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爲溧水考生,當過蘇州刺史,即便千百年後,南京人還記得給他過生日。
他和江蘇,還挺有緣。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正月二十日,據《二十史朔閏表》計算,正是當年的 2 月 28 日,他出生在河南新鄭的一個普通仕宦家庭裏,名喚白居易。
出生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亂,白居易被父親送往宿州,開始了他颠沛流離的一生。
今天是白居易誕辰 1251 周年,讓我們一起看看白居易的江蘇故事。
溧水考生
白居易從小天資聰穎,據《新唐書》記載,乳母抱着七個月大的他走在屏風前,他就能認識屏風上的 " 之 "" 無 " 兩個字。盡管不會說話,但總是能指對。
要想成爲學霸,光靠天資是不夠的,白居易還很刻苦。他在《與元九書》中寫過自己的學習經曆:" 及五六歲,便學爲詩。九歲谙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這樣聰慧又勤奮的少年,隻等一個機會,便可一朝看盡長安花。
溧水,便是白居易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白居易的父親病逝了,家庭陷入困境。丁憂三年後,無可奈何的白居易決定前往溧水,投奔他的叔父白季康。
△《江蘇文庫 · 書目編》之《江蘇地方文獻志》
《江蘇文庫 · 書目編》之《江蘇地方文獻志》中收錄了《高淳縣城隍白府君廟志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書中記載:白季康,太原人,白居易叔父。長慶二年 ( 822 ) 任防禦使,除宣州溧水令。
作爲溧水的父母官,白季康在任廉潔,深受愛戴。那時溧水隸屬于宣州,白季康既是宣州刺史、宣歙觀察使崔衍的下屬,也是他的好友。
背井離鄉,但書還是要繼續讀的,該參加的考試也不能落下。于是,貞元十四年(798),投奔叔父的白居易也當了一回 " 高考移民 "。他在溧水參加縣試,又于次年赴宣州參加州試。崔衍非常賞識白居易的才華,推薦他參加禮部考試。
貞元十六年(800)正月," 宣州鄉貢 " 白居易從溧水走向長安。不負衆望的是,這一年,整個大唐隻錄取了 17 名進士,白居易不僅名列其中,還考了個第四名。
考進士的難度有多大?看看那句 "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 就可想而知了。可十五六歲才 " 始知有進士 " 的白居易,在二十九歲這年,就已經完成了這項 KPI。
不用懷疑,他正是這批進士裏最年輕的,這不得好好寫詩吹一吹,"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中進士後,白居易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他先回到洛陽向母親報喜,又來到宣州,拜謝崔衍的知遇之恩。這一趟,他很有可能也回到了溧水,探望叔父白季康。
此後,白居易更是一路開挂,考出了三登科第的學霸成績。
寶曆二年 ( 826 ) ,白季康死于任上,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爲他立祠,白居易也親筆爲叔父撰寫 " 唐故溧水縣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銘并序 "。而後,白季康更是成爲當地城隍神般的存在,受人供奉。
蘇州刺史
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白居易又在江蘇寫下了人生的注腳。
長慶四年(82),剛從杭州調回洛陽的白居易在履道裏買了房子,這前腳剛置業,都不知道裝沒裝修好,就又接到了調令。
寶曆元年(825)三月,白居易被任命爲蘇州刺史,不得不離開東都洛陽。這新買的房子還沒怎麽住,心裏實在是太難過了,54 歲的白居易寫下一首《除蘇州刺史别洛城東花》:
亂雪千花落,新絲兩鬓生。
老除吳郡守,春别洛陽城。
可縱有千般不舍,還是要去。白居易從洛陽出發,沿着水路,恰巧在端午節這一天來到了蘇州。
白居易在蘇州最大的功績,便是治水。人人皆知杭州西湖有一條 " 白堤 ",其實,蘇州也有一條長長的白堤,蘇州的白堤就在山塘附近。
