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鋼鐵 75 炮 Author 鋼鐵槍炮與細菌
戰場上的真正主角,往往和影視作品存在着巨大差異。舊日本陸軍炮兵的頭号主力,既不是抗戰神劇中的明星武器——九二式步兵炮,也不是好萊塢大制作 " 風雨者 " 中威力驚人的三無巨炮,而是一件在影視劇中名不見經傳的武器——三十八年式 75 毫米野戰炮。
舊日本陸軍炮兵的建設,要始于明治維新時期。剛開始,日本人的主要學習對象是法國陸軍,具體到火炮型号上,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侖炮。普法戰争後,他們轉變目标開始學習德國。對早期日本陸軍火炮發展影響最大的兩場戰争,分别是甲午戰争和日俄戰争。
就陸軍火炮而言,甲午戰争時期的清軍和日軍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清軍在火炮的數量和質量上更具優勢。甲午戰争結束後,在《馬關條約》簽訂的第三年,明治三十一年(公元 1898 年),舊日本陸軍換裝了一種新式野炮—— 75 毫米的三十一年式速射野戰炮。
三十一年式速射野戰炮
這門炮的主要進步之處是采用了無煙火藥和後膛裝彈,戰鬥全重爲 908 公斤,最大射程 7700 米。
這門炮被稱爲速射炮,那也隻不過是相對前裝炮而言的。說到底,三一式還是一門架退炮,沒有駐退複進機。每次射擊後,需要重新瞄準,射速隻有每分鍾兩三發。
三一式野炮服役即落後。就在它裝備服役的前一年,法國人推出了一款劃時代的産品——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俗稱 "75 小姐 "。M1897 的服役讓所有的架退炮都淪爲了過時産品。
"75 小姐 " 才是真正的速射炮,射速是三一式的 10 倍。它的細節,咱們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新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頁,看看前面的文章。不過當時 M1897 還是法國人的秘密武器,日本人不得而知,也很正常。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法國人在全世界的面前,秀了一把 "75 小姐 "。各國陸軍都大開眼界,日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小日子技術水平有限,他可造不出來這種高端武器。
技術有限不可怕,可以找外援。德國老牌軍火公司克虜伯在 1902 年,推出了一款采用彈簧式複進機的 75 毫米野戰炮,該型号被稱爲克虜伯 M1903。
克虜伯 M1903
克虜伯這門 75 毫米野戰炮是個用來賺小錢錢的外貿産品,德軍當時的制式野戰炮口徑是 77 毫米。屏幕前的觀衆估計會有疑惑,德軍爲什麽會選 77 毫米這麽奇怪的口徑,這既不是公制單位的整數 75,也不是三英寸的 76。
其實德國人也有他們的小算盤。當時,他們在歐洲有兩個主要對手,其中法國使用的是 75 毫米口徑野戰炮,而俄國使用的是 76 毫米野戰炮。
俄國的 M1902 型 76 毫米野戰炮
德軍的火炮口徑比他們都大一兩毫米,而不是像神劇上說的那樣,可以使用繳獲的炮彈。德國是這樣盤算的,如果繳獲了對手的 75 和 76 毫米火炮,可以給炮管改膛成 77 毫米,這樣就可以用自家的制式炮彈了。
日俄戰争爆發後,爲了增加軍隊裝備實力,日本人決定從歐洲進口管退式的野戰炮。當時能提供這種産品的隻有法國和德國,法國和俄國是共同對付德國的盟友,自然不可能将火炮出口給日本。
三八式野炮
1904 年 11 月,日本陸軍向克虜伯公司訂購了一批 75 毫米野戰炮,其中包括 400 門成品和 400 門火炮的原料。不過第一批火炮到貨時,已經是 1905 年 7 月了,而且隻有 2 門。這時候,日俄戰争已經步入尾聲,這批緊急采購的火炮,完全沒有派上用場。
