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融資依舊瘋狂。
投資界獲悉,近日 Liquid AI 宣布完成一筆 2.5 億美元 A 輪融資,領投方正是蘇姿豐所執掌的 AMD。至此,這家成立僅一年的創業公司,估值超過 23 億美元(約 160 億人民币)。
公司創始人 Daniela Rus,人們可能有所不知,這是與李飛飛齊名的計算機大佬。她因率先開展分布式機器人研究并實現算法突破而聞名業内,目前掌舵全球最大的高校實驗室,被稱爲機器人之母。2023 年,她帶領三名弟子創辦 Liquid AI。
這也是本月以來 AMD 在 AI 賽道的第三次出手,此前已押注芯片公司 Ayar Labs、AI 視覺領域企業 Luma AI。細細梳理下來,今年 AMD 直接投資了至少九家 AI 企業。用蘇姿豐的話來說,沒有人想在 AI 上落後。
機器人之母,她帶隊創業
成立一年估值百億
被蘇姿豐看上,Liquid AI 來頭不小。
這要從創始人說起:1963 年,Daniela Rus 出生于羅馬尼亞的理工科學霸家庭,父親是計算機科學家,母親是物理學家。17 歲那年她随父母來到美國,先在愛荷華大學就讀本科,1987 年考入康奈爾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
彼時,她師從圖靈獎獲得者、計算機泰鬥 John Hopcroft。畢業後,Rus 成爲達特茅斯學院的計算機教授,一手創立達特茅斯機器人實驗室,以率先展開分布式機器人研究并實現算法突破而聞名業内。不到 40 歲,她就斬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後來接手 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成爲全球最大高校實驗室的第一位女性掌門人。
展開來看,在 Rus 的帶領下,CSAIL 有着相當多的開創性研究,包括可穿戴的盲人導航系統、MiniSurgeon 可食用醫用機器人、SoFi 軟體機器魚、模塊化機器人船、自動駕駛變道算法等。" 她做的很多事情一開始看起來像魔術,從未有人想到過的巧妙想法,最終能照進現實。" 在業内,她被譽爲 " 機器人之母 "。
學界碩果累累,Rus 還積極投身創業,此前曾創立 Themis AI、自動駕駛 Venti 等公司。而此次創立的 Liquid AI,最早可追溯到 2017 年,當時 Rus 注意到 Ramin Hasani、Mathias Lechner 的神經網絡研究,将他們挖到實驗室,并以身入局與博士生 Alexander Amini 共同鑽研。至此,Liquid AI 的聯合創始團隊集合完畢。
所謂液态神經網絡,靈感來自食物鏈底層的秀麗隐杆線蟲,身長僅 1 毫米,神經系統隻有 302 個神經元,卻有能力自主決策、探索世界,其神經連接模式和動态特性成爲研究機器學習的對象。
此後,四位研究者發表多篇重量級論文,提出了液體神經網絡(Liquid Neural Networks,LNN)架構,利用動态權重更新機制和基于非線性微分方程的連續時間建模,突破了傳統 Transformer 架構的局限性。
簡言之,傳統架構需要大量數據訓練,從而校準其權重最優值。液态神經網絡有更強的适應性,能根據觀察到的輸入改變其基本方程,從而加快響應速度。
基于這一研究成果,Liquid AI 于 2023 年 3 月宣布成立,九個月後完成種子輪 3750 萬美元融資,估值超過 3 億美元,背後有 OSS Capital、Automattic、Samsung Next 等投資機構,以及 GitHub 聯合創始人 Tom Preston Werner、Shopify 創始人 Tobias L ü tke 和 Red Hat 聯合創始人 Bob Young 等天使投資人。
最新消息傳來,Liquid AI 宣布完成 2.5 億美元 A 輪融資,由芯片巨頭 AMD 領投,OSS Capital、Duke Capital Partners 和 PagsGroup 參投,估值已超過 20 億美元。至此,Liquid AI 僅僅一年多時間就崛起爲明星獨角獸。
蘇姿豐低調掃貨
這不是蘇姿豐今年的第一次出手。
事實上,AMD 已經重倉 AI 投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 AMD 直接投資了至少 9 家 AI 企業,其中不乏超級獨角獸項目。
印象深刻一幕出現在今年 9 月。李飛飛首次創業項目 World Labs 宣布獲得 2.3 億美元融資,由 a16z、NEA 恩頤投資和 Radical Ventures 領投,還有 AMD、英偉達、Adobe、Databricks 和 Shinrai Investments 等身影,估值已達到 10 億美元。
李飛飛在 AI 界可以說是無人不曉。出生于北京,在四川成都長大,她是全球 AI 領域研究的标志性人物,長期主導着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學科研究。而 World Labs 創始團隊裏華人面孔約占據了三分之一,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外國語學校的校友比比皆是。
