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直認爲步坦協同是軍事強國的基操?
據《以色列時報》12 日報道,以色列國防軍當天發布的消息顯示,自 10 月底以軍開始在加沙地帶展開地面進攻以來,以軍累計有 105 名士兵喪生,其中 20 人是死于 " 友軍誤傷 " 和其他事故,其中就有 2 名士兵是被以軍自己的裝甲車碾死。
▲準備發動進攻的以色列裝甲部隊
以軍分析稱,造成緻命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在加沙地帶作戰的兵力密集、各個部隊之間的溝通問題、士兵疲勞、不遵守規定等。
可是打着仗卻被自家的裝甲車碾死,難道說以軍連最基本的步坦協同都做不好嗎?
自打這次巴以沖突以來,可以說之前把以軍捧得有多高,這次他們就摔得有多慘。
那個哈馬斯卡桑旅士兵單人徒手摧毀以色列 " 梅卡瓦 "MK4 坦克的 " 反坦克體操 ",大家都看過吧?
有兩名哈馬斯士兵鑽出地道,在灌木叢的掩護下接近一輛以軍 " 梅卡瓦 "MK4 坦克,其中一名士兵利用 " 梅卡瓦 " 坦克左後方的車長觀察盲區,先把一枚疑似反坦克火箭彈聚能戰鬥部的爆炸物塞到坦克的 " 戰利品 " 主動防禦裝置下面,然後拉開延時引信撤離。
不過可能是因爲戰鬥部的頭部沒能對準坦克内部,結果戰鬥部爆炸的時候,金屬射流沒能擊穿坦克,僅憑爆炸并沒有造成坦克的緻命傷害。
于是,待這名士兵返回安全地帶後,另一位士兵立刻在不遠處的草叢裏,向坦克補射了一發 RPG-7 火箭彈完成絕殺。
伴随着一聲巨響,以軍坦克立馬被巨大的火球吞噬。戰鬥結束後,兩名士兵還從容地撿了一片從坦克上炸飛的裝甲作爲紀念,最後從容地跑回地道。
在整個過程中,以軍 " 梅卡瓦 " 坦克旁邊連一個步兵都沒有,而且從視頻中我們還能看到不遠處還有另外兩輛坦克,炮口分别指向左右警戒方向,後方那輛炮口甚至幹脆指着抵抗組織沖過來的路線,就這都毫無反應,壓根就沒有互相掩護。
還有 11 月 22 日的一個視頻,哈馬斯士兵沖到以軍裝甲車後面貼上反坦克炸藥,最後又加上 RPG 火箭彈補射最後機會了坦克,其間也是一個以軍步兵都沒遇到。
最離譜的是,網友們通過這個視頻發現,就在哈馬斯士兵貼炸藥的時候,原本在坦克後部射擊孔伸出來的槍口,竟然被吓得縮回去了!
咱就不說哈馬斯士兵的勇氣和戰鬥素養了,當今這世界上連最落後的非洲國家都知道,坦克不能單獨使用,而是要步坦協同使用,一般情況下,一個坦克排至少也要配屬一個步兵排,這才能互相掩護進行作戰。
以軍坦克周圍但凡有那麽十幾個步兵協同,哈馬斯的士兵也不會這麽輕易得手,這号稱 " 中東小霸王 " 的以色列國防軍的步坦協同哪兒去了?
▲擺拍的以軍
在網上,有專家說以色列不搞步坦協同是因爲 " 梅卡瓦 "MK4 坦克安裝了 " 戰利品 " 主動防禦系統後,發射的攔截彈幕可能會傷及周圍步兵,所以步兵幹脆就都在車裏待着。
可問題是,這主動防禦系統發射的攔截彈幕射程隻有幾十米,而且散射角度很有限,步兵隻要避開特定角度,或者離遠一點都沒事,所以說以軍沒有步坦協同這事兒還真沒得洗。
導緻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就是以軍古老而奇葩的編制,簡直是當今世界推動軍隊合成化改革的一股逆流。
要知道合成化講究的是多兵種協同作戰,像中國的合成旅所轄合成營,彙聚了裝甲兵、炮兵、步兵、工兵等十幾個兵種,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這種多兵種協同作戰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非常難,對兵員素質、後勤保障、裝備水平、訓練理念等維度要求很苛刻,而且要想把各類武器盡可能地壓縮在合成營一級建制,兼顧了機動和火力,那就相當燒錢。
以色列在幾次中東戰争中,結局都沒有吃大虧,而且就拿以前的編制欺負欺負鄰居完全夠用,所以就沒進行合成化改革。
像以軍裝甲旅下轄隻有 3 個裝甲營、1 個工兵營,以及直屬于旅部的偵察連和反坦克導彈連,并沒有防空、防化、補給、維修、支援、炮兵,全旅也不轄步兵。
而機步旅下轄隻有 3 個機械化步兵營和一個偵搜營,同樣也沒有防空、炮兵、工兵、裝甲兵這些,連口徑超過 60mm 的火炮都沒有,因爲比這個口徑大的火炮都歸炮兵師了。
以軍還把所有的重炮全部集中在 3 個炮兵師,由炮兵司令部統一指揮,戰時就按需把師屬炮兵團拆分,臨時編入裝甲旅和機步旅,但指揮權仍在炮兵司令部。
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如果在沒有上級配屬協同兵種力量的時候,機步旅要是遭遇敵軍炮火襲擊、裝甲沖擊和空中打擊的話,那就還得向師部彙報,請師部派出炮兵、裝甲、防空部隊來支援,哪怕是遇到排雷、修路這種小情況,也得上報師部來協調。
要知道,戰場上的戰機轉瞬即逝,這麽繞一大圈的話恐怕等增援力量趕到了,黃花菜也涼了,也許有人會說,不是可以戰時臨時加強配屬嗎?