由于沒趕上戰場,它們先被送去了試驗場。試驗表明,管退炮相比于架退炮,射速上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這些克虜伯野炮使用的還是分裝彈,分裝彈裝填要比 "75 小姐 " 那種整裝彈繁瑣一點。裝填炮彈時,需要先向炮膛裝入彈丸,再裝填藥筒。
就算是使用分裝彈,它的發射速度也能達到每分鍾 10 發。試驗人員認爲,如果采用一體裝填的整裝炮彈,克虜伯野炮的射速能超過每分鍾 20 發。
1905 年末,日本陸軍技術審查部将克虜伯野戰炮制式化爲三十八年式野戰炮。叫 " 三八式 " 是因爲這一年爲明治三十八年。
以這一年命名的武器還有很多,除了三八式野炮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三八大蓋以及三八式加農炮、三八式 120 毫米榴彈炮等等。
三八式 120 毫米榴彈炮
三八式野炮口徑爲 75 毫米,身管 31 倍口徑,戰鬥全重 947 公斤,行列全重 1734 公斤。采用單腳式炮架,左右射界爲 7 度,俯仰角爲 -8 度到 16.5 度。發射 6.5 公斤的尖頭炮彈時,炮口初速 520 米每秒,最大射程 8350 米。但要達到這個射程,必須要在炮尾挖坑,進一步增加仰角,否則射程隻有 5800 米。
火炮采用橫楔式炮闩,這種炮闩結構緊湊,可靠性高,操作簡單。炮闩開閉時間短,能加快炮彈裝填和射擊節奏,提高火炮射速。
早期使用分裝彈,最大射速 12 發每分鍾。後期改爲定裝彈,爆發射速能達到每分鍾 24 發。實際作戰時,爲了防止炮管過熱,射速會控制在每分鍾 10 到 12 發。如果持續射擊時間超過 2 分鍾,還需要把射速進一步降到 6 到 8 發。一個小時内,标準發射炮彈數量不超過 120 發。
根據日俄戰争的經驗教訓,三八式野炮安裝了防盾。在架退炮時代,大家都不會用上防盾,因爲火炮發射後,火炮會後退一段距離,炮手無法站在火炮的正後方,防盾裝了也派不上用場,還會徒增火炮的重量。
日俄戰争時,沒有防盾的三一式野炮,在和安裝了防盾的俄國火炮對抗時,吃了不小的虧。好在俄軍的炮術水平比不上日軍,雙方才能打的有來有回。
從重量上來講,德國産品也比法國炮更适合日本,三八式野炮的戰鬥全重爲 947 公斤,比法國的 M1897 輕了 200 公斤。947 公斤的重量比日本上代的三一式野炮,隻重了 40 公斤。而且這還是在多一個防盾情況下的重量。
克虜伯野戰炮
日本馬的體型矮小,不管是拖曳能力還是馱載能力,都比不上歐洲馬。曾經有歐洲傳教士嘲笑日本騎兵是 " 猴子騎狗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雖然也在引進歐洲馬來改良本國馬種。不過總體來說和歐洲的重型挽馬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三八式野炮的機動方式爲六馬挽拉。騾馬牽引時,需要火炮前車分擔炮架重量。前車上可以運輸 40 發炮彈,車上還能坐三名炮手。炮管兩側還有兩個小闆凳,上面能再坐兩個人,在坐滿人的情況下,行列全重約爲 1734 公斤。不過由于馬不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炮手還是要徒步跟在炮車後面。
三八式野炮和前車
除了炮車之外,還有專門配套的彈藥車。彈藥車由前車和後車兩部分組成。前車上裝載 40 發炮彈,後車上裝載 60 發炮彈,由一組 6 匹挽馬拖曳。
三八式野炮的主要用途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破壞鐵絲網以及摧毀野戰掩體。它的主要彈藥是榴彈。以 94 式榴彈爲例,整個彈藥重 8 公斤,其中彈頭重 6 公斤。炮口初速爲每秒 510 米,通過爆炸破片殺傷人員,殺傷半徑爲 25 米。根據作戰需要,可以選擇瞬發或延遲引信。
94 式榴彈
日本陸軍曾經做過測試,如果使用榴彈來破壞鐵絲網。在一個縱深 10 米的鐵絲網陣中,要開辟一個 10 米寬的缺口,需要命中 20 發炮彈。如果炮兵陣地距離目标區域 2 公裏,就需要發射 100 發炮彈。
随着射擊距離的增加,命中率會下降,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炮彈。當射擊距離達到 6 公裏時,需要超過 500 發炮彈才能取得類似的效果。
