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态 LT,作者 | 李又青,編輯 | 胡展嘉
想象一下,如果能和在另一個世界的已逝親人打起視頻電話,是怎樣的情景?
清明時節祭祀燒紙時,人們往往會在墳前與逝去的親人說上幾句話,希望燃盡的碎片能把生者的思念帶到另一個世界。然而,随着 AI 技術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滿足于單向的溝通。
人間萬事,因利而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AI" 複活 " 逝者的視頻應運而生。
張國榮、李玟、喬任梁、高以翔的二次生成視頻沖上新聞頭條,無數人在發布者的視頻下詢問起視頻制作的方法和收費價格。更有從業者表示,AI 複活視頻是 " 未來會有萬億市場 " 的新賽道。
這種被稱爲 "AI 複活 " 的現象,不僅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更掀起了一場關于生命、記憶和商業利益的思考與争議。
然而,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的視頻再生是否能被稱爲生命的延續?AI" 複活 " 逝者,到底在 " 招魂 " 還是招财?
AI 立起電子墓碑
AI" 複活 " 逝者的視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爲網絡上新形态的電子墓碑。
所謂 " 複活 ",是指利用 AI 人工智能技術将逝者的文字描述、圖片、視頻和聲音資料輸入 AI 算法模型,讓數字模型學習逝者的語言習慣和家庭背景,從而模拟生成一個數字形象,被訓練過的 AI 再以規定的語氣與生者進行對話。
早期走進國内大衆視野的 AI" 複活 " 親人的視頻來自 B 站 UP 主吳伍六,他向觀衆展示了自己用 AI 創造的已去世的奶奶。視頻中,吳伍六利用已有的電話錄音生成語音包,并讓 ChatGPT 學習奶奶的語言習慣,由此合成的數字人模型,吳伍六稱之爲 " 數字生命 "。這位說着方言的數字人奶奶與生者進行語音對話的視頻一經發出,便獲得了近百萬的播放量。
産品經理如何做好 B 端數字化?各行各業都搭上了數字化轉型的順風車,實現了行業的迅速發展。由于 B 端産品是爲企業所提供服務的産品,那麽,企業應該如何乘上數字化的順風車呢?查看詳情 >
" 淚目了 "、" 哭了,我也很想我奶奶 "、" 還是珍惜眼前人吧 "。網友的意見迅速在彈幕和評論區分成了兩派,一方期待 AI 的未來發展,能借助數字人填補自己心中的遺憾,一方則口誅筆伐,憤然指責濫用科技違背了自然倫理,認爲如果被做成 AI 成爲每一個人死後無法避免的命運,反而是一種悲劇。
不管輿論贊成與否,走上 " 複活 " 親人之路的人顯然已經不在少數。小吳也是一位在電商平台下單複活視頻的買家,他告訴零态 LT(ID:LingTai_LT),她選擇的店鋪收費價格分爲不說話和說話兩種類型,不說話動起來是 50 元,一共 13 秒,如果是說話,1 秒要付 10 元,可以自己提供配音,也可以讓商家用普通話進行配音。
清明之際,小吳下單視頻是爲了給外婆看。視頻裏逝去的外公說:" 我在這邊過得很好,你們不用擔心,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小吳說,當自己拿着過世外公的照片給外婆看的時候,其實外婆也明白這是假的。隻不過,再看到懷念的人能夠再眨一下眼睛,說上一句話,已經是莫大的安慰。
思念背後的生意經
情感販賣的狂潮,一時間之間席卷而來。
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 AI" 複活 " 逝者和利用 AI 進行詐騙運用的技術異曲同工,看似 " 招魂 ",實則招财。
售賣 AI" 複活 " 服務的商家表示,大部分買家定制的基本是與小吳類似的内容。買方利用這項技術聽到來自逝者的現狀和祝福,賣家則利用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思念和懷念之情吸引客戶購買産品或服務。
對商家而言,之所以會選擇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引人注目的明星視頻,表面上是一種過世明星的緬懷行爲,實則是一種引流手段,當這些視頻在各個平台迅速傳播,他們也達到了吸引用戶關注的目的,開始迎接源源不斷的訂單。
有了顧客," 賽博糊弄學 " 似乎也順理成章地借風開張。
承接這批訂單的知名電商平台如淘寶、京東等,不僅爲自稱 "AI 複活師 " 的從業者們提供了便利的銷售渠道,還能夠依托于現有平台自身的用戶群體和營銷資源,包括産品價格的靈活設置、促銷活動的借勢宣傳、便利的支付方式爲買家提供服務。于是乎,一種近乎獵奇的形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開始交織。
不滿足于單純的銷售,想發财的商家們還将目光投向了産業鏈的延伸。教學收徒的新趨勢在 AI" 複活 " 視頻賬号的背後蔚然成風。1980 元的 AI 變現項目内含一對一教學和 AI 工具,學成後接單或介紹顧客返傭金的發展模式,很快就讓運營者的 "AI 變現社群 " 人數達到了群上限。
基于對現有商家的普遍調查,關于人們希望能與逝去親人一來一回進行問答互動的願望,目前的電商平台尚且沒有一家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服務。商家按照模版當天交付的所謂再次 " 複活 ",實際上并不擁有親人的思想,甚至不能夠還原生動自然的樣貌和聲音,可以說,市場上 " 數字人 " 大多是低質量的一具空殼。
一邊是沒有先進的技術,達不到自然交互的真實感,一邊是輿論的指責和平台政策的收緊,想要念好 AI" 複活 " 和數字緬懷的生意經,爲技術應用找到完善健全的盈利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智能與倫理,被模糊的邊界
這條被追捧者認定擁有無限可能的商業化之路,模糊着生與死的邊界,也在模糊着倫理和法律的邊界。AI" 複活 " 技術的發展,面臨的是着以溫情之名非法牟利的問題。
對于 " 被複活 " 的逝者家屬而言,AI 複活系列視頻的大量傳播如同再次撕開難以愈合的心痂。3 月 28 日,知名歌手李玟的母親委托律師發布公開聲明,要求侵權視頻 7 日内下架。聲明中表示,李玟的肖像未經許可被網絡用戶肆意制作和傳播一事給逝者家屬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和二次傷害。
民法典第 994 條明确規定,"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隐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爲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爲人承擔民事責任。" 這就意味着,即使逝者已不在,其面容、聲音等特征信息仍受法律保護。因此,如果有取得相關近親屬的同意授權,AI" 複活 " 的生意就涉嫌違法。
與此同時,在數字化時代進行身份盜竊也是 AI 技術濫用的重大隐患。AI 詐騙的案件中,騙子能屢屢得逞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受害者能夠通過視頻看到熟悉的親戚朋友的樣貌。當個人的生物信息如面部特征、聲音等被不法分子利用,傷害的可能不僅是逝者的家人,也可能包括不知真相的群衆,例如互聯網直播間裏換臉後的楊幂、迪麗熱巴 " 親口 " 帶貨的産品已讓不少消費者被明星效應坑騙。
從倫理層面來看,利用數字化的逝者形象進行商業活動,或者爲了一己私欲讓親人說着并非自己想要表達的内容,是否違背了逝者生前的意願?即便随着技術發展,根據逝者生前信息創造的數字人再度誕生,誰又有權再次結束他的生命?如何保障數字人的權利和尊嚴?這些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即将來到人類面前。
和 AI 數字人聊天,句句說着團圓,又句句提醒着自己已經分别。面對親人的離去,古語常言,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這也正如吳伍六在視頻的置頂評論中對觀衆說的那句,希望大家還是能珍惜當下,多和身邊人說話,因爲現實的陪伴永遠是最重要,也是最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