臨時配屬當然可以,但是好不好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看以軍這些年面對黎巴嫩真主黨、加沙動作不斷,部隊也沒時間和精力搞多兵種協同作戰,再加上平時也就欺負欺負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人,所以也用不上多兵種協同了。
這導緻的結果就是真到了上戰場的時候,步坦協同基本上等于零,這才出現了哈馬斯士兵大搖大擺地接近坦克的情景。這也就完美诠釋了 " 平時不流汗,戰時多流血 "。
以軍沒有步坦協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打治安戰把軍隊打廢。從 1940 年代末的第一次中東戰争,到 1980 年代初的第五次中東戰争,30 多年的戰事磨砺出了不少以軍能征善戰的骨幹。
▲ 1973 年 10 月 17 日,沙龍(右 2)在第四次中東戰争中與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摩西 · 達揚(中)商讨軍情
但是,第五次中東戰争結束後,以色列就一直在打治安戰,以軍面對的不再是武裝到牙齒的阿拉伯國家軍隊,而是隻有輕武器的反抗組織人員,甚至是一些手無寸鐵的平民。
沒有了真正的戰場曆練,加上曾經經過戰火洗禮的骨幹逐漸消逝,以軍的步坦協同訓練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地荒廢了,搞不了實屬正常。
此外,以軍低落的士氣也是導緻其未能進行步坦協同作戰的原因之一,衆所周知,以軍待遇是比較差的,據資料顯示,2021 年以軍前線部隊的士兵每月領取最高工資爲 2032 新謝克爾(合 656 美元),這都已經是最高水平了,其他作戰部隊的士兵每月隻有 1642 新謝克爾(合 530 美元),行政單位的士兵更是隻有 823 新謝克爾(合 266 美元)。
而目前以色列社會上最低工資爲每月 5300 新謝克爾(1711 美元),在以色列買瓶 500 毫升的可樂或礦泉水的價格都在 5 新謝克爾以上,随便去個館子搓一頓就得幾十新謝克爾,首都特拉維夫的房價更是高達 4 萬新謝克爾每平方米,所以後來才出現以軍士兵倒賣軍火給巴勒斯坦人的醜聞。
拿最少的錢,卻想讓人賣命,這不是癡人說夢嗎?像 2008 年的 " 鑄鉛行動 " 合 2014 年的 " 護刃行動 " 中,哈馬斯缺乏反坦克武器,戰死的以軍士兵大多是脫離裝甲保護的步兵,因此,這次行動以軍士兵就根據以往經驗,幹脆都躲在車裏。
可最讓人費解的是,就算爲了防止挨冷槍打所以平時總坐在坦克中,但是難道在發現有哈馬斯士兵近身時也不下車掩護坦克嗎?一端端一窩的道理他們不懂嗎?
難道真的就像《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說的那句話一樣?"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這毛病。"
不過,話說回來,咱也不能爲了嘲諷以色列,就認爲步坦協同不過是個基礎科目,是個軍隊就應該會這玩意兒,實際上步坦協同并不簡單。
從廣義上來說,步坦協同是指步兵與坦克在戰鬥中所做出的協調一緻的行動,這也是現代合同戰鬥中最基本的構成。
步坦協同一般有三種協同方式,分别是以坦克引導步兵進行沖擊、以坦克作爲火力支援掩護步兵沖擊,以及以坦克和步兵分隊對目标由不同路線,分别實施向心沖擊。
就拿坦克分隊引導步兵沖擊來說吧,當坦克在步兵戰鬥隊形内時,摩托化步兵一般以跑步伴随坦克前進,徒步沖擊的步兵散兵線一般在坦克後方 200 米的位置,在這一距離上的步兵既可以充分發揮手中輕武器的作戰效能爲坦克提供有效掩護,又能避免敵方壓制火力的殺傷而導緻大量傷亡。
步兵主要負責消滅敵陣地中殘存人員,尤其要重點殺傷有使用近戰反坦克武器意圖的敵方殘存人員,當遭遇隐蔽的敵方火力點等目标壓制時,就要趕緊召喚坦克支援,并使用曳光彈爲坦克指示目标,同時步兵還要負責坦克兩翼的警戒,及時發現和阻遏敵方戰鬥行動。
這裏的重點就是要把握住步坦協同的精髓,也就是兵力分散、火力集中。坦克的優勢是突擊能力,步兵 / 步戰車的優勢是能抵近作戰,坦克跟步兵 / 步戰車在不在一起不是關鍵,坦克需要抵近支援的時候,步兵 / 步戰車能在旁邊頂得上去才是關鍵。
在實際作戰中,不僅作戰樣式更多,而且坦克與步兵 / 步戰車編組方式也多得是,步兵 / 步戰車可以伴随坦克,也能跟坦克各打各的,隻不過協同難度要大一些而已。
這就非常考驗指揮員的戰場預判能力了,弄好了坦克 + 步兵 / 步戰車能達到 1+1>2 的效果,弄不好那就是坦克和步兵 / 步戰車被敵人分頭消滅。
真正的步坦協同是根據地形、敵情、戰場環境、我方實力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敵方我方武器裝備,最終制定出來複雜的戰術,通過巧妙的戰術配合編組使用,最終達到的良好作戰效果。
像在治安戰中,坦克純粹當個移動碉堡,步兵負責踹門清房,這不叫步坦協同,因爲坦克在中間壓根就不是什麽突擊力量,撐死了隻能算是坦克配合步兵作戰。
所以說,在非洲,坦桑尼亞能從中國取經學會步坦協同不碾死人不簡單,打慣了治安戰的以色列恐怕還得回回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