難說沒有得到政策要變的内部消息,爲了業績,把消費者裝進了袋子裏。
有用戶說,政策出台的前一晚 20 點左右,莫名其妙接到經紀人電話,讓盡快履行合同流程,當時就覺得奇怪,爲什麽突然這麽着急?而且經過詢問,被催着簽單交錢的大有人在。
如果知道政策要變,還催着用戶緊急交錢,一不道德,不厚道——以犧牲用戶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利益;二不合法,傭金政策改變屬于影響合同簽訂和履行的重大突發情形,理應提前告知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否則消費者有權以 " 被欺騙簽訂合同 "、" 顯失公平 ",要求變更或解除協議。
第二,對于用戶的損失,鏈家不應該無所表示,一臉無辜。
在鏈家簽訂購房合同時,就要求先全款付了中介傭金,然後再走後面的流程,流程沒有走完,意味着服務還沒有履行完畢,這期間,發生影響履約的重大情形變化,理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因爲這一法律行爲還在進行中,并沒有完結。
何況,一把收的中介費,按道理應該是一步步消耗掉的,理論上服務沒有終結,這筆錢就不完全歸屬于鏈家支配。教育培訓機構都已經按國家規定按課時消耗培訓費了,就是同樣的道理。
還有用戶舉了小鵬汽車的例子,買車的時候,小鵬汽車的銷售因爲公司的優惠力度不斷增大,讓消費者退訂了三次,争取更大的優惠,這才是應有的一個做生意的心态。
還有用戶說,雙 11 買個幾十塊錢的東西,平台還保價呢,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買個房子,中介費第 2 天說降就降,然後沒有任何表示,這合适嗎?!
而且,銀行的存量房貸利率都能主動下調,讓利于民,鏈家爲什麽不能爲客戶利益考慮呢?
第三,企業不應該強制要求買方賣方都付費,說到底應該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而且在實際場景中,據鏈家中介自己說,所謂兩邊收費,其實都加在了房價裏,還是由買家出。這意味着,鏈家的兩邊收費,并沒有落到實處,這一點,一線的鏈家中介都心知肚明。
那鏈家爲什麽還要公開推出這個政策?說到底可能還是爲了擠壓行業生态,一直以來靠更低收費生存的中小型中介恐遭遇滅門之災。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北京鏈家這次主動降低中介費點位,原因很簡單,就是繼續鞏固壟斷地位。
但這從整個行業來看,顯然不是什麽好事。沒有一個行業在壟斷之下還能夠得到健康發展,也沒有一個行業在壟斷的情況下消費者能得到好處。
而且,鏈家宣布兩邊收費,無疑會吸引更多的買家,但在真正執行中,賣家的傭金又被加進了房價裏,買家其實沒有得到真正的好處,那麽這種兩邊付費其實就隻是營銷的噱頭而已。
目前在老客戶群裏,許多消費者提到一個共同的詞,就是鏈家很 " 強勢 "。這種強勢,體現在簽合同的時候先全款給鏈家交了中介費,然後再往下走流程;這種強勢,體現在政策要變,哪怕有這種可能性,我也不提前告訴你,反而是催單,讓你趕快交錢;這種強勢,還體現在,我明知道你當了冤大頭,但是明确告訴你,一分不退,哪怕合同沒有走完,哪怕還沒有網簽 ……
強勢的背後,說到底還是地位決定的,鏈家的腰杆,在北京一直挺得很直。2022 年北京鏈家成交的房子占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的 45%,将近半壁江山,這個比例放在任何一個行業估計都可以被定義爲壟斷。鏈家的中介點位,一直都比行業的平均水平高,甚至可以說 " 遙遙領先 "。
鏈家不比小鵬汽車,也不比比亞迪,說到底,新能源汽車那是一個沒有壟斷者的競争市場,小鵬壟斷不了市場,所以,它不敢得罪消費者。
說到這兒,再稍稍多說幾句。如今,對貝殼和旗下的鏈家強勢的指責聲音很多,比如國際金融報報道,上半年通過貝殼平台所成交的房地産業務總交易額 16937 億元,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克而瑞數據顯示,上半年中海實現權益銷售額 1667.7 億元,拿下了權益榜單中的第一名,16937 億元的成交規模相當于 10.16 個中海。
若按房企座次排名,報告期内,包括中海、保利、萬科、碧桂園、華潤、招商、建發、龍湖、綠城等在内 TOP 10 房企合共實現權益銷售額 10864.7 億元,僅相當于貝殼同期成交規模的 64%;将範圍擴大至前 27 家房企,合計權益銷售額 16853 億元,才勉強和貝殼相當。這也意味着,銷量榜上前 27 家房企一起賣房,才抵得上貝殼一家的成交額。
這樣的體量,也意味着貝殼在與開發商合作時擁有了極強的話語權和主導性。多名房企營銷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貝殼的傭金根據市場和樓盤情況而定,高的能達到 5 個點。在市場下行階段,貝殼的高額傭金不僅擠壓了房企的利潤空間,也成爲其 " 不可承受之重 "。
今年年中,貝殼還被指責在杭州等城市惡意挖角,破壞同行的正常經營,破壞行業秩序,被主管部門約談。杭州我愛我家公開控訴遭遇不正當競争手段的幹擾,在職員工被沒收手機強制簽新公司協議。
年初,鏈家員工直接去同行的店裏挖人,被老闆怒怼并命令其離開,這則視頻在網上廣泛流傳,鏈家被質疑 " 野性 " 擴招。類似的情況在廣州等地也發生過。
最後給兩條建議吧:
一是希望鏈家能夠善待老客戶,妥善處理這次的價格突襲給老客戶帶來的損失,尤其是那些還走在購房流程中的那批客戶。任何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資産一定是客戶;任何一家企業,失敗的原因一定是丢失了客戶。
二是希望這個行業能夠建立一個善待用戶、尊重用戶、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環境和氛圍,警惕壟斷,警惕資本作惡,保障好消費者的權益,相信這一定是監管者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鏈家創始人左晖先生還在世的時候,說要堅持做 " 難而正确的事情 ",這句話真的感染了很多人,但最應該堅持做的 " 難而正确的事情 ",難道不應該是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