另外一種主力榴彈被稱爲 90 式尖銳彈,彈型更加修長,炮口初速稍高,有 520 米每秒,内部炸藥隻有普通榴彈的 7 成。因此殺傷半徑也減少到 20 米。
90 式尖銳彈
除了榴彈之外,三八式野炮配備的炮彈,還包括發煙彈、燃燒彈、照明彈和用來打坦克的穿甲榴彈等等。二戰後期,日本人還給其裝備過破甲彈。
除了最開始從德國進口的 400 門外,日本大阪兵工廠總計生産了 3000 門 75 毫米野戰炮及其改進型。
一戰前,日本陸軍的一個野炮兵中隊配置 6 門火炮和一個彈藥分隊。每個步兵師團下轄 6 個炮兵中隊,共計有 36 門三八式野炮。
教會徒弟,打死師父。三八式野炮首次在實戰中運用是在一戰期間,日軍用它來攻擊青島要塞的德軍。
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是真的不講情面,隻講利益。今天還是你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敵人。
十年前,日本從德國購買了火炮來對抗俄國。十年後,沙俄又成爲了日本的盟友,這些火炮在與俄國的戰争中沒有派上用場,反而被用來對付原産國德國。
德國在青島修建的要塞
最可憐的還是我們,無論是日俄戰争時的旅順,還是德日戰争中的青島,戰場都設在中國。列強們根本沒有考慮我們的主權,給中華民族留下的隻有痛苦的回憶。
這些三八式野炮,在戰場上的表現還算湊合。最多的一門炮發射了 1000 多發炮彈,沒有任何一門炮出現問題。
一戰後,日軍意識到每個中隊配備 6 門火炮的編制存在問題。由于三八式野炮射速很高,能在短時間内發射大量炮彈,決定戰鬥力發揮的最大因素,不再是火炮數量,而變成炮彈供應。
先知先覺的法國人早在一戰前,就将野戰炮兵連的火炮數量減少到了 4 門。日本也認識到,應該減少火炮數量,加強彈藥保障。他們先是将炮兵中隊的火炮減少爲 4 門,然後撤銷了彈藥小隊,最後是給每一門火炮,都配置一組彈藥車。
同時三八式野炮也不再先進,需要升級換代。關于三八式野炮的改進,咱們會放到下一期再展開細講。
改造三八式野炮
1926 年,昭和二年,就是那個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裕仁天皇登基的第二年,日本陸軍對編制重新進行了修訂,明确了野戰部隊的炮兵編制。野戰師團下屬一個炮兵聯隊,炮兵聯隊分野炮兵和山炮兵兩種裝備編制,野炮兵使用三八式野炮,山炮兵使用四一式山炮,後來升級爲九四式山炮。
不管是野炮兵還是山炮兵聯隊,都是三三制編制。每個聯隊下屬 3 個大隊,每個大隊下屬 3 個中隊,一個中隊 4 門火炮,總計 36 門。根據裝備火炮的不同,配屬野炮兵的師團被稱爲挽馬師團,配屬山炮兵的師團,稱爲馱馬師團。
兩種類型的師團在兵力武器配置上基本相同。但在馱馬師團中,火炮、彈藥運輸方式是騾馬馱運,需要的騾馬和人員遠遠多于挽馬師團。
抗戰全面爆發前,日本陸軍常設師團中有 15 個是挽馬師團,其下屬的炮兵聯隊中,裝備的都是三八式野炮,或改進型三八式野炮。
除了師團直屬的炮兵聯隊外,還下轄 4 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的炮中隊裝備了 4 門四一式山炮。每個步兵聯隊下屬三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下,有一個兩門制的九二式步兵炮小隊。
四一式山炮
不談火炮威力,單單從火炮裝備的絕對數量上看,三八式野炮也多于其他的山炮和步兵炮。更何況,師團直屬火炮的彈藥保障力度,遠不是聯隊炮和大隊炮能夠相提并論的。
二戰前,雖然日本陸軍也在積極發展 90 式和 95 式 75 毫米野炮,但是它們産量有限,始終無法替代三八式野炮的地位。所以本視頻的開頭說,它是被影視劇忽視的頭号主力毫無問題。
90 式野炮
關于三八式的故事,本期還沒有講完。下一期,我們将會介紹三八式野戰炮的衍生型号和改進型,其中不僅會聊到最有名的三八改,也會講到三八式爲了反坦克作戰做出過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