無獨有偶,今年 5 月人工智能公司 Scale AI 宣布獲得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爲 138 億美元(約爲人民币 1000 億元),AMD 以投資方身份參與其中。
此外,芯片公司 Ayar Labs、大模型創企 Cohere 以及 Fireworks AI 等公司融資陣營裏都能看到 AMD 的身影。今年 7 月 AMD 表示,過去的 12 個月裏,已向十幾家 AI 公司投資超過 1.25 億美元。
此外,今年 AMD 大手筆下場收購,斥資 49 億美元收購 ZT Systems;将歐洲最大的私人 AI 實驗室 Silo AI 納入麾下。接連豪爽出手,幾乎不願錯過明星項目,不難看出 AMD 的野心。
在鐵娘子蘇姿豐執掌十多年間,AMD 整體市值首次超過競争對手英特爾,股價上漲近 50 倍。如今她将未來押注在人工智能,稱 " 這是職業生涯中見過最重要的技術 "。
" 沒有人想在 AI 上落後,我們決定變得更加積極。" 蘇姿豐在最近一次采訪中提及," 如今 AI 初創公司在尖端創新方面發揮的作用空前強大,其更新速度令人驚歎。可以看到,過去保守的大型企業不得不更加開放,都在加深與初創公司合作。"
蘇姿豐的緊迫感來自老對手黃仁勳。英偉達在 AI 投資上同樣兇猛,今年參與了 OpenAI、World Labs、Cohere、Perplexity AI 和 Scale AI 等明星獨角獸融資。
Crunchbase 數據顯示,僅 2024 年,英偉達參與了超過 10 次 1 億美元以上的 AI 企業融資。從去年初到今年 8 月已支持了 70 多家企業,投資總額超過 109 億美元。此前有被投企業透露,英偉達的每一項投資都由黃仁勳親自批準。
對此,蘇姿豐不止一次談及行業競争:" 技術的魅力在于打造出色産品。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看清未來,決定未來三到五年行業的發展方向,并下大賭注。我們已經下了一些非常好的賭注。"
史上最大競賽
黃仁勳:不入局必死
目之所及,一場你追我趕的 AI 競賽已然拉開帷幕。與英偉達、AMD 相似,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巨頭們也在 " 跑馬圈地 ",以投資繼續增強在業界的話語權。
就在本周,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Databricks 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高達 100 億美元,估值達到 620 億美元。OpenAI 也宣布最新一輪融資 66 億美元,投後估值達到 1570 億美元(超 11000 億元人民币),投資方出現了英偉達、微軟等巨頭以及重量級投資機構。
将時間拉長來看,AI 行業更是締造了讓人目瞪口呆的天量融資。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AI 占據了全球風險投資總額的 31%,而兩年前僅有 13%。這一數據使之前的科技行業浪潮相形見绌——巅峰時期的金融科技占據了約 20%。因此,CB Insights 分析師驚呼,"AI 公司幾乎吸走了創投圈所有的氧氣。"
國内 AI 融資也十分火爆。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譜 AI 等明星企業頻繁傳來大額融資消息,估值短時間内突破百億。在 AI 投資最火熱的時候,各大機構都在争先恐後争搶明星項目的入場券。在今年的清科年會上,有投資人直言,當前人民币基金最大課題就是不能錯失 AI 時代的超級獨角獸。
AI 泡沫論一度甚嚣塵上。" 人工智能泡沫,如今正在接近臨界點。"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合夥人 David Cahn(大衛 · 卡恩)發出警告。高盛曾在今年報告中提醒,科技巨頭計劃未來幾年在 AI 資本支出上花費 1 萬億美元,但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可見的成果來證明這些投入是值得的。
不過,對于 AMD 和英偉達等巨頭們來說,大手筆投向 AI 創企不僅僅爲了押注良好的财務回報。深入了解前沿 AI 創企技術發展,從而改進下一代芯片,并推動公司整體發展,才是核心價值。
這一點,從黃仁勳的表述中可見一斑。他經常将科技行業描繪爲生死競賽,如果英偉達不爲了遙遠的未來而進行早期投資,那麽滅頂之災可能随即到來。
蘇姿豐無疑也抱着同樣的态度。前幾日,她公開聊起了 "AI 泡沫 ",直言持有 " 泡沫論 " 的人想法過于狹隘,隻考慮現在或者未來半年的投資回報。
" 人工智能至少着眼于未來五年技術弧線,将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 她指出,每隔 10 年左右,技術會出現一個重大轉折點。互聯網、個人電腦、手機、雲計算莫不如是,但人工智能比以上這些的影響力都要大,此刻正處于新周期的初始階段。
一切才剛剛開始,前方道路充滿了無限可能。這一波史無前例的 AI 浪潮最後會留下一個什麽樣的世界,或許很快揭曉。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12/544533.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