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Sir 聊了一下台偶男主的轉型,沒細說的是,這些年台劇一直很 " 猛 "。
光是今年來說。
上半年出了部《不良執念清除師》,把遺憾和溫情包裝成了奇幻喜劇,豆瓣 8.8。
年中又有部《八尺門的辯護人》,聊外勞兇殺案,豆瓣 8.7。
前段時間,《有生之年》又爆了,同樣取得了豆瓣 8.8 的好成績。
更不用說,這期間還有一部引發了台灣 metoo 浪潮的年度爆劇。
所以,Sir 在看到下面這部劇的時候,其實是無比期待的。
它不但聚集了半個台灣地區的當紅演員。
而且上線後,僅僅用了 48 個小時便登頂奈飛的播放量冠軍。
但結果呢?
看完之後,大失所望——
此時此刻
01
《此時此刻》是一部單元劇式的愛情故事集。
背景設定在疫情時期,以 " 口罩 "、" 隔離 "、" 警戒線 " 等元素,來講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一共 10 集,互不幹涉。
初看下來,這的确是個比較好的創意,畢竟相對于平常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 會顯得更加驚心動魄,也能顯現出愛情的本意。
更何況。
這部劇的陣容,實在夠吸睛。
導演連奕琦、黃绮琳等。
一個憑借《華燈初上》打出了一塊台劇的金字招牌,讓王晶都趕着去翻拍。
一個用《金都》直擊婚姻的真相,成爲當年金像獎的新晉導演。
△ 連奕琦、黃绮琳
這倆人拍愛情,怎能不讓人期待呢?
而主演陣容更是吓人。
最近又爆紅的林心如,和許久未見的林熙蕾合作演出。
飾演一對同性愛人。
視後傍身的賈靜雯,與《不良執念清除師》的曾敬骅一起。
講述一段姐弟戀。
其他呢?
《鬼家人》的王淨和林柏宏,《我的少女時代》的宋芸桦,《華燈初上》的張軒睿和謝欣穎。
以及劉品言、修傑楷(沒錯,他和賈靜雯拍了同一部劇)、郭雪芙等一衆明星,演繹了十個有關異性戀、同性戀、婚内出軌、家庭結構等多方面的話題。
哦對了。
還有初登銀幕的小 S,以及剛剛憑借《有生之年》大紅的吳慷仁。
他倆在劇中有着相當吸睛的激情戲。
尺度之大,總之是有生之年内娛不可能出現的那種。
但。
這樣犀利的話題、大膽的尺度,以及半個台娛的鼎盛陣容,卻沒有等到它所希望的結果。
上線之後,口碑逐步降低。
豆瓣 6.7,IMDb6.8,和之前動辄沖 9 分的台劇相比,幾乎可以用 " 崩了 " 來形容。
有人覺得宣傳 " 詐騙 "。
林心如林熙蕾加起來出場有十分鍾嗎?
有人覺得沒有新意。
還不如十年前鈕承澤拍的《愛》
更多的人,則把問題集中的劇本方面。
所以。
如此的滑鐵盧,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02
當然要從最 " 勁爆 " 的單元,小 S、吳慷仁 " 偷情 " 說起。
在劇集上線之前。
小 S 就在各種場合 " 推銷 " 自己的演員身份,甚至因爲尺度,還提前給公公婆婆了 " 打預防針 ",沒想到婆婆一點都不猶豫,鼓掌說好。
結果這一集的呈現效果呢?
沒錯。
看得出來小 S 很努力,也看得出來吳慷仁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
這讓這一集看上去不至于太難看。
可。
這劇本,真的沒人意識到出了很大的問題嗎?
