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港片中最常見也最重要的道具,那一定非盒飯莫屬。
頂流明星吃它,龍套演員也吃它;
警察辦案時吃它,黑幫開堂會時也吃它;
街邊蹲着可以來一份,停屍房裏也能來一份。
吃盒飯不光是扒拉飯,還得有演技,瞧瞧星爺這一幕,沒幾千份盒飯下肚,演不出這社畜的氣質。
在港片裏,盒飯的鏡頭多如雪花,毫不誇張地說,港片的底層味道,就是盒飯的味道。
可食物千千萬,爲何非得是盒飯?
01
對于龍套兄弟們來說,「領盒飯」這個詞讓他們又愛又恨。
它既代表着開工了,有飯吃,又意味着你的角色狗帶了。
這個詞來源于星爺的《喜劇之王》,在所有的港片中,它是盒飯味兒最濃的那部,主角尹天仇的故事線,就是借着盒飯來展開的。
初次登台,他就因爲角色的死法一直在片場糾纏,死來死去死不掉,耽誤了整個劇組的吃飯。
他的龜毛惹怒了達叔飾演的場務,于是他連續兩次領盒飯,都被兇巴巴的達叔喂了狗。
第三回,星爺當替身,兩隻手臂被燒得通紅,但導演隻顧讨論着鴿子的頭和屁股,完全顧不上他,而他卻毫無怨言,這回總能領到盒飯了吧?還是不能。
這回尹天仇怒了,他質問達叔:「跑龍套的不是人嗎!爲什麽總是針對我!」
此時的達叔說了句最傷人的話:「因爲你沒資格吃這盒飯!」
幾天之後,始終咽不下這口氣的尹天仇,向達叔讨要那 3 次盒飯,面對着達叔的咄咄逼人,甚至是鋸刀威脅,他依然不妥協。
此時的導演組找到他,說你有機會演主角了,但尹天仇最關心的事,還是「每天肯定有便當吃吧」。
衆人笑了,盒飯對他們來說不值一提,但對尹天仇來說,這卻是天大的事情。
爲什麽呢?因爲能吃上劇組的盒飯,就意味着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意味着對自己演技的肯定,更意味着生存下去的保證。
星爺的粉絲都知道,這部片就是他當年龍套生涯的真實寫照。而在當年的香港演藝圈,有無數個尹天仇式的演員,日複一日在片場吃着盒飯,努力尋找着出人頭地的機會。
片中達叔這個角色的原型,便是被稱爲「黃金配角」的林雪,他曾在劇組遞了足足十年的盒飯,才終于被導演杜琪峰挖掘。
而在他後來的配角生涯中,不少鏡頭都與吃盒飯有關,看他吃飯,那叫一個香。
當然,盒飯不隻是小演員的專屬,劇組上上下下,哪怕是大牌演員,收工也不過一份盒飯。
那會兒的香港電影人,拍片簡直不要命,一年能産出兩三百部電影,最快的片子一周就能搞定。
如此過火,如此癫狂,背後是瘋了一般的工作強度,無論是主角還是龍套,能踏踏實實吃上一份盒飯,已然是天大的幸福。
人間蜜桃李麗珍,早年間因爲家境貧困而出來拍戲,就覺得片場的盒飯特别好吃:「别小看那個飯盒,這代表着一個明星夢,也代表着一份賺錢養家的信念。」
這也就不難理解港片裏的盒飯情結,它不僅能果腹,更是電影人吃苦耐勞、團結奮鬥的精神象征。
吃盒飯,有工開,雖苦,但很幸福。
02
僅憑借情懷,盒飯當然不足以成爲那麽多港片中的鏡頭寵兒。
電影中的任何道具都是參與叙事的,盒飯當然不例外,在這一點上,曾志偉的表現足夠稱得上影帝級。
《無間道》裏,他飾演的「琛哥」與黃秋生飾演的「黃 sir」有兩場經典的盒飯戲。
想當年,琛哥還是倪坤的小弟時,就在局子裏跟黃 sir 來了場單獨的對話。
黃 sir 對他說:「知道這兩年我爲何沒有抓你嗎?因爲我覺得你還像個人。」
作爲黑社會,琛哥也沒幹多少好事,可他爲什麽還像個人?因爲他義氣,他有血有肉。
他的這份人情味兒,從吃盒飯上就能體現出來:不管在哪,他都管着一飽,吃嘛嘛香,從不挑食,即便在倪家已經很有地位,但絲毫不覺得吃盒飯不體面。
看他吃飯的樣子你就知道,他是個認真生活的人,他現在的位子也是在吃下了無數份盒飯之後,才換來的。
