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姬 | 文
一款走 " 高雅 " 路線的遊戲,公測前一天卻在直播間給自己吹唢呐——這事聽起來很抽象,但确實是我昨晚親眼所見。
10 月 17 日晚,《宿命回響:弦上的歎息》(簡稱《宿命回響》)開啓了公測前最後的前瞻直播。簡單講,這是一款以古典樂爲主要賣點的 RPG 手遊,藝術風格極其鮮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真的好美
然而直播間的畫風卻有點 ...... 嗯,粗犷。受邀嘉賓除了遊戲 UP 主 " 逍遙散人 ",還有一位我們很熟悉的音樂區唢呐區 UP 主 " 渾元 Rysn"。鑒于這門樂器如今的網紅屬性,總有種 " 官方給自己送走的悲涼味道 "(當然是整活)。
當然這裏絕沒有歧視的意思,
不過如果你此前了解過《宿命回響》IP,其實會明白官方并非是沒活尬整。因爲提到這四個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其實是 2021 年播出的同名動畫《宿命回響:命運節拍》。
《命運節拍》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很成功的動畫作品,雖然作畫水平有口皆碑,卻因爲結局的劇情争議被打上了 " 高開低走 " 的标簽。而《宿命回響》手遊原計劃緊接着動畫推出,卻一直跳票到了 2023 年,一度被玩家調侃爲 " 不存在的遊戲 "。
現在終于存在了
但事情卻在近期迎來了轉折。這款 " 已經不那麽被看好的遊戲 ",在 9 月份開啓付費首測後,卻憑借着過硬的質量,迅速讓全平台預約人數突破了 300 萬人。
更因爲遊戲國服宣布狂送限定角色的誇張福利,已經被當成梗圖在二遊玩家圈子裏瘋傳。
在昨晚的前瞻直播後,遊戲迅速登上了多個平台的熱門榜第一位,相關話題也沖上了微博和 B 站的熱搜榜單。
很難想象一款本該在兩年前就推出的遊戲,如今依然能取得這樣的熱度和成就。
作爲市面上少見的跨媒體企劃,《宿命回響》遊戲的故事設定在動畫結局之後。玩家扮演已經失去記憶的男主角朝雛磔人,指揮體内被稱爲 " 奏者 " 的少女們,用音樂之力擊敗從天而降名爲 " 絕望人偶 " 的魔物。
說直白點,開局失憶 + 世界末日的設定滿是既視感," 萬物皆可拟人化 " 也早就被各種二遊輪番玩過。起初我對《宿命回響》不太感冒,隻是因爲自己勉強算半個古典樂愛好者,想随便看看一款居然敢以古典樂爲賣點的二遊,能做出什麽花樣。
最近看的一場演出
但這種偏見沒持續很久——在進入遊戲的刹那,就被清澈甜美的旋律吹散,撫慰成了一條流暢飄逸的綢帶。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是我對《宿命回響》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影視劇中常用 " 自帶 BGM" 來表現人物特色,而《宿命回響》的特點,在于它真正讓音樂成爲了角色的外觀、角色的性格、角色的血肉,成爲人物塑造的核心部分。
當然無論什麽樣的文字和圖片,都不可能完整地傳達出音樂的力量。爲此我錄了一小段視頻供大家欣賞,大小隻有幾 MB,放松心情聆聽音樂即可。
《宿命回響》将每一首古典樂的氣質,凝結賦予到了角色身上。于是莫紮特脍炙人口的《小星星》,在遊戲裏是一位性格極其可愛、色彩明亮的少女;贊美自由戀愛的歌劇《卡門》,則身穿一襲火紅色長裙,熱烈奔放令人着迷。