這一集的故事在前半段基本就是王家衛《花樣年華》的設定。
吳慷仁和小 S 飾演的角色的配偶,都出軌了。
而且出的是同一條軌。
既然各自的另一半湊成了一對 " 狗男女 ",那他們自己這一邊也自然因爲相同的處境而暗生情愫。
老實說。
如果你就 " 照抄 "《花樣年華》吧,也沒什麽。
畢竟王家衛的那部電影最重要的不在劇情,而在氛圍與人物心态。
可結果呢,這裏非但沒能力營造氛圍,連 " 人物 " 這個詞都不在乎。
一個例子。
《花樣年華》中,梁朝偉飾演的周暮雲和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最終沒有在一起。
而在這部劇中,小 S 飾演的張維熙和吳慷仁飾演的趙霆宇,也因爲一件事差點錯過。
這件事就是——
我懷孕了
我老公的
張維熙說出這些話後,仿佛要和趙霆宇生離死别永不相見。
所以接下來應該是張維熙很難擺脫原配老公的糾纏吧。
結果呢。
張維熙輕松使了一計,騙老公說孩子不是你的,我們趕緊離婚。
她老公罵了幾句,說要不是我媽那麽疼你,我也想要一個小孩,不然早就跟你離婚了。
然後,竟然同意離婚了。
那前面爲什麽還把張維熙和趙霆宇之間的氣氛搞得那麽生離死别?
如果這婚這麽好離,張維熙在之前就應該知道。
或者。
如果前面張維熙真的以爲要和趙霆宇永别,那如今她老公答應離婚也答應的太爽快直接了吧。
仿佛編劇按下結束按鈕,張維熙老公這一角色必須強制下線。
然後就可以安排張維熙和趙霆宇的再次相遇。
這劇作手法,如同把國産校園愛情劇狗血的堕胎情節在台劇中用懷孕進行替代。
人物的分離與相遇,竟然如此草率和兒戲。
搬出懷孕這個理由顯得 "重",但讓這個理由翻篇又顯得 "輕"。
這讓觀衆毫無代入感。
與此類似的,還有吐槽重災區 " 雙林之戀 "。
雙女主,林心如和林熙蕾。
講述的是丁芷潔(林熙蕾 飾)和羅欣藍(林心如 飾)這一對女同情侶,分開多年後又再次見面并且相愛的故事。
隻不過,羅欣藍從一開始并不能接受女同戀愛,所以對于丁芷潔這個好姐妹的示愛一直都是暧昧不清的态度,甚至無疾而終。
多年以後。
羅欣藍老公因病早逝,丁芷潔也回到台灣,因爲一次朋友聚會,兩個已近中年的女人又再一次見面。
但接下來的劇情是,和一衆朋友一起在飯桌上吃飯談話時,羅欣藍得知丁芷潔還是單身。
驚喜不驚喜?有沒有被甜到?
守身如玉就是爲了回來還能再續前緣。
這個設定不光讓觀衆大呼狗血,在劇作上也讓丁芷潔這個角色非常空洞。
她的唯一目的仿佛就是追求羅欣藍。
她的内心沒有任何糾結痛苦,這麽多年都被導演按下快進鍵,然後迅速來到中年。
并且。
和年輕的時候一樣,她再次向羅欣藍示愛,就像一個示愛機器,十多年前來一次,十多年後又來一次。
兩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多年後的直接複制十多年以前的。
人格上完全沒有什麽成長和蛻變。
如同兩個大齡高中生,依然玩着幼稚的愛情追逐遊戲。
這就是很多觀衆看這一集時甚至感到生理不适的原因。
所以是編劇自身的問題嗎?
沒錯。
但 Sir 同時又想起總導演連奕琦對劇集提出的兩點要求來——
第一,每一集都要有甜蜜的接吻鏡頭。
第二,每一集都要有一個 " 跟大數據相關的資訊 "。
看到了嗎?
《此時此刻》在制作上,已經精心謀劃好一切能夠調動觀衆興趣的因素。
這使得它的确相當有 " 看點 ",你總會在其中找到吸引你的點。
但與此同時。
這樣的精明又導緻劇集 " 投其所好 " 的目的明顯。
它總是試圖在全方位取悅你。
可是啊。
這恰恰是愛情片的大忌。
03
就像昨晚 Sir 說的,現在的台劇已經逐漸轉向了民生方向,以至台偶男主都在不斷轉型。
所以,是台劇已經拍不好愛情了嗎?
