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面積需求降低,供應鏈不斷重構,經受考驗的中國外貿行業正展現出産業韌性和數字優勢。
上半年的最後兩個月,中國外貿出口總額同比連續下滑。海關數據顯示,今年 6 月份,中國貿易出口爲 1.98 萬億元,同比下降 8.3%;5 月份,中國貿易出口爲 1.95 萬億元,同比下降 0.8%。
面對中國外貿增速放緩、出口現負增長的情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貿易放緩是各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
數據顯示,今年 1-5 月份,日本出口同比下降 6.4%,韓國出口同比下降 13.4%,越南出口同比降 11.7%。臨近的亞洲國家出口均呈現下滑态勢。
相較而言,中國貿易出口仍然保持正向增長。據海關統計,上半年中國貿易出口總額爲 11.46 萬億元,同比增長 3.7%。
中國産業鏈領先性的完整,出口全球市場的廣度,技術推動的數字優勢,構建了中國外貿行業的韌性。
據阿裏巴巴國際站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阿裏國際站 91% 的海外市場線上流量上漲,90% 行業線上出口呈增長态勢,整體海外線上需求同比增長 33%。
随着世界各地區的個體消費和中小企業采購湧向線上,跨境電商成爲主角,中國外貿邁向數字外貿時代。正在數字化的外貿行業和形塑中的數字外貿生态将共同鞏固中國外貿行業的韌性,拉動外貿出口的增長。
部分新興市場需求降低,出口增速放緩,韌性依舊
東莞愛依真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詩雅向钛媒體「出海參考」表示,今年 2、3 月份企業非常繁忙,但到了 4、5 月份進入低迷狀态。尤其美國客戶,他們的訂單已經完成,對方卻無法支付款項。
愛依真服飾是一家以毛衣和潮流服飾主打北美市場的企業。去年開始,傳統主流的歐美市場由于通貨膨脹、油價上漲等因素進入消費下行期,當地零售商們步入漫長的去庫存周期。
不隻是歐美傳統主流市場需求減弱,東南亞等新興國家的需求也在收縮。2023 年 6 月,印尼進口同比下降 18.35%。同期,越南進口同比下降 16.9%,2023 年上半年,越南進口同比下降 18.2%。
中國面向這些國家的出口相應下降。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美元統計,2023 年上半年,中國對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同比增速均爲 -5.9%。
除了越南和印尼外,2023 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美國、菲律賓、日本、韓國、印度、英國、巴西的出口同比增速均爲負數,分别爲 -6.6%、-17.9%、-6.7%、-4.7%、-4.6%、-0.9%、-3.7%、-2.1%(以美元統計)。
世界貿易組織預計表示,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 1.7%,低于過去 12 年 2.6% 的平均水平。國際主要經濟體的市場低迷導緻全球貿易增速下滑,拖累中國外貿出口表現。
好在中國外貿已不存在依賴單一市場或區域的情況,現如今出口至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商品保障了外貿的整體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的進出口規模同比保持正向增長,分别上漲 5.4%、7%、10.5%、35.6%。其中,以人民币計算,中國對非洲、新加坡、俄羅斯的出口額度分别同比增長 23.7%、46.9%、91.7%。
據了解,某鞋服外貿企業憑借其優質高價的時尚鞋品就在中亞和北非市場收獲大量訂單。
此外,中國是世界上供應鏈最完整的國家,制造業正在向中高端制造升級。這使得中國出口的新 " 亮點 " 不斷,外貿韌性依舊。
上半年,中國出口機電産品同比增長 6.3%,占出口總值的 58.2%。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等 " 新三樣 " 産品合計出口增長 61.6%。
2020 年中國的機械設備出口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一。2023 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中國商品遠銷海外的同時,中國的供應鏈也正在嵌入世界不同地區,适應全球供應鏈系統重構的過程。
全球供應鏈重構帶給中國企業的機會和挑戰
自 2018 年對中國部分商品征收額外關稅以來,美國持續嘗試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引發全球生産制造商開始向越南等東南亞地區轉移供應鏈,拉開了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序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呂越教授表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逐漸向某區域内或一國及周邊地區收縮和集聚,呈現區域化、本土化趨勢發展。
以美國爲例,美國正在加大對墨西哥的進口額度。美國商務部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 -5 月,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商品金額爲 1950 億美元,同比上升 5%,占比升至 15%。同期,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金額爲 1686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占其進口總額 13%。
