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
作爲一個職業經理人,将自己的強權、個人 IP 與品牌捆綁得如此牢固,除了董明珠,還有誰?
她就是格力電器的流量,每每發言,頻上熱搜,又屢屢将格力電器置于熱鍋之上。
格力跌下空調老大的寶座,消失在世界 500 強的榜單中,董明珠可以笑言 " 不難過 ",但投資者不能不關心。
金句上熱搜
董明珠是懂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運營的,她每每公開發言,必語出驚人,免費上熱搜。
上周,她在接受一檔電視節目訪問時,一些觀點和說法,再度引發廣泛争議。
在 " 隻談情懷、貢獻,不談錢就是耍流氓 " 的時代,董明珠卻說,不招隻想要多少工資的員工。" 你招進來别說‘我想拿多少工資,你給不給’,這樣的員工根本不要用。" 她還在訪談節目中強調,工作的目的不隻是爲了薪水,對年輕人來說,拿到大學文憑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問自己能爲企業做什麽,而不是隻關心自己能拿多少薪水。" 很多企業使用人才,是以利益爲誘惑,我們格力從來不講錢的事兒,而是給一個平台盡情發揮 "。
董明珠的這一番言論,看似沒有錯。但如果站在求職者的角度,難免太過苛刻,有道德綁架之嫌。
不僅如此,在面對格力電器(000651.SZ)落榜世界 500 強的問題時,董明珠直言" 一點都不難過,公司這麽健康,總比那些爆雷的世界 500 強好。"
董明珠還明确,世界 500 強的名頭沒有太實質的作用,隻有地方接待的時候高看一眼,從銀行貸款方便一些。
2019 年,格力電器首次進入世界 500 強,位列 414 位,随後幾年,公司連續上榜,隻是排名大幅下降,直至今年落榜。
說是一方面,做又是一方面。通過梳理董明珠的諸多言論,也有前後矛盾之處。
比如,最近,她講到格力的價值觀是要求員工講奉獻,而在今年 6 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她又說,不要過多要求普通員工奉獻,那是領導幹部應該考慮的事。
雖然,她對這次格力電器落榜世界 500 強顯得很淡然,但是格力電器也曾将自己是世界 500 強的廣告做上了央視,也将 " 公司上榜世界 500 強 ",濃墨重彩寫進過去幾年的年報中。
誰能繼任?
在格力電器浸淫 30 多年,在這家千億級企業一把手的位置上坐了十多年,外界已形成了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的印象。
1990 年,36 歲的董明珠剛剛經曆喪夫之痛,她從自己供職的南京某化工研究所離職,南下珠海成爲格力電器的一名銷售員。
在競争激烈的家電市場,董明珠表現出了驚人的營銷天賦。
她被公司派往安徽跑市場,短短兩年間,就讓該市場的年銷售額突破 1600 萬元,占公司整體銷售額的 1/8。
随後,公司又将其派往被其他空調品牌把持的南京市場,她很快實現了突破,簽下一個 200 萬元的空調大單,個人業績飛漲。
1994 年,是格力電器發展過程中,最驚險的時刻。公司大量骨幹業務員,被同行許以高薪挖走,董明珠選擇了留下,臨危受命,成爲經營部部長。她帶領着 20 多名業務員,全力迎戰國内空調廠商成百上千營銷人員,并最終取得勝利。
董明珠的個人能力,得到了時任公司管理層的賞識。2001 年,格力電器原董事長蘇結宏退休,時任總經理朱江洪順位補缺,一直擔任副總經理的董明珠,接替總經理一職,在這個 " 二把手 " 的位置上,坐了 11 年。直到 2012 年,朱江洪退休,才得以全面掌權,格力電器進入 " 董明珠時代 "。
事實上,過去的數十年間,格力電器都是由珠海國資控制的企業,但在董明珠通過高調和強權,打造出了個人 IP。一個職業經理人,在一家國企中,将自己打造成如此強權的形象,恐怕無人能出董明珠之右。
在董明珠治下,格力電器的确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也因爲她出挑的做法和言論,公司經常被置于熱鍋之上。
這個 8 月,董明珠已經 69 歲。在她之前,公司的兩任董事長,均在這個年齡之前,選擇了退休。
關于誰來接班格力電器,一直都是外界極爲關注的話題。此前,盛傳可能接班的望靖東、黃輝分别在 2020 年和 2021 年離職。
董明珠的本屆董事會任期,将在 2025 年 2 月結束。屆時,年過七旬的她會不會繼續留任?如果不是她,現任的班子中,誰又能擔此大任?
2000 億的 " 牆 "
2013 年,董明珠和雷軍曾有一個經典的 "10 億賭約 ",賭的是,5 年之後,格力和小米誰的規模大。這不是兩個人、兩個品牌之賭,更是傳統制造業和新經濟之賭。
2013 年 -2018 年間,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從 1200 億元增長至 2000 億元,同期,小米從 266 億元上升到 1749 億元。這一賭局,董明珠赢了,她沒有去找雷軍要錢。
在 2020 年的一次采訪中,雷軍再發賭約,董明珠沒有應邀。
跨過 2000 億的門檻後,格力電器已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難題,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僅微增 0.24% 至 2005 億元。次年,即大幅下滑 14.97% 至 1705 億元。
也就是 2020 年,在空調業務上,一直被格力壓制的美的,經過幾年的高增長後,終于實現了反超,将格力拉下了空調第一的寶座。
2020 年 -2022 年,格力空調業務收入分别爲 1179 億元、1317 億元和 1349 億元,同期,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業務收入分别爲 1212 億元、1419 億元和 1506 億元。
更重要的是,格力電器 7 成以上收入都靠空調業務支撐,而美的集團消費電器、機器人自動化等業務全面發展,空調隻是其重要業務闆塊之一。
董明珠也想拉長格力電器的産業鏈,繼續做大規模。她曾帶領公司殺入紅海一片的智能手機領域,格力也通過自主研發,進入智能制造領域,都談不上成功。
2016 年,董明珠主導格力電器,以 130 億元收購銀隆,進軍新能源汽車。無奈,被股東大會否決。爲此,董明珠大發雷霆。
或許是爲了證明自己的眼光,她自掏腰包,還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一起入股銀隆。她用真金白銀,證實了銀隆的确是一個坑。
不過,2021 年,格力電器還是以 18.3 億元曲線入主銀隆新能源(更名爲格力钛),開啓了多元化。
如今,格力钛仍舊持續虧損。2022 年末,該公司總資産 250.24 億元,總負債 247.86 億元,淨資産總額約 2.38 億元。當年,營業收入 25.87 億元,淨利潤 -19.05 億元。
今年,格力電器也沒有大幅增長的迹象,一季度,營業收入僅微增 0.44%。2000 億,仍會是橫亘在公司發展路上的一堵 " 厚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