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批集采正式開啓,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啓動。此次集采共涉及 41 個品種、181 個品規,集采治療領域涵蓋:抗感染藥物、心腦血管系統藥物、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肝素類、神經系統藥物等 8 個治療大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注射劑的占比達到 60% 以上。由于注射劑基本隻有标内市場,标外市場很有限,有業内分析師指出,相比較口服制劑,注射劑的競價隻會更加激烈。
此次,奧司他韋幹混懸劑無疑再一次成爲關注焦點,去年,奧司他韋膠囊的競标中,東陽光藥降幅 91% 的報價一度被業内認爲是爆出了 " 地闆價 ",今年幹混懸劑降幅多少引發關注。
國采重心從口服制劑向注射劑傾斜,競價更加激烈
第八批集采的一大看點是:注射劑數量占比較大,在 41 個品種中,有 27 個品種皆爲注射劑,從數量上來看,此次集采的注射劑品種是曆屆集采中數量最多的一次。
事實上,國采之中就一直有注射劑的身影,不過,2020 年化藥注射劑一緻性評價工作的啓動,随着過評品類增多,注射劑納入國采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國采重心也從口服制劑向注射劑傾斜。
公開數據顯示,第五次集采注射劑占比達到 50%,第七批集采注射劑占比達到 46%,本次第八批集采,注射劑的占比達到 60% 以上。
根據米内網數據,注射劑是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主要用藥途徑,多年來市場占比均在 50% 以上;2021 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藥注射劑銷售規模超過 6000 億元,同比上升 10%。
由于注射劑基本隻有标内市場,标外市場很有限,有業内分析師指出,相比較口服制劑,注射劑的競價隻會更加激烈。
以前幾輪國采爲例,第七批集采中的奧美拉唑注射劑,哈三聯報出全場最高降幅 95%,報價 0.69 元 /40mg,在競争最激烈的品種中第一順位中标;第五批集采中的多西他賽注射劑 ( 20mg ) ,限價 860 元,一向謹慎的恒瑞,報出 22.6 元、降幅 97.37% 的價格拿下最大意向量。
而此次集采,不乏規模超 10 億的大品種。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劑以超 80 億元領跑,該品種是臨床抗感染藥物的一線藥物,廣泛用于治療中、重度感染,療效顯著,目前,參與競争的企業達到 7 家,包括安信制藥、華北制藥、聯邦制藥、海宏制藥、二葉制藥等。
此外,還包括奧司他韋幹混懸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劑等大品種競争也都在 5 家以上。
奧司他韋幹混懸劑是否還能祭出 " 地闆價 "?
此次,奧司他韋幹混懸劑無疑再一次成爲關注焦點。
奧司他韋曾經一度被稱爲 " 流感神藥 "。此前的第七批國家藥品帶量采購中,流感治療藥物奧司他韋膠囊共超過 10 家企業競标,中标企業包括東陽光、華海藥業、科倫藥業、石藥歐意、齊魯制藥等。其中最低報價爲 0.99 元 / 片,中标企業爲東陽光,該品種的限價爲 6.45 元 / 片,東陽光藥降幅 91% 的報價一度被業内認爲是爆出了 " 地闆價 ";畢竟,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平均降價爲 48%,被業内認爲相對溫和。
有業内人士指出,東陽光藥之所以敢祭出這樣的價格,很大程度上來自它在奧司他韋原料藥上的底氣。目前在國内市場,隻有東陽光藥擁有奧司他韋的原料藥批文,且擁有一條國内最大的奧司他韋磷酸鹽原料藥生産線。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原料藥在工藝上已形成很大壁壘,其原料藥技術專利一直到 2024 年,确保了公司可以以極低的成本來做藥。
CIC 灼識咨詢執行董事劉立鶴也指出,東陽光藥是國産唯一一家生産奧司他韋顆粒的廠家,其他制藥公司的産品均爲膠囊或幹混懸劑。同時,東陽光藥由于生産工藝優化、原料藥自我供給和自營推廣團隊的優勢,在集采大環境下成本控制更爲方便,使得其整體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不過數據顯示,奧司他韋整體市場在下滑。米内網數據顯示,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2018 年奧司他韋銷售額上漲至 25 億元,東陽光的市場份額爲 87.68%;2019 年東陽光藥曾創造過 59.3 億元的高銷售額,東陽光藥市場份額在 2019 年達到約 90%,其中,東陽光藥奧司他韋顆粒制劑達 42.73 億元,占 68.65%;膠囊達 16.61 億元,占 26.68%。
但 2020 年開始,該産品開始出現業績下滑,2020 年東陽光藥奧司他韋顆粒和膠囊的銷售額合計約 20.68 億元,較 2019 年下降 65.1%。到了 2021 年,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産品銷售額僅 5.5 億元,同比下降 73.19%。銷售額已不及 2019 年的 1/10。
對于營收大幅下降的原因,東陽光藥在 2021 年年報中稱,主要是因爲新冠病毒爆發初期,國内人口流動性降低,醫院的診療活動數量、處方量及藥品銷量也随之下降。
而随着第七批集采中選結果于去年年底執行,有市場人士預計對東陽光藥奧司他韋的銷售額或有進一步沖擊。
此次奧司他韋幹混懸劑共有 7 家企業參與競争,除了東陽光藥業,還包括 Hetero、博瑞制藥,成都倍特藥業等,競争不可不謂激烈。此次東陽光藥會采取怎樣的報價策略值得期待。
有行業分析師指出,對于企業來說集采的影響是存在的,但随着集采已經進入到第八批,有些企業大多數品種已經經曆過集采,後續集采對于企業的影響正在慢慢減弱,而對于那些還有創新管線的企業,或許業績會出現反轉。
國家層面曾明确 " 十四五 " 規劃期間集采藥品品種要超過 500 種,CIC 灼識咨詢 總監劉子涵指出,2021 年以來國家出台了多個重磅文件将藥品集采制度化、常态化,國家之所以将大量重心置于藥品集采上,從行業層面,是出于改善行業生态、引導企業轉變營銷模式、增強研發的目的。
" 應對這樣集采制度化、常态化的發展趨勢,一般仿制藥制藥企業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符合國家藥品生産質量規範;在發展成熟之後,再尋求業務上的拓展,增加企業創新能力,提高自身在集采中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 劉子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