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大的經濟規律下,房價終于給跌了。
近日,四川省雅安市經開區發布了一個文件,允許各類群體參與商品房的團購活動,團購優惠價格可以不計入商品房備案價格跌幅比例範圍。
什麽意思,就是你們團購吧,哪怕是低于備案價跌幅規定,房子賣出去就好。
而就在 3 個月前,昆山還對一些 " 惡意降價 " 的房企,進行罰款和整改。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甚至主動要求地産商降價,以價換量,促進樓市繁榮。
市場邏輯在發生變化之初,往往會有一些預兆。
上周,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就以破天荒低價出售房産,售價比附近二手屋還便宜 3 成,創下 7 年新低。
要知道,李嘉誠的避險能力是很強的,甚至說是頂級。
他抛售香港房産是基于兩個基本面:
香港連續三年人口流出,今年移民流出人口近 20 萬,并且還處于上升趨勢。
人口流出,資本也在流出,港股恒生指數這三年來萎靡不振,成交量逐步走低,比 A 股都要差很多。
人走了,錢也走了,要房子做什麽?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香港樓市正經曆自 2008 年以來最長的調整期,且尚未見底。
根據以往對下行周期的觀察,他認爲當前市況不能支持樓價持續回升。
曾煥平預測:
" 中小型住宅價格下半年将下跌 5%-10%,豪宅價格則跌幅會限于 5% 之内。"
一切都有周期,一切都是周期。
這兩天,網上就流傳一個段子,說新城控股董事長因爲猥亵幼女,企業停止拿地,躲過了房地産這一波爆雷。
劉強東也因爲美國明州事件,灰頭土臉,企業戰略收縮,躲過了互聯網整治資本無序擴張。
假如以 10 年爲一個周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産,也不是一路長紅,也是有周期的。
就比如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深圳的房子開始賣不動了,動辄新聞裏就傳出有買了房的不滿降價,怒砸售樓部的消息 ……
但誰能想到,中國出台了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快速拉動經濟。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又在半年内迅速恢複,雙重疊加下,樓市又活了起來。
但曆史又不會是簡單的重複。
以前的地産周期跟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一樣,快得很,每次還沒等熬得要死不活,馬上新一輪行情就來了。
于是,總有人有僥幸心理,總覺得自己是靠本事才扛過了周期,并且吃到了紅利。
比如 2015 年那一波,地産全面暴漲,很多地産商高速擴張,4 個月開盤,5 個月資金回正,6 個月資金再周轉。
高負債高杠杆,一個字:
幹!
在這個過程中,地産商和很多投資客已經失去了理智,忘記了基本的經濟學道理。
人人都擴張,富人家有一堆房子,但百姓的收入增長遠遠跟不上房地産公司擴張的需求,供需關系脫節了,房子還能賣得動嗎?
今天的恒大和碧桂園已經嘗到了違背規律的苦果。
樓市未來還有機會嗎?
當然有,周期之後,總會有下一個周期。
當然,這次周期運動的時間大約要更久一點,畢竟恢複消費者與民營企業的信心,可能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而且不可避免的是,行業内要大洗牌,大換血。
從頭部房企到各地方龍頭房企,血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烈。
而這些企業背後的無數員工、供應商,以及很多高位接盤的投資客、剛需客也都會受到影響 ……
總有人問,現在能不能抄底?
結論我不敢下,但我說的是,經過地産、教培、互聯網的三重整治,我們應該明白當前的市場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周期。
而當各種不确定因素,和地緣風險在疊加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懂得什麽叫敬畏,什麽叫謹慎?
等一等,會買到更劃算的房子。
周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