從底層混上來的琛哥,懂得什麽叫義氣,他的命是當年倪坤給的,所以他絕不會出賣坤哥;對于小弟,他也關愛有加,沒吃完的盒飯還想着打包帶給小弟吃。
但在得知倪永孝要把他全家端了,尤其是老婆被殺了之後,有情有義的琛哥徹底黑化了。
成爲了黑幫頭頭的琛哥,氣場明顯跟之前不一樣了,這一回,他因爲非法交易被抓,又在局子裏跟黃 sir 對嗆。
在警察的地盤上,琛哥毫無忌憚地吃着盒飯,飯菜的樣式鋪了半桌,可謂相當嚣張了。
面對着黃 sir 這位「老朋友」,他剛開始嬉皮笑臉,盡扯些沒用的逗警方玩兒,直到黃 sir 戳中他的痛處,琛哥突然變臉,将桌上的盒飯一掃而光,憤怒離去。
相似的場景,相似的對話,但琛哥顯然不同了,他的人味兒所剩無幾,成爲了一介亡命之徒。
在這些鏡頭裏,盒飯隻是作爲道具出現,看似不起眼,但一個人在何種狀态下,用何種姿态吃飯,卻是能直觀地反應出人物的性格和當下的處境。
比如《英雄本色》裏吃盒飯的小馬哥,老大進去了,沒人罩着的他隻能瘸着腿艱難謀生,此等落魄,跟當年用假鈔點煙的他判若兩人。
再比如《愛在黑社會的日子》裏的任達華,作爲賭場老闆,他根本不差錢,但他喝洋酒不搭牛排,而是搭盒飯。
洋酒是身份的象征,盒飯是親民的象征,這格調跟馬雲穿拖鞋吃冰棍一樣一樣的。
再瞧他吃飯的樣子,從容淡定,滿面紅光,雖是盒飯,但逼格卻是不同的。
所以别小看盒飯,它的出鏡都是有講究的。
警察吃盒飯,向來樸素,盒飯往手上一端,匆匆扒幾口,然後繼續處于 standby 的狀态。
壞蛋吃盒飯,菜品更多,夥食更好,光着膀子飚着粗話,見到警察丢飯就跑。
有意思的是,很多小弟逆襲成爲了大佬,明明可以山珍海味,卻依然偏愛盒飯。
這些人大多出身底層,即便有錢了,味蕾和習慣也很難改變,盒飯永遠束縛着他們的出身。
而他們的結局,最終也必然是領盒飯,嚣張如琛哥,走上絕路也隻能挨槍子兒,絕無洗白的可能。
當年看這些情節,圖個熱鬧,一閃而過也就過了,如今回看才發現,這些細節很值得咂摸。
說到這裏,不得不佩服當年香港電影人的高明,最常見,最不起眼的小道具,卻能演繹出千種世故人情。
放眼世界影壇,這也隻有港片能做到了。
03
無論港片裏的盒飯多牛逼,它終究得回到最初的問題:這玩意好吃麽?
咱們提到盒飯,多半是這樣的印象:
在大小城市的各個工地旁,總會有一些簡易的盒飯小攤,10 塊錢就能買一份,兩葷兩素。
衛生與口味是第二等的,最重要的是便宜和管飽,這樣的盒飯大概很難激起大衆的食欲。
但香港的盒飯卻要豐富得多,尹天仇最後扮演一送盒飯的,報出來的菜名一長串。
叉燒、燒肉、乳豬、燒鴨、白斬雞、醬油雞、熏蹄 ... 隻要你有錢,隻要你高興,你可以包下一個小館子。
《蠟筆小小生》裏達叔啃的那大鴨腿,配上「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油」的台詞,能讓童年時的我做夢都饞哭。
美食家蔡瀾,曾在演藝圈工作了四十多年,随着劇組南征北戰,嘗遍了各國各地的盒飯,但是最想念的還是香港的盒飯。
燒鵝油雞飯、幹炒牛河、星洲炒米,樣樣是他的心頭好,若是在九龍城開工,去熟悉的燒臘鋪斬幾片乳豬和肥叉燒,淋上鹵汁,加大量的白切雞配的蔥茸,再來個鹹蛋,讓人直呼「盒飯萬歲」。
當年的港片,幾乎全是商業片,想要大賣,就得拍老百姓喜歡的東西,讓老百姓看得懂,而盒飯所承載的美食就是最好的橋梁。
在高速運轉的城市裏,盒飯總是以同樣的速度流轉着,它不僅勾連着大衆的胃口,也慰藉着那些辛苦工作,隻能以盒飯充饑的打工人。
說到底,我們的盒飯情結究竟是什麽?
果腹之外,它代表的是青春感、奮鬥感,一種憑借着雙手能改變生活的信念感。
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若能把盒飯吃得很香,那一定是在努力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