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 2 年,推翻 4 次重建,在鎮江人時興華的家裏,放着一件他的 " 心頭好 " ——精美的北京天壇微縮建築模型。64 歲的時興華是名手工建築模型愛好者,退休前在一所學校當水電工。7 年前,迷上了手工後,他便從網上找來相關知名景點建築圖片,在腦海中搭建好結構,無需繪圖,全憑想象一點點複原。如今,他已經完成北京天壇、蘇州寒山寺普明寶塔、鎮江金山寺慈壽塔、揚州五亭橋等多件建築模型,每一個都十分精美。
水電工愛上 " 木工活 "
在時興華家的工作室裏,桌子上擺放着磨床、線切割、盤鋸、銑床及各式各樣的锉刀、鋸子等制作工具,不大的屋子裏都是他的寶貝,一旁的架子上則擺放着六七件這幾年間他的得意之作:古色古香的天壇、美輪美奂的寒山寺普明寶塔、精巧細緻的金山寺慈壽塔 …… 無不令人眼前一亮。" 這 7 年裏,我陸陸續續做了不少件作品,現在保留下來的都是耗時久,工序繁瑣,制作得比較好的,其他的都清理掉了。"
△寒山寺普明寶塔
聊起自己是如何走上制作微縮建築模型之路的時候,時興華的話匣子打開了," 也是機緣巧合,那時候學校要開興趣班,問我能不能教她們做微景觀。後來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植物太難打理,于是就轉爲制作軟陶,但軟陶的材質難保存,容易開裂,後來我就研究用竹木結構制作建築。"
雖然是零基礎,但憑借 40 年水電工的手藝,時興華無師自通,漸漸做出了門道," 當時跟學校裏另一個老師合作的一件作品還在省裏獲得了一等獎,我就慢慢有了興趣,愛上了這項木工活。"
不畫圖紙,腦海裏 " 精密計算 "
榫眼、開槽、拼接 …… 與别人制作模型前先繪圖不同的是,時興華的設計圖都在腦海裏。" 一來是因爲我不會畫圖,另外可能是做久了手藝活的緣故,隻要多看幾遍建築物的照片,我大概就知道怎麽做了。"
△天壇
腦海裏構思好形狀後,時興華就開始準備材料,根據預估的大小尺寸、闆材厚度、愣子所需寬度不斷調節打磨,再一點點完成。然而制作初期并不這麽順利,第一件得意之作——北京天壇他用了整整 2 年的時間才完成。" 天壇的底部我是用牙簽一點點裁、粘制作,它的難點第一個在于小,手常常抓不牢;第二個則在于對尺寸的掌握上,當時比例沒控制好,反反複複拆除了 4 次才總算滿意。" 時興華說,天壇最特别的部分,就是木鬥,沒有木鬥的襯托,那不叫天壇," 光是木鬥就大概花了半年時間。"
△金山寺慈壽塔局部細節圖
金山寺慈壽塔模型的制作也花了大半年時間," 這幾件模型都不大,也就 40-60 厘米高,但拿金山寺慈壽塔爲例,塔的孔眼就達到了 1000-2000 個,雖然小,但是工序複雜,寶塔每一層的高度要保持一緻,翹起的角弧度一緻,如果一層不對,整個都要拆除重來。"
作品得到認可是最開心的事
時興華的作品完成後,兒媳婦王珊将照片發到朋友圈好評如潮," 大家都說他太厲害了!"
" 退休之後我也沒什麽其他的愛好,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我最開心的事,現在我網上用的頭像就是微型建築圖,還有網友看到之後找我定制呢。" 最近這段時間,時興華正忙着制作最新作品——北京四合院,這便是此前一名網友向他 " 下的單 "。" 連價格也沒談,但是當時就覺得被認可了很高興,就答應要做了。"
工序複雜繁瑣,精準度要求極高,模型的每一個部件都細緻入微,即便是 1 毫米厚的構件也絲毫不能敷衍,這就需要制作者有極大的耐心和細緻,時興華常常坐在工作台前一幹就是五六個小時,有時候夜裏醒來,靈光乍現,還要再爬起來坐在工作台前搗鼓幾下。
" 中國古建築模型的工藝技巧是一筆寶貴的财富,但随着科技的迅猛發展,很多傳統技藝都面臨失傳,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些東西保留下來。"
現代快報 + 記者 曹德偉 文 / 攝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