不過,墨西哥出口的商品離不開中國供應鏈企業的支撐。近些年,中國企業持續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資,通過墨西哥繞道進入美國市場,旨在避開美國政府設置的多重限制和降低關稅成本。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一份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 48%。
PingPong 福貿産品專家彭鍾指出,過去幾年,中國企業逐漸跑到東南亞、非洲、墨西哥等地設廠。這些工廠繼續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利用當地低廉的人力成本進行生産,然後出口至歐美地區。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商品,背後依然繞不開中國供應鏈提供的産品,實際仍舊拉動了中國外貿出口。
PingPong 是一家全球支付平台,提供跨境收付款、全球收單、供應鏈融資、SaaS 等産品,業務覆蓋歐美、日韓、東南亞等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爲小米、科沃斯、賽維時代等企業提供跨境服務。2021 年,PingPong 推出了外貿 B2B 收付款産品 "PingPong 福貿 "。
随着北美、歐洲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中國企業逐步嵌入到全球新的供應鏈系統,将工廠遷移到海外。
據報道,爲應對今年 3 月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新政帶來的限制,現已有超過 20 家爲特斯拉供應配件的中資企業宣布墨西哥建廠計劃或已在墨西哥建廠。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産業将工廠前置到離西歐和北歐更近的中東歐國家。7 月 27 日,锂電池企業欣旺達宣布将最高投資 19.6 億元在匈牙利建廠。此前,甯德時代和億緯锂能亦紛紛宣布将在匈牙利投資約 500 億元和約 100 億元建廠生産電動汽車電池。
數據顯示,從 2012 年到 2022 年,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累計投資超 200 億美元。同期,中國同中東歐國家貿易額從 521 億美元增長至 1336 億美元。
不過海外建廠面臨諸多挑戰。首先,資金投入成爲了大考驗。其次,如何符合當地的财稅、勞務、企業股權、産品準入标準、知識産權等監管要求成爲中國外貿企業海外建廠的實際困難。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華立集團董事會主席汪力成表示,到海外建廠并非是外貿企業的唯一選擇,用好境外經貿合作區與跨境電商等平台,同樣讓外貿企業更好實現全球化。
當前,跨境電商平台正在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産品銷向全球。
數字化鞏固中國外貿韌性
過去幾年,全球 C 端消費和 B 端采購向線上轉移,阿裏國際站、敦煌網、亞馬遜、eBay、Shopee 等數字電商平台源源不斷将中國商品推向海外。電商平台和數字産品正在 " 護航 " 中國外貿持續增長。
黃詩雅表示,愛依真服飾最初沒有直接對接海外客戶,而是通過國内的代理商開展外貿業務。後來通過在阿裏國際站的摸索,愛依真找到了目前的核心客戶群。
同時,通過 TikTok,愛依真拓展了公司穆斯林服飾在東南亞的客戶渠道。
去年,字節跳動和拼多多紛紛推出海外電商業務 TikTok Shop 和 Temu,帶動大量外貿工廠和外貿企業的産品走向海外。
随着 Temu、AliExpress、Shein、TikTok Shop 等電商平台紛紛推出全托管模式,中國海量中小企業通過電商平台快速進入海外市場,推動中國外貿出口。海關統計顯示,今年 1--6 月,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總額爲 8210 億元,增長 19.9%。
跨境電商正在成爲中國外貿的新出口和新增長,中國外貿的數字化也将持續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2 年,全球跨境電商的滲透率約爲 7.5%,中國跨境電商的滲透率約爲 14.3%,全球跨境電商的滲透率預計将增長到約 12.2%,到 2027 年,全球跨境電商的滲透率預計将增長到約 12.2%,中國跨境電商的滲透率将達到約 27.7%。
伴随跨境電商的增長,數字跨境支付、數字物流、海外倉、軟件服務等外貿數字服務行業在國内迅速增長。近期,極兔速遞、連連國際、易達雲等跨境數字服務企業陸續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
同時,外貿行業的電商化發展使得中國出口貿易更加 " 碎片化 ",傳統外貿 " 大單 " 逐漸被小且分散的 " 碎片化 " 訂單所取代。我國數百萬之多的中小微外貿企業貢獻了中國出口交易額的 60% 以上,且正在逐年遞增。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借助線上數字工具加速走向海外,推動中國外貿增長,塑造全新的中國數字外貿生态。
在全球貿易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彭鍾指出,當前中國外貿行業呈現出線上化、碎片化、數據化、生态化的趨勢。
他補充道,以 PingPong 爲例,最初 PingPong 隻是解決跨境電商企業的收款問題,現今,PingPong 連接和整合了電商平台、營銷、财稅、物流、SaaS 服務等全球跨境貿易産業鏈的不同環節,籌建數字跨境服務生态,服務于跨境電商、外貿 B2B、科技企業和銀行等多元化的客群。
擁有數字優勢的中國外貿企業,仍在世界各地尋找新的市場,确保企業持續增長。
黃詩雅透露,過去的上半年她一直待在國内,着重提升愛依真的柔性定制能力和産品設計能力。8 月開始後,她安排了長期的海外出差行程,去美國拜訪核心客戶,去沙特等中東國家挖掘新市場的客源。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甚平,責編|楊秀娟)
節目預告
AIGC 線上 Open Day 分享 第 1 期
「AI+ 跨境電商」應用現狀與落地實踐
洞察真實市場,解讀商業機遇
⬇️掃碼預約在線直播,鎖定本周四下午 2點⬇️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