《江蘇文庫 · 書目編》之《江蘇地方文獻志》中,介紹了《半塘小志》一書。半塘,是蘇州阊門和虎丘之間的七裏山塘,是白居易在任蘇州刺史時開鑿的一條水路。
七裏山塘的開鑿,不僅方便了蘇州人出行,更疏浚河道,免去水澇之災。這裏一時間舟輯人群,川流不息,茶館酒肆、别墅庭院紛然挺置,笙歌蕭竹、桃李蓮荷充盈滿溢,文人雅士流連忘返,盡顯姑蘇古城富貴繁華景象。
完成了山塘河的治理後,白居易也有很多閑暇時光享受蘇州的美好。他遊曆天平山寫下 " 天平山上自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蘇州的許多風景名勝裏,都曾留下他的詩篇。
可到了過年,總歸會感到一些獨在異鄉的孤獨。寶曆二年(826)正月初三,他獨自閑逛,用最美的筆觸寫下《正月三日閑行》一詩,記錄下了蘇州的風情:
黃鹂巷口莺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隻從前日到今朝。
開春過後,白居易先是墜馬受傷,後又眼疾發作,幹脆請了個 100 天的超長病假。
趁着病假,好好把莺飛草長的蘇州賞了個遍,也等來了罷郡的通知。寶曆二年(826)十月初,白居易從蘇州乘船離去,目的地是洛陽履道裏。房子沒白買,終于又能住上了,離職的白居易開心地寫下《喜罷郡》。
做蘇州刺史的 400 多天裏,雖然白居易還休了 100 多天的病假,但他開鑿的山塘至今仍是蘇州飽含無限風光之地。
南京生日趴
退居洛陽之後,白居易過得閑适逍遙,經曆了官場風雲,他的内心不再煎熬。如不能兼濟天下,何不擁抱自然?洛陽履道裏的風光,讓他随心而動。
73 歲這年,白居易攢了一個高齡局。他與胡杲、吉旼、劉貞、鄭據、盧貞、張渾及李元爽、禅僧如滿八位耆老集結 " 九老會 ",一群白發蒼蒼、仙風道骨的老爺子們齊聚香山,把酒言歡,吟詩作賦,好不快活。
白居易爲了紀念這樣的集會,曾請畫師将九老及當時的活動描繪下來,這就是《香山九老圖》的由來。
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随雲往複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白居易這首《香山寺二絕》,正是自己及友人悠閑隐逸生活的真實寫照。
隐山遁水也成了很多中國文人的最終歸宿,如此潇灑的人生讓人怎麽能不羨慕?
爲了表達自己的羨慕之情,後人用各種形式紀念大詩人。比如晚清時,文人就特别喜歡聚在南京愚園給白居易過生日。
清末民初的南京是士人學者聚集之地,文壇上活躍着一批宿彥名儒。愚園正是南京雅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愚園園主胡恩燮、胡光國父子二人均好風雅,常邀文人韻士相聚愚園宴集酬唱。
愚園有舉辦 " 三壽 " 盛會的傳統,所謂 " 三壽 ",指的是每逢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三位名士的誕辰,胡恩燮便會與當時的名流碩彥聚集在此,觞詠其間。胡恩燮對白居易的敬仰,既在于他的文學成就,又在于他的造園踐行,所以胡恩燮也喜歡效仿他的雅集之舉。
但那時給白居易過生日,過的都是陰曆生日。光緒六年(1880)正月二十日,胡恩燮、薛時雨邀林壽圖等 18 人 " 集愚園重作香山生日 "。
當時,名儒大流 " 集春晖堂,懸像祀白公,并設筵宴飲諸君 ",席間留下的衆多詩詞,這些詩詞被胡光國收集整理,編入《白下愚園集》。《江蘇文庫 · 書目編》之《江蘇地方文獻志》中也收錄了這本集子。
晚清著名文人薛時雨寫下 " 借他長慶詩人派,解我西湖俗吏嘲 ",官至杭州知府的薛時雨,與白居易一樣,都曾在杭州爲官,他一定有許多感悟想對這位前輩說吧。
同樣曆經宦海沉浮的晚清詩人林壽圖,也曾寫下 " 樂天六十方爲尹,我早琴書載一船。白下與分長慶派,青山似入洛陽年。"
你以爲這些詩在生日趴上随口念念就算了?愚園的第二代主任胡光國還把這些聚會的詩作彙編成《壽白詩存》。
愚園雅集前後持續了約五十年的時間,近百位名流、數十次雅集、幾百篇詩詞、若幹幅畫圖,讓白居易這位從南京溧水走出去的考生,在千百年後以這種形式爲後人所紀念。
給白居易慶生,南京人是懂儀式感的。
文 | 現代快報 + 記者 宋經緯 張然
圖 | 現代快報 + 記者 趙傑 張文穎 部分圖片由愚園景區提供
視頻制作 | 現代快報 + 記者 錢念秋
來源:江蘇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