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開露面的 OpenAI 創始人又因爲一句話刷屏了。
在 9 月 24 日的 YC 周末校友分享會上,Sam Altman 告誡當下的 AI 創業者:簡單模仿 ChatGPT 的公司不會有好的結果。Altman 關于「似我者亡」的言論很大程度上成爲了當下 AI 初創企業所面臨的集體困境。
繼不久前 AIGC 明星獨角獸 Jasper 裁員後,又一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被曝出裁員消息——而且是再次裁員。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這家名爲 Deepgram 的人工智能語音識别軟件公司裁掉了大約 20% 的員工,而且是今年的第二次裁員。Deepgram 的 CEO Scott Stephenson 也坦誠地向公衆「賣慘」——裁員的主要原因是創業真的融不到錢了。
一邊是 Jasper、Deepgram 等首批初創企業集體哭窮,另一邊卻是資本對 OpenAI、Anthropic 等獨角獸企業的追捧。冷熱交替中,不免讓人産生這樣的疑問:這輪 AI 泡沫又要破裂了嗎?
01 開始保守的「Deepgram 們」
Deepgram 成立于 2015 年,在創業之初便得到了包括 Madrona Venture Group、Tiger Global Management 和 Y Combinator 等投資者的站台。Deepgram 的 CEO Scott Stephenson 和他的物理學家夥伴們共同創辦了 Deepgram,爲企業客戶提供語音識别服務,大客戶包括了 Spotify 等。
在裁員消息傳來以前,Stephenson 還表示公司剛剛經曆了曆史上「最好的季度」。盡管沒有透露具體收入,但根據機構 PitchBook 的數據,去年秋天,Deepgram 已籌集了 4700 萬美元的資本,那時估值爲 2.67 億美元。
盡管創始人将公司裁員的原因歸結爲宏觀環境的嚴峻,其中包括了初創公司融資環境的變化等。創始人在郵件中中這樣表示:" 因此,我們必須保守,不惜一切代價抑制增長,轉而關注效率。"
對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而言,「抑制增長」是一個擺在台面上的謊言。很多創業者都承認,在科技大公司面前,初創企業的唯一的護城河就是「時間與不确定性」。Deepgram 暴露了其轉向保守更深層的原因:
一是,産品的同質化,讓其難以與科技巨頭相抗衡。 在語音識别軟件市場,随着 Google、Microsoft 和 Amazon 等接機巨頭逐步完善自身的語音文本生成服務,Deepgram 難以與這些巨頭直面競争。
二是,敏銳的資本開始轉頭扶持類似的創企,它們需要平衡與挑選更看得見回報的标的。 包括 Rev AI 和 Assembly AI 等風險投資支持的創業公司也推出了類似産品,Deepgram 的客戶開始削減支出預算。
三是,開源生态的影響。 以 OpenAI 開發的語音識别模型 Whisper 爲例,在該開源軟件推出六個月後,OpenAI 開始通過 API 向開發者收費,這大大降低了開發者的使用門檻,他們不必要再去求助像 Deepgram 這樣的「托管者」。
02 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新挑戰,泡沫開始破裂了
不止是 Deepgram。
今年 7 月,曾創造出「18 個月創 107 億估值」的首批 AI 創企 Jasper 就已揭開了初創企業看似美好的面紗。
這一曾在 ChatGPT 爆火前就已經估值飛漲的明星獨角獸宣布裁員消息,就在上個月,這家企業甚至「裁掉了」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Dave Rogenmoser ) 和首席技術官 JP Morgan 紛紛宣布辭職。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年初,Jasper 還告訴一些投資者,他們有信心在今年年底,ARR(ARR 是 SaaS 公司的核心指标,指年度經常性收入)達到 1.4 億美元,到 2024 年底,這一指标可能達到 2.5 億美元。然而,到了今年夏天,情況直轉而下,該公司告訴員工,已将 2023 年的 ARR 的預測削減至少 30%。
目前,這家初創企業最新的計劃是,避開與 OpenAI 的直接競争,轉向專注于向中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營銷團隊銷售産品,而非直面消費者。在許多公開采訪中,面對 OpenAI,Jasper 創始人 Dave Rogenmoser 不止一次表現出了自己的焦慮,整個團隊都精疲力盡,世界似乎被加快了," 我們需要比現在的速度再快兩到三百倍 "。
但現實是,比拼速度在當下似乎是一件更難的事。這些踩着早期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初創企業一方面面對的是時刻淪爲「套殼公司」的恐懼與科技巨頭們的降維打擊,另一面則面對自身的成本與利潤壓力。在瞬息變化的技術世界裏,特别是軟件行業,開源、聯盟等任何因素,幾乎都會影響它們的命運。
03 結語:重新思考護城河
大洋彼岸外,首批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此刻的境遇,也正說明了當下的人工智能浪潮正逐步進入一個擠去泡沫的「冷靜期」。
對中國初創企業而言,海外初創企業至少給它們提了一個醒,需要重新開始思考自身的護城河,如何利用短暫的窗口期去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如若做不到,爲自己和企業思考更有利的退出機制,同樣也不失爲抵抗風險的一條路。
參考資料
1、The Information:AI Startup Lays Off Workers Again in Fresh Sign of Sector Belt-Tightening、Jasper, an Early Generative AI Winner, Cuts Internal Valuation as Growth Slows 2、遠川研究所:第一批 AIGC 獨角獸已經在吃散夥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