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 25 天,問界新 M7 喜提 50000 輛大定佳績,其中僅 10 月 6 日一天,大定數量就達到 7000 輛。
圖源:餘承東微博截圖
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餘承東微博上随即向大定用戶發出承諾,稱問界正全力以赴,加快高質量海量交付。
此前,餘承東還在朋友圈感歎,"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間接承認過去一年多,問界 M7 低于市場預期的表現,以及華爲汽車業務所遭遇的挑戰。
品駕截圖
問界确實在最近創造出了意料之外的勢能,很多人甚至感歎:在車上,能打的華爲它最終還是來了。
而關于問界創造的這一輪勢能,人們普遍認爲有以下幾點:
第一,問界新 M7 的小改款,産品力和價格區間卡位切中了要害。
成都車展上,問界正式亮相了大五座版的問界 M7。華爲稱,AITO 問界新 M7 大五座版作爲升級打造的全新車型,整體升級投入超過了 5 個億。除了鴻蒙智能座艙 3.0,華爲高階智能駕駛 2.0,AITO 問界新 M7 還有領先同級别車型的 3.3 米超大車内有效空間;全維超強車身使用潛艇級材質,超過 80% 都是高強鋼和鋁合金。
更重要的是,預售價來到了 25.8 萬元起——這讓全新 M7 直接擠進了 BBA 30 萬級 SUV 的競争區間,并且提供了越級的表現,甚至也讓目前風頭正盛的理想開始密集調整銷售策略。
第二,9 月初在發布了搭載自主研發芯片的華爲 Mate60 系列手機,并宣布從 2024 年開始在其智能手機上全面采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後,華爲掀起的這一波自主技術創新崛起勢能,不但讓華爲在國内手機銷量一路走高,也側面對問界新 M7 進行了一輪聲量加持。
在很多人看來,華爲在軟硬件技術進一步閉環的生态下,無論對于手機圈還是汽車圈,都具有極大的殺傷力。
這套能力對于終端用戶的心智影響也極爲深刻,讓市場上更多從來都不關注智能駕駛技術,但是對華爲關注度頗高的用戶群體,轉而對汽車智能駕駛能力産生興趣,華爲 + 問界對用戶圈層的破圈能力,影響相當廣泛。
圖源:華爲終端官微
第三,除了創造訂單量新高,問界新 M7 智駕版比例也在所有訂單中居高,華爲加持的輔助駕駛能力,此次表現也尤爲突出,終端看車用用戶關注度頗高。
據車 Fans 關于問界新 M7 的銷售月報統計,其大定訂單中,智駕版本的比例高達 60%。
更爲重要的是,問界 + 華爲對新 M7 的重塑,也加劇了汽車行業智駕賽道的加速競争,自研能力成爲重新被熱議的話題。
圖源:車 Fans 月報截圖
也有行業人士認爲,問界新 M7 的崛起,似乎是最近華爲汽車業務開始調整,然後突然爆發的結果。
但實際上并不是。
問界新 M7 的爆發,一定程度上,是産品、技術和市場多重卡位,同時聚集的勢能效應。
一直緻力于 " 幫助車企造好車 " 的華爲,其在智艙和智駕方面的核心技術能力從研發投入到研發規模來看,遙遙領先于大部分車企。但是,缺少生産制造以及汽車營銷模式經驗的華爲,在起初主導智選車業務時,走了一些彎路。
此前,面對上述問題,餘承東就曾回應," 面對外部沖擊,我們會快速改進,今年會在零售、服務、交付等領域全面優化,同時優化機制,增加門店暗訪等手段,提升整體服務能力,讓用戶有更好的購車、用車體驗。"
圖源:網絡
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對接下來華爲智選車業務的重塑,無疑也将帶來更積極的作用。今年 11 月,華爲與奇瑞聯合打造的智界 S7,12 月問界的年度重磅車型問界 M9 都将先後上市。
在市場上蟄伏許久的華爲智選車業務,或許即将真正的迎來遙遙領先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