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瑤說,李榮浩離開她後出不了好歌。
沒想到,被她說中了。
發歌速度和歌曲質量都大不如前,硬是把段位拉低向市場低頭,研究口水歌。
《烏梅子醬》火了,李榮浩的口碑卻輸了,橫看豎看都是一筆賠錢的買賣。
本是優秀的原創歌手,卻自降身價迎合市場,李榮浩的 " 堕落 ",可惜又可悲。
在市場與生活的壓力下,有人頂住壓力守住底線逆襲成功,有人忘記初衷賠個底朝天。
除了口碑兩極化的李榮浩外,口碑一邊倒的王甯,何嘗不是那個逐漸背離初心的人?
01 有一種慘,叫賠個底朝天
如果用明星舉例,來形容 " 慘 " 字。
李榮浩并算不上慘,頂多是咎由自取,但鄧超是真的慘。
自導自演的《中國乒乓》一再撤檔到熱度涼涼,再到票房慘淡,一番操作下來,錢賠了、笑話也鬧了,連同妻子孫俪也跟着出洋相了。
本就不穩固的導演位,在一部電影的打擊下,徹底成爲導演隊伍中的邊緣人物。
努力營銷,努力上熱搜,努力宣傳,捆綁家人一起做話題,可依舊救不活這部電影,鄧超成爲 2023 年開年最慘明星。
可萬萬沒想到,比他慘的人竟然還有,這個人就是前麻花演員王甯。
與鄧超一樣,王甯栽在了電影上,隻是他栽得更深,拔不出來甚至看不到身影。
不聲不響,王甯主演的《悟 · 空》上映,結果讓人大爲震驚。
因爲從來沒見過一部電影的票房會如此之慘,慘到不敢相信這是一部上了院線的電影。
那麽《悟 · 空》到底有多慘呢?且看。
上映首日,票房 93 元。
上映的第二天,單日票房僅 37 元。
因爲票房太 " 亮眼 " 被群嘲,有意思的事來了。
這部每天就幾個人觀看,或沒人觀看的電影,在被群嘲後連續兩天單日票房從兩位數飙到了三位數。
一天是三千多,一天是兩千多,上映四天票房達到了五千多,上映五天票房達六千多。
突發式 " 暴漲 ",不知是内部人的強行挽尊,還是觀衆們發了善心,但依舊拯救不了這部電影。
截止發稿前,打開購票平台不難發現,這部電影已票房低到被迫撤出了檔期,隻能通過搜索才能找到這部影片。
但點擊購票按鈕會顯示 " 暫無符合條件的影院 ",也就是說根本無法購票,院線或已将這部電影下架。
然而,比票房低、無法購票更可怕的是,有網友爆料該部電影共耗資三千萬。
比起《中國乒乓》的主動撤檔,賠得連褲衩都不剩還被迫撤掉的《悟 · 空》才叫真的慘。
但,一點也不冤。
02 有一種自信,叫自不量力
如果說鄧超的 " 慘 " 是時運不佳,撞上了 " 最強春節檔 ",那麽,王甯主演的《悟 · 空》的 " 慘 ",就是太自不量力。
至少,《中國乒乓》能看到電影人的态度,而《悟 · 空》隻看到了敷衍。
特效方面,用五毛特效來形容已不是諷刺,而是一種褒獎,因爲連這五毛都算多了。
服化道粗糙沒有質感,讓本就立不住腳的人物,顯得更加廉價與虛假,甚至時長僅有 85 分鍾。
無論是從哪一方面看,《悟 · 空》都是網絡大電影的制作水平,沒有質感,沒有态度,隻有蹭 IP 的行爲。
可就是這樣一部網絡大電影水平的作品,硬是被搬上了大銀幕,而這份自信,帶來的就是丢人。
首先,主演王甯本身就沒有票房号召力,無論是路人緣,還是粉絲基礎,亦或是流量都沒有。
" 三無 " 演員本就不受市場歡迎,自身演技還不夠硬,就更沒有價值可談,自然也就無法給電影帶來正向的宣傳。
其次,是這個題材都被拍爛了,這麽多年翻來覆去就是這些内容沒有任何創新點,說白了故事已被觀衆提前預知,大概内容已有了框架,就無法給觀衆帶來新鮮感。
最後,是同期電影過多,這些電影要流量有流量,要口碑有口碑,要票房有票房,要質量有質量,區區一個小成本的低質作品如何拼得過這麽多強勁對手?