而且遊戲對于古典音樂的理解,絕不隻是膚淺地将其用在外表上。比如很多人曾在《數碼寶貝》第一部裏聽過的《波萊羅舞曲》,它将一段相同的旋律重複九次,通過不斷更換演奏樂器賦予其變化。因此遊戲中将波萊羅設定成一位外觀酷蓋、内心變化豐富的中性少女,戰鬥風格也偏向于單體爆發。
此爲動畫改編版本
再比如西方音樂之父巴赫的《G 弦上的詠歎調》,遊戲中是一位優雅、憂郁且孤獨的少女。兩側不對稱的設計,加上在劇情裏有些病嬌的性格,都帶給人不協調的美感。
這種設計是有意而爲之,因爲近年來《G 弦上的詠歎調》常在婚禮中被使用,可是傳說中,巴赫僅僅隻是在一根弦上孤獨地演奏這首音樂。
除了用于角色設計,《宿命回響》還對每一首古典樂都進行了現代化的編曲和演奏,在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背景樂也呈現爲各種變奏版本。
李斯特的《鍾》算是我的古典樂啓蒙了,曾近距離看一位很厲害的鋼琴家演奏,大受震撼。
就比如遊戲女主角《命運》,在菜單界面是相對悠揚舒緩的部分,像一隻折翼的蝴蝶在積蓄力量;而進入戰鬥,角色釋放大招的瞬間,遊戲 BGM 被無縫切換成《命運交響曲》的高潮部分,如同烏雲也遮不住的璀璨星辰,向命運發起了抗争。
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曲子,總是在恰到好處的時間響起。很多時候我會忍不住停下操作,隻是爲了靜靜享受音樂帶來的共鳴,感覺遊戲裏的世界離我并不遠,帶給了我近乎 " 心流 " 般沉浸體驗。
抽卡之前會讓玩家先彈一段鋼琴,體驗非常新穎
《宿命回響》的動畫制作人堀田将市曾在采訪中表示,在很多人印象裏,古典樂總是高雅、嚴肅甚至有些古闆的,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因此他們的出發點,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 " 古典樂并沒有那麽難 ",至少,我們可以從 " 發現自己喜歡的樂曲 " 這一概念開始欣賞。
其實《貓和老鼠》的配樂不就是以古典樂爲主嗎?
同時,爲了打破古典樂曲高和寡的固有印象,《宿命回響》也把美術資源内卷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前面忘記提到,遊戲負責原畫設計的,是 Pixiv 上的熱門畫師 LAM。他擅長複雜色彩的組合應用,和誇張多變的眼妝,畫風辨識度高得出奇。
而且,遊戲裏的所有角色,都一視同仁有着多套同等精細度的動态立繪,隻能讓人發出一句 " 不差錢 " 的感歎。
靈巧生動的面部表情,進一步提升了奏者老婆們的魅力。在遊戲和她們玩抽鬼牌的時候,奏者們會根據個人性格和玩家抽中的牌,上演相當微妙的川劇變臉。
玩家實際操控的 2D 小人也極其精緻,即使是性格較爲穩重的大老婆命運,有時候也會露出可愛害羞的一面。
而在叙事領域,《宿命回響》顯然充分發揮了跨媒體企劃的優勢。主線幾乎保持全程配音,中途不斷穿插類似番劇的動畫播片。所有奏者也都有完整的支線劇情和對話,大可放心大膽地去推自己喜愛角色的羁絆等級。
因此實際玩下來我覺得,除了有點老土的開局設定,其實《宿命回響》是一款方方面面都 " 很新 " 的遊戲。這樣以古典樂爲設計核心,兼具高雅和可愛的遊戲,我确實鮮少在其他地方體驗過。
相較于驚豔的音樂和美術設計,《宿命回響》的戰鬥玩法倒算不上新鮮。
這是一套有點像《暗黑地牢》的回合制玩法。玩家需要根據角色的職業、站位、技能等布置戰術,比如用坦克守在友軍前面、法師打擊後排脆皮。角色之間還根據陣營會産生聯動,釋放不同類型的必殺技能夠填充左下方的必殺技量表 ......
