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是均衡飲食重要的一部分。可有的寶寶似乎天生就對水果提不起興趣,就是不愛吃水果,這讓很多家長感到很焦慮。
寶寶不愛吃水果,需要擔心嗎?怎麽辦?
2 歲内,寶寶的水果量并不多,家長不用焦慮
7~12 個月的寶寶,每日推薦水果的攝入量爲 25~100g,25g 相當于一個兵乓球大小的草莓,100g 相當于一個中等大小的猕猴桃。
12~24 個月的寶寶,每日推薦水果的攝入量爲 50~150g,50g 相當于鴨蛋大小的猕猴桃,150g 相當于比拳頭小一圈的蘋果。
由此可見,寶寶每天推薦吃的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家長掌控和客觀評價寶寶吃水果的量非常重要,不要高估寶寶們的需求量。
更換水果種類或嘗試新花樣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試試下面幾種方法來勾起寶寶的興趣。
1. 水果的種類盡可能豐富
成人有自己的采購偏好,水果的選擇常被局限在一定範圍内。其實完全可以根據季節時令,讓寶寶多嘗試當季新鮮的水果。
除了四季可選的香蕉、芒果,春季的草莓、枇杷,夏季的葡萄、桃、李,秋季的猕猴桃、山楂、柿子、柑橘類,都是讓寶寶嘗試的可選項。
選擇多一點,寶寶挑中「心頭愛」的機會也更大一點。
2. 要吃零食,水果先行
市售的很多零食,都會額外添加不少脂肪和糖,比如松軟的小蛋糕,寶寶先嘗試這類零食,就更難接受相對清淡的水果。
保持寶寶清淡的口味,對終身的健康有利。兩餐之間,選擇水果、奶制品或研磨細碎的堅果來作爲加餐會更好,不要直接給寶寶吃加工零食作爲加餐。
3. 讓吃水果變有趣
和寶寶一起閱讀關于水果的繪本;讓寶寶參與其中,用各種水果制成水果拼盤;讓吃水果成爲一件愉快的事。
4. 不同月齡的寶寶,選擇不同質地的水果
4~6 個月初添加水果,水果的質地應呈泥糊狀;7~9 個月過渡至碎末狀,并适當增加水果的粗糙度;10~12 個月過渡到碎塊狀、指狀水果。
水果質地應随着寶寶的成長變化而變化,低月齡寶寶過早接受碎末狀乃至碎塊狀的水果,不僅有嗆咳風險,還會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進食體驗,從而抗拒水果。
5. 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在寶寶吃水果的時候,爸爸媽媽在一旁大口大口吃,鼓勵寶寶積極嘗試,輕松不焦慮的環境能讓寶寶更好地接受水果。
不要用果汁替代水果給寶寶喝
比起完整的水果,除去果渣的果汁中大部分是「糖」與「水」,膳食纖維随果渣除去而損失 ,維生素、鉀等礦物質也會因氧化等因素損失一部分;
而且果汁不利于寶寶咀嚼能力的鍛煉,還容易造成寶寶嗜甜的飲食習慣,甚至容易導緻肥胖和齲齒;還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飯量和奶量。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 1 歲以内的寶寶直接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1~3 歲寶寶每天飲用量也不超過 4 盎司(約 120mL)。
本文專家
周麗
合作專家
國家注冊營養師
鄭飛飛
審核專家
食品專業碩士
策劃制作
監制:林乙乙
排版:空心菜
孩子挑食怎麽辦?
怎麽預防孩子挑食?
更多寶寶健康問題,來丁香媽媽 App
孕育百科,一查就懂
長按下圖識别二維碼,即可前往 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