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生命是書
離走的生命也是書
讀書爲着成爲一本好書
餘耀是好書
——梅子涵
今天,我們以極其沉痛的心情,隆重悼念一位師者的離去。十一月一日淩晨驚聞噩耗,痛心泣血,悲念杏壇失去了一位良師,我們失去了一位點燈的人。
餘耀老師爲人憨樸,博學多聞,行事誠笃,勤于治學,砥志研思,對兒童閱讀事業誠心正意,對後輩培育滿腔熱忱,對公益兒童閱讀用心深厚,福澤可謂廣矣,深矣。
十多年來,餘耀老師主持正誼書院工作,在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精心專研。自 2001 年起,餘耀老師作爲核心成員,深入參與親近母語總課題組的研究和實踐。在 " 十五 " 到 " 十三五 " 研究規劃期間,領銜主持經典誦讀項目、圖畫書閱讀項目和兒童的中國文化教育項目。在這幾個領域,深入研究和探索,不遺餘力培育和扶持後學,躬耕公益實踐。
餘耀老師以溫暖的光芒,照亮了無數的孩童和老師,如今這盞燈已回歸星辰。我們将永遠懷念這位師友,這位故人,這位博學寬厚的兒童閱讀推廣人,這位爲兒童點亮心燈的人。
我希望每個爸爸,都能爲孩子讀書
" 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名師,但我追求自己做一個明師。"
2017 年 7 月,在雲南昆明,餘耀老師向研習營的老師們分享了他的願心。他說,兩個 "ming",音同字不同,我追求的不是名氣的 " 名 ",而是明白的 " 明 ",我們要做一個明白的老師,一個明白的家長。
明白什麽?明白少年強則國強,明白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國家的未來。
餘耀老師在多年的閱讀推廣經曆中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我們現在缺乏的、不夠重視的,是男孩子該具有的 " 陽剛之氣 "。它不需要被發掘,但必須要給它扶持。我們必須給孩子精神的力量。
閱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一個愛書的孩子,他肯定能找到自己适合 " 遠方 " 的意義。所以他呼籲所有的爸爸們,能夠放下手中一些可有可無的事情,多陪陪孩子:" 如果萬家燈火時,每個家庭傳出的都是爸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聲音;那麽,這個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和諧的。我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把閱讀的種子帶回去
2014 年 12 月,山西稷山縣的阿來老師懷着憧憬,來到在柳州文惠小學舉辦的圖畫書閱讀工作坊,他至今還清晰記得餘耀老師對他說的話:" 既然來了,就把閱讀的種子帶回去。"
餘耀老師的眼神誠懇而堅定,這句話就如同一束火苗點燃了阿來。他手捧着那粒種子,帶回了稷山,他說我們要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相信閱讀的力量。于是十年來,兒童閱讀在整個稷山縣域發榮滋長,蓬勃昂揚。
餘耀老師和無數點燈人撒下的種子,滋養了太多和阿來一樣的老師,和稷山一樣的區域。他們在最真實的教育現場,以最質樸的方式,帶着我們的孩子們追尋最澄澈的夢想。
我爲什麽對圖畫書那樣的癡迷?
餘耀老師曾經在一次教師會上,爲所有老師講述了《愛心樹》,那是他讀得最早的,最受打動的圖畫書。台下的老師眼含淚光,靜默許久。他說,舍與得,回報與付出,到底是什麽?我們一生當中會扮演很多角色,誰是那棵樹,誰是那個小孩?有的時候我們是那棵樹,有的時候我們是那個小孩。我們的閱讀都是在尋找似曾相識的自己。
"那些圖畫書感動着我,我也想把這份感動帶給我的學生,這是一種傳遞。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覺得沒有 " 根 " 了,都輕飄飄的,時間過得很快。我們隻有慢下來,才能看到美,欣賞到美,才能找到我們的根。"
爲了推廣圖畫書,餘耀老師殚精竭慮,身體力行。作爲親近母語總課題組圖畫書項目負責人,自 2004 年課題項目啓動後,他領銜培育了一支對圖畫書閱讀與教學有濃厚興趣的教師隊伍和兒童閱讀推廣人隊伍,出版了專著《由圖畫書愛上閱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進行圖畫書推廣活動 200 餘場,撰寫圖畫書導讀近百篇,發表多篇論壇與專欄文章,參與國内外多場圖畫書論壇,在全國各地奔走,爲圖畫書閱讀推廣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誦可親的經典,做有根基的人
近三十年來,餘耀老師一直深耕經典誦讀。他提倡 " 誦可親的經典 " —— " 可親 " 是讓兒童覺得親切,能親近,樂于接受。以 " 經典誦讀 " 爲載體,讓兒童親近經典,親近我們的文化。他曾執教的《孟子》(選)《春夜宴桃李園序》《伯牙鼓琴》《少年中國說》《伏羲畫八卦》,以及《文言日誦 · 博物》中的經典篇目《草木 · 荷》等等,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給老師們很大啓發。
去年 7 月的中國文化種子教師研習營裏,他和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高足林安梧先生、資深小語教研員何偉俊老師一同對話,探讨《論語》對當代兒童的獨特價值,如何經由經典閱讀,帶領兒童推開中國文化的大門,看見更多的美更深邃的思想。妙語連珠,如在昨日。
路途遙遠,也要一生堅持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任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餘耀老師在他編著的《中國的文化 · 君子之學》一書中闡發了他對曾子名句的理解。真正的好學是時時刻刻都不間斷,不管是在通達的時候,還是在窮困的時候,志向都不改,是爲 " 弘 "。哪怕是普天下之人都不去行仁道,自己也要堅持,是爲 " 毅 "。推行仁道,弘揚聖賢教育,這條路雖然遙遠,也要一生堅持。因爲這是一個真正的 " 士 " 所做的事業。
這是曾子的 " 志 ",是餘耀老師的 " 志 ",又何嘗不是他寄希望于我們點燈人的 " 志 "。
餘耀老師自幼喜愛傳統文化,自雲 " 亦莊亦諧,優哉遊哉 "。在《君子之學》《仁者愛人》兩本書中,他以親切淺顯又鞭辟入裏的語言,帶孩子們領略翩翩君子之風,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悟愛與善,德與義,體悟生命的力量、普世的價值、内心的堅守。
談及這兩本書的創作時,餘耀老師說:" 我自己在正誼書院裏面,每天跟董仲舒相對,所以我自己也在想,其實這可能就是我們一個人一輩子當中的一種使命,你需要能夠把這樣的東西繼承下去,那麽至于能不能傳播下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不一定是非得在我。隻要我們努力過,我覺得就是值得的。"
隻要我們努力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斯人已逝,如雲中徜徉的鲸
他爲一片大地種下綠樹,滿目蔥茏
他爲大大小小的孩子點亮燈盞,溫暖明亮
如果我們還能有機會聽他說話
他一定會笑眯眯地對我們說
珍惜可以凝望日月星辰的每一天
珍惜每一個孩子每一位親人和摯友
更用力地去熱愛陽光,熱愛這個世界
永遠記得,你的幸福,你的夢想,你的渴望
縱有細雨斜風,微漾的水塘也閃閃發光
希望,永遠在腳下
我們一起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