總之,這套系統是有一定深度的。而且比起之前的測試,官方還根據玩家們的反饋,對正式版進行了很多優化。比如大招量表從隊伍共享變成了每人都有一套,而玩家提升與奏者的關系,締結契約後還能激活額外的技能。不僅進一步加深了遊戲可玩性,也讓你和老婆的羁絆顯得更加可貴。
不過考慮到手遊不适合把玩法做得過于硬核,也很難避免某些情況下出現數值碾壓,制作組還是很貼心地加入了掃蕩、加速、自動戰鬥等功能,避免玩家因戰鬥産生的負擔,很适合當成 " 副遊 " 玩。
這是一種明白自身缺點,并進行揚長避短的聰明做法。因爲比起戰鬥玩法,我更喜歡《宿命回響》提供的地圖探索、關卡解謎、休閑小遊戲,以及豐富的劇情演出。讓我覺得在大多數時間裏,遊戲體驗都更接近一款經典的單機 RPG。
明顯經過設計,也不怎麽難的解謎關卡
特别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遍布在地圖各個角落的驚喜設計。我們在主線探索,會發現地上畫着的跳房子小遊戲居然真的可以玩。
或者偶爾去餐廳調制飲料,邀請奏者老婆們參加茶會。這種和小姐姐約會→增加羁絆→解鎖新劇情的流程設計,無論在《女神異聞錄 5》還是《火焰紋章:風花雪月》裏,都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遊戲環節。
種種玩法穿插在一起,将劇情、戰鬥和探索的節奏把控得極好。以至于我連續玩了好幾天後,也沒有因爲某一個環節過于冗長而感到厭倦。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宿命回響》今年 4 月已經在外服上線了,運營半年之後,目前在 Google 商店的口碑也很不錯——我正是先在外服玩的遊戲。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能玩外服的遊戲就别玩國服,因爲外服的福利發放、氪金定價往往更良心。即使近些年國内手遊生态崛起,類似的節奏仍有發生。
然而,情況在《宿命回響》身上,卻呈現截然相反的态勢。至少從已公布,和我在國服測試期間的體驗來說,《宿命回響》的國服活動和優化力度,甚至遠比外服更加優秀。
比如爲了讓國服玩家能迅速追趕上外服的進度,遊戲裏完成新手活動就能免費拿到 100 抽。僅公測首月的大大小小活動獎勵,玩家便至少能夠免費獲得 300 抽。同時國服已經确定于 11 月 15 日就實現全球版本同步,還将提前新增一章主線劇情。
而且,爲了保障(其實是優化)國服玩家的遊戲體驗,無法按國際服節奏上線的所有限定三星奏者,将全部免費贈送給所有國服玩家。剛開服就能領取的,便是在外服人氣極高的奏者 " 大海 "。
此外,外服至今還沒有開放的牽絆系統,也已經在國服進行了實裝。隻要在遊戲中漸漸提升與奏者的好感度,就能免費解鎖許多可愛精緻的 2D 小人皮膚。
在測試期間,官方也多次開啓直播和玩家互動,認真尋找可優化的空間。許多遊戲機制已經根據玩家們的意見進行了調整,後續還将加入備受期待的音遊玩法。
直播最後,一道神秘倩影壓台登場,她的背後是一輪圓滿的月亮。這或許在暗示,《宿命回響》還将逐漸新增一些國内限定的奏者和活動。
進入 2023 下半年," 二次元手遊軍備競賽 " 成了國内遊戲圈的熱門話題。尤其是剛經曆了被戲稱爲 " 二遊大逃殺 " 的八月份,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玩家難免會開始産生審美疲勞。
這一點,反而讓二次元遊戲比起其他賽道更難做出差異,也更容易放大一款遊戲的缺點。站在普通玩家的視角,我似乎也隻願意體驗兩種遊戲,一是在 " 大而精緻 " 的開放世界無止境内卷;二則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藝術風格當中,做出可能是隻此一家的特别體驗。
《宿命回響》屬于後者,也是我個人更感興趣的類型。在國服上線之際,官方的一系列良心操作,更是讓人看到了他們對于長線運營的期盼和決心。
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它的魅力是永恒的,我真心希望把它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