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王媛媛,實習生蘭濱勝
編 輯丨巫燕玲
9 月 18 日,21 世紀經濟記者獲悉上海領久私募基金董事長笃慧時隔 1 年半後重回賣方,已履新國盛證券研究所,擔任副所長職務。
笃慧在朋友圈官宣:" 感謝濤所的邀請,我今天加盟國盛證券研究所,還是從事周期品研究,感謝新老朋友的關心,我回來了!"
攜樂觀言論重返賣方
笃慧有十多年賣方研究經驗,擅長鋼鐵行業研究,于 2008 年 -2010 年上半年,曾短暫在國金證券任職。随後在 2010 年離開了國金證券,加盟中泰證券。2015-2017 年,笃慧連續三年被評爲新财富鋼鐵行業第二名,在國内賣方行業頗有名氣。随後 2018 年底,升任中泰證券研究所執行所長,但于 2020 年改任研究所副所長。直到 2021 年 3 月份 " 奔私 " 創辦上海領久私募基金,并出任董事長兼法人。
2021 年 " 奔私 " 之時,笃慧曾在朋友圈抒發豪情壯志:" 人生的下半場剛剛開場,海闊天空,盡志無悔!"
笃慧當時并非單打獨鬥,上海領久共有四名股東。
從股權比例來看,笃慧持股 33%,胡彥超持股 32%,魏曉康持股 30%,張帥持股 5%,笃慧享有實控權。
這一核心班底中,大股東都來自中泰證券研究所。
胡彥超在 2011-2017 年,于中泰證券研究所任職,擔任過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消費品研究總監、董事總經理。2017-2020 年期間,擔任妙可藍多副總經理。至 2020 年 8 月 21 日,胡彥超因工作安排,辭去妙可藍多副總經理職務。
魏曉康在中泰證券的任職約 3 年,曾與胡彥超共同研究食品飲料行業,并于 2014 年從中泰研究所離職。後來,魏曉康還曾擔任中歐基金權益類專戶産品投資經理。
張帥則在 2015-2017 年期間供職于中泰證券,曾是胡彥超食品飲料組的團隊成員。
2023 年 7 月,上海領久發生了一次股權變更,笃慧已經在 2023 年 7 月 25 日退股,并退出管理層。
記者在啓信寶查看最新信息發現,上海領久目前共 3 位股東,胡彥超持股 48%,魏曉康持股 46%,張帥持股 6%。
笃慧在朋友圈官宣加盟國盛證券時,随文轉發的是自己剛剛發布的觀點,标題爲《笃慧:保持信心!迎接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文中,笃慧認爲,外部壓力并不能阻止中國的崛起,2023 年中國的複蘇是确定的方向,并稱 " 無論從短中周期的角度,我們都應該對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演繹保持信心。不僅是資源品,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可以在很多領域收獲投資機會,制造、消費、科技領域同樣百花齊放。作爲周期研究員,我今天也收回了自己此前的公衆号,希望後期通過這個公衆号爲市場傳播一些正确的聲音。在此也希望投資者保持信心,康波的蕭條期必然是引領國的蕭條,追趕國的繁榮。"
私募産品最大動态回撤逾 30%
在二級圈裏,笃慧經常被稱作 " 笃神 "。
這一稱号不僅因爲其曾經看對行業方向、連續三年喜提新财富。
" 更因爲坊間傳聞,笃神自己曾經重倉過黑色期貨,老早一波就實現了财務自由,也被大家叫‘黑色大佬’。" 有機構投研人士稱。
而這,或許是笃慧從賣方出來後,直接創辦私募 " 上海領久 " 的底氣來源。
但是,奔私之後,其管理的産品,業績表現卻并不好看。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上海領久産品列表中笃慧姓名已被隐藏。但精确查找笃慧時仍能看到他所管理的 2 隻業績公開的基金産品以及 1 隻未公開業績的基金産品。
兩隻有業績公開的産品分别爲 " 領久穩健 2 号 " 和 " 領久複利永 ",未公開業績的基金産品是 " 領久複利嘉 "。
笃慧的公開業績并不好看。
其中," 領久穩健 2 号 " 成立于 2021 年 6 月 21 日,其業績高光是在 2021 年 9 月,曾經收益一度超過 20%。随後,産品淨值開始了 " 漫漫下跌 " 路,至今年 3 月,才把業績做正。根據私募排排網測算," 領久穩健 2 号 " 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爲 3.99%,成立以來最大動态回撤爲 31.05%。
" 領久複利永 " 的表現則更差。
成立于 2021 年 7 月 20 日的 " 領久複利永 ",業績高光亦是在 2021 年 9 月,收益一度接近 15%,随後也開始了淨值下跌之路。直到 9 月 15 日,這隻産品還是虧損狀态,收益爲 -10.39%。根據私募排排網測算," 領久複利永 " 成立以來年化爲 -4.96%,成立以來最大動态回撤爲 35.06%。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日多次緻電笃慧試圖進一步了解情況,但對方均未接聽。
笃慧管理的私募基金産品(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數據截至 9 月 15 日)
相比之下,上海領久另一大股東魏曉康共管理 5 隻基金産品。其中 " 領久成長策略 1 号 " 年化收益達 32%,在公司全部産品中排名第一," 領久恒峰 " 年化收益有 14.25%。不過,魏曉康仍有兩隻任期收益爲負的産品,其中 " 領久複利成長 " 年虧 8.77%。
魏曉康管理的私募基金産品(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數據截至 9 月 15 日)
這樣的業績表現之下,笃慧的 " 回馬槍 " 似乎并不意外。
2020 年 4 月,曾有一份網傳中泰證券研究所人事變動通知稱,原研究所所長李迅雷不再擔任所長,新所長由銀行組首席戴志鋒擔任。此外,原執行所長笃慧不再擔任執行所長,新任研究所副所長。
職位變動,或是笃慧當年離開賣方、創辦私募的重要原因。
但 " 會做研究 " 和 " 會做投資 " 是否能夠劃上等号,業界衆說紛纭。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賣方轉型買方後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
而從笃慧管理産品的結果來看,其也算是嘗試過買方之後,但最終敗興重歸賣方的案例。
今年 8 月,此前任國盛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電子首席分析師、智能汽車大組組長的鄭震湘,離開國盛,加盟方正,并擔任方正證券聯席所長一職。國盛證券副所長一職本就有空缺,對于笃慧來說,是一個重返賣方的好機會。
事實上,近年來,行業内不乏在轉型私募失敗後重回賣方研究行業的案例。
例如,賣方行業 " 老将 " 邱世梁曾在 2014 年從銀河證券的首席行業分析師離職後創辦了一家私募公司,不過近年來其又重新回到了賣方行業,2019 年以來其先後就職于國金證券、新時代證券、浙商證券研究所。
2021 年 12 月末,另一從賣方加入買方的明星分析師姜超,也迎來了市場的 " 圍觀 "。因其加入中泰資管、任聯席首席投資官後,年内發行的第一隻私募産品 " 中泰超新星 1 号 " 在年末被發現回撤近 20%。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肖楠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