從受衆角度來看,确實想看愛情片的越來越少了,而這也是爲什麽《此時此刻》要放在 " 疫情 " 這個大背景下的原因。
但與此同時帶來的後果是,主創 " 努力 " 錯了方向。
劇裏有一句台詞,解釋了片名的用意:
" 相愛的那刻,努力生活的這刻,就是此時此刻 "。
但很顯然。
主創在意的并不是 " 相愛 ",而是 " 努力生活 " 的情境。
一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這部劇其實模仿的是另一個美國著名愛情單元劇《摩登情愛》。
該劇在 2019 年播出後,就獲得不少好評。
它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重點并不是落到 " 愛 " 上,而是 " 人 " 上——
它會去講一個個活生生的不完美的人。
比如《摩登情愛》第一季第五集還講述了一段不一般的約 P 故事。
一對男女在社交軟件上認識,約出來後在公寓本想做不可描述之事。
結果,男主換姿勢時胳膊不小心被地闆的玻璃紮出了血。
于是兩人隻好去醫院,女主陪在男主的病床前度過了一晚。
看似滑稽的劇情卻隐藏着兩人性格上的缺陷。
女主習慣在地鐵上向陌生人抛媚眼,希望别人都能關注到她,如果察覺到别人對她不夠迷戀就會非常失落。
而男主的性格缺陷則剛好相反。
他時常陷入焦慮之中,對周圍的事情都有一種不安全感,想要一次次進行确認。
等人時,他甚至還會糾結自己的坐姿。
跟人聊天時,他喜歡講一些謊話,盡管這些謊話根本就是他自顧自的碎碎念,完全騙不了人。
同病相憐的二人在相處中慢慢學會了以一種自然的态度對待這個世界,用心去感受。
就像女主安靜地躺在男主的腿上。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性格上的問題都得到解決,終于能夠與他人自然相處。
所以你會發現,在《摩登情愛》中,愛情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愛情去表現人,去探索人的性格和靈魂。
而《此時此刻》呢?
隻是涉及人的情境。
比如郭雪芙和劉俊謙主演的第二集《站一個晚上》,這一集講述的是一個晚上發生的故事。
外送員攢錢去找按摩女芊芊,但芊芊已經離開這裏,來的是一個隻爲顧客按摩的茜茜。
它确實反映了底層人的困境。
但與此同時,當主創設定出了這樣的情境,人物角色就變成了,隻要經過一些表層設定,就可以按流程運作——
外送員沒錢,但是單純,會疼愛人。按摩女是單親媽媽,曾被家暴,現在缺錢。
設定好之後,角色的行爲都由環境觸發。
換句話說,人物沒有内在動力。
當然。
《此時此刻》也有幾集把鏡頭深入到人物内在。
例如第六集《舊的》,講述的是一對戀人如果三觀不合,即使再次複合也還是分手收場。
這一集也設置了男女主所處的情境,但随着故事一點點深入,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他們各自的性格。
是他們的性格決定了故事的發展,而不是被周圍的情境推着走。
這也是爲什麽在口碑撲街的整部劇集中,這一集好得有些離譜。
所以。
即便劇中有着大量的現實話題,比如角色設定上,不光有外送員、按摩女,還有職場打工人。
比如愛情關系的設定上不光隻有男女之愛,還照顧到性少數群體。
但觀衆依然不買賬。
它就像一場彙聚了衆多明星的盛大 party。
所有人都搖曳生姿,期望演出最抓馬的情節。
但宴會過後,我們對他們的内心知之甚少。
就像一個不願打開心扉的人,還要你去愛,你願意嗎?
沒錯。
這些年台劇的确很火,尤其是民生話題方面,可以聊司法,也可以聊外勞,可以聊官場,也可以聊那些不爲人知的底層困境。
這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任何類型的劇集都試圖以這樣的 " 現實問題 " 爲殼,而忽略了劇集本身該有的表達,就很容易兩頭不靠。
台劇依舊值得期待。
隻是。
千萬不要被 " 大數據 " 給綁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