顯然,是不能的。
《悟 · 空》被搬上院線本就是個錯誤,在這個時機出現更是自讨沒趣。
電影賠個底朝天,主演王甯更是成爲群嘲的對象。
雖說多年前與沈騰、艾倫、魏翔在《歡樂喜劇人 2》的舞台上表演小品 《大聖歸來》收獲好評,但小品畢竟是小品,并不是所有小品都能像《你好,李煥英》一樣被搬上大銀幕,選擇西遊這個題材更是一種挑戰。
可王甯并沒有認清這一點,演完了《悟空之小聖傳》,演《笑鬧無底洞》,如今又演《悟 · 空》,演一部撲一部還執迷不悟。
王甯想上大銀幕的心很迫切,但急中出錯,不光西遊題材電影撲了,其他電影也都沒有多麽好的回報。
比如,2016 年主演的《發條城市》票房僅 1100.6 萬,同年,主演的《鹹魚傳奇》票房才 17.1 萬。
2020 年主演的網絡電影《時間牢籠》評分僅 4.5 分,2022 年上映的《絕望主夫》評分僅 4.4 分。
從票房到口碑,從主演到參演,王甯的電影作品成績每次都很虐,以至于他與 " 爛片 " 二字挂鈎。
導緻這一結果的原因,一是沒做好把關作品質量拿不出手,二是沒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拍了太多低分作品,三是太想證明自己走了彎路。
歸根結底,王甯還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觀衆。
03 有一種定律,叫性格決定人生
從被開心麻花力捧的一哥,到如今與 " 爛片 " 二字挂鈎,王甯遵循了一個定律叫:性格決定人生。
王甯是一個不服輸的人,骨子裏有股子倔強勁,在沒有加入麻花之前,他是一名吃上頓沒下頓還住在地下室裏的北漂。
而在北漂之前,他卻是 " 别人家的孩子 "。
王甯十一歲就開始學習戲曲,在戲校畢業後被安排在老家的事業單位,年紀輕輕就有了體面的工作,且待遇不錯。
可王甯并不是求安穩的主,不顧家人反對辦了停薪留職,毅然決然開啓了北漂生活。
交不起學費就半工半讀,交不起房租就四處找活,努力之下事業路還算順利,至少一直有戲拍,直到 2003 年絕大多數劇組停工,他也變成了 " 無業遊民 ",過上了沒錢吃飯的苦日子。
知道他的狀況後,父母心疼不已多次打電話讓他回老家的事業單位繼續工作,并承諾給他分房子,給他更好的工作環境。
可即便如此,王甯也沒有選擇回頭,而是繼續留在北京,因爲他咽不下這口氣。
他想憑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片天,不想讓老家的人看不起他,即便前面的路是未知的,也不會回到老家的 " 溫柔鄉 "。
爲了與自己較勁,不服輸的王甯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直到遇上開心麻花,才真正找到歸屬感、依賴感,以及開心麻花給帶來的驕傲感。
那些年,王甯與開心麻花是互相成就的。
在公司的力捧下他有了更多演出的機會,在兄弟們的幫助下他也順利登上了春晚,多次露面刷存在感後王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與此同時,喜劇界的天才也成長起來了,這個人就是沈騰。
憑 " 郝建 " 一角在春晚爆火的沈騰,名氣漸漸大過王甯,資源更是多到數不過來,成爲開心麻花力捧的一哥。
事實證明,開心麻花的眼光是對的,沈騰的能力與觀衆緣是遠超王甯的。
同樣在春晚演小品,沈騰爆紅了,王甯逐漸被觀衆遺忘了。
同樣登上《歡樂喜劇人》的舞台,沈騰拿了冠軍,王甯卻隻能是亞軍。
同樣是演電影,沈騰憑《夏洛特煩惱》穩固在影壇的地位,打響了開心麻花的口碑,而王甯連打醬油的機會都沒有。
相比之下,沈騰是天賦型選手,王甯是後天努力型選手。
當天賦型選手在平台的幫助下,隻會越來越火,而當努力型選手站錯了賽道,隻會是無用功。
所以當 2016 年合約到期選擇離開開心麻花的王甯,名氣越來越小,曝光率越來越低,作品的質量與口碑越來越差。
沒有過硬的喜劇天賦還錯把平台當本事,可離開平台後光芒也就變得暗淡起來。
曾有記者詢問王甯爲何在《夏洛特煩惱》中沒有他的身影,他說是因爲自己太好了。
與當年北漂時一樣,王甯骨子裏是不服輸的,與當年帶隊錄制《歡樂喜劇人 2》一樣,是有與沈騰平起平坐的傲氣的。
隻可惜,他判斷失誤了。
以爲離開開心麻花後能闖出一片天,以爲憑自己的單打獨鬥能在喜劇事業上與沈騰平起平坐,殊不知平台的重要性。
降低預期,收住野心,還牢牢抓住開心麻花這個平台的魏翔、艾倫、常遠、杜曉宇都紅了,就連韓雲雲、高海寶、黃才倫、劉思維、王成思都小有名氣。
相比之下,曾被力捧,還充滿鬥志的王甯混得越來越差。
想争一口氣,想闖出一片天,卻賠了事業與人氣,甚至賠個底朝天。
離開開心麻花七年了,王甯主演的電影成了笑話,而沈騰卻成了百億演員。
回頭看,曾經那顆想要闖天下的心,那顆想要在喜劇界站穩腳跟的心,如今都被現實打的措手不及。
能力配不上野心注定是一場災難,王甯輸就輸在試圖靠自己的力量與 " 天賦型選手 " 沈騰平起平坐。
可是,喜劇界有很多個 " 王甯 ",卻隻有一個沈騰。
" 王甯們 " 想成爲 " 沈騰 ",但前提是除了平台選的對,大腿抱的牢外,還需要實力與運氣的加持。
顯然,王甯既舍棄了開心麻花這個大平台,自身的實力與運氣也不濟。
若當年繼續留在開心麻花發展,資源不會差,大舞台不會少,曾經給自己作配的艾倫與常遠都能挑大梁拍電影,他又會輸在哪?
可惜,傲嬌的性格決定人生。
自帶傲氣不服輸的王甯甯願自己闖,但有時候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在幾部爛片的 " 轟炸 " 下,王甯的電影夢該滅一滅了,畢竟量大不如質優,與其注重作品數量不如提高自身實力,這樣才能服衆,才能有機會與 " 天賦型選手 " 沈騰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