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漢,一個 8 歲半的小男孩,因沉迷遊戲,主動要求 " 休學 " 打遊戲,父母将計就計,制定了嚴格的打遊戲計劃。
每天要玩夠 16 個小時,還要對遊戲戰績複盤總結,三餐定時吃,過時不候,起初孩子非常興奮,但三天下來,小朋友崩潰了四次。
孩子母親表示,孩子稱隻想玩遊戲,不想學習,所以她便與丈夫決定,利用 " 捧殺 " 的方式,先讓孩子認爲,自己可以憑借玩遊戲,成爲 " 人生赢家 ",并爲其制定嚴格的 " 遊戲 KPI",同時再邀請高級玩家,對其進行 " 降維打擊 ",通過讓孩子産生挫敗感,達到幫助孩子戒除網瘾的目的。
孩子父母的這一做法,網友:用魔法打敗魔法。
反向式育兒固然好,萬能補藥不能少。
小朋友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 " 叛逆 " 的時刻,如今,一些寶爸寶媽采取 " 反向式育兒 ",有網友将其總結爲," 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來達到讓孩子 " 繳械投降 " 的目的。
但是,我們一定隻是單純的治病,還要及時上一些溫良的補藥。
孩子打遊戲荒了學業,遠不隻是遊戲太好玩,才上的瘾。
根本的問題是孩子在學業學習上少了動力,内驅力外驅力都不夠。
所以,單單讓孩子厭惡遊戲,遠遠不夠,還要讓孩子能對學習提起興趣。
見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小孩打王者上瘾,家長一天十來個小時陪着打,還請了高段位玩家對戰。
後來,小孩真的再也不打遊戲了,在家長眼中也變得十分聽話。可是不打遊戲之後,學習成績反而下降了,從班裏中等偏後一落到底,倒數第一了。
老師反映說,小孩在校時,變得總是沒精打彩的。
後來心理醫生反應,原來孩子變成這樣,是因爲他覺得,自己是個 " 廢物 ",什麽都做不好。
父母工作很忙,除了作業寫完了沒有,考試考了多少分之外,父母和他沒話聊。
在學校他也不知道可以和同學們聊什麽,直到開始打王者。
因爲他成了同學之中的最強的,所以他在班裏擁有了一大把朋友,甚至是小迷弟。
這種自信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他沉迷了,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越是想打遊戲,進入遊戲的世界就忘了所有的不愉快。
後來,爸媽的一劑猛藥讓他戒了遊戲,讓他認定了在遊戲裏自己是個弱到底的弱雞,之前一起玩的朋友們也不交流了。
再加上他自己學習不好,他就覺得自己是個什麽都幹不了的廢物,做什麽也提不起沒精神。
父母通過心理醫生,知道了孩子的心結之後,擠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孩子作業不會做,考試沒考好的時候,不再指責,耐心幫助孩子。
後來孩子又找到了新的興趣(滑闆),不但多了課外娛樂活動,學習也提升了不少。
所以,我們在杜絕孩子一項不好的習慣之前,要先搞清楚孩子沉迷的原因,這樣才能标本兼治。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