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丹說,
" 他們從來不報道真實的一面 "。
作者:陳佳莉 付玉梅
在倫敦一家餐廳内,年近 60 歲的甄子丹接受了當地媒體采訪。他體型瘦削但肌肉發達,戴着一頂棒球帽,帽檐拉得很低,帽子底下露出一張容光煥發的臉,笑起來感染力十足。
然而,一談到西方對中國的偏見,這個武打明星的情緒瞬間被點燃,就像被葉問 " 附體 " 了一樣。
" 我去過世界上很多國家,不管是高速公路、建築,還是生活方式的便利,那些國家和中國比都差遠了。"
"BBC、CNN,他們從來不報道這些," 對于西方媒體隻炒作中國負面的情況,甄子丹很不滿," 他們從來不報道真實的一面,但我就身處中國。"
被問及 2019 年香港 " 修例風波 ",甄子丹直接打斷記者," 那不是抗議好吧,那是一次暴動 "。
當地時間 28 日,這段很有 " 脾氣 " 的采訪,登上了時尚雜志《GQ》英國版電子刊的頭版。
在《GQ》美國官網首頁,編輯給這篇報道另外拟了一個标題—— " 甄子丹還是那麽牛 "。
·《GQ》英國版報道中的甄子丹圖片。
" 百分之百中國人 "
有段時間,甄子丹去美國,大家不叫他 "Donnie Yen(甄子丹)",開口就喊 "IP Man(葉問)"。可見,甄子丹塑造的葉問形象,不僅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在外國人眼裏同樣印象深刻。他曾表示,自己把 12 年光陰都給了《葉問》。
《葉問》系列電影在成就甄子丹的同時,那個湧動着愛國情懷的角色,也将人物精髓注入了甄子丹的血液。
戲裏戲外,甄子丹的愛國熱情不比葉問遜色。
一次活動中,主持人在介紹甄子丹時,混淆了他的國籍,稱其是 " 美國的時尚巨星 "。他聽不下去,直接拿過話筒,打斷主持人的話,鄭重聲明自己是 " 中國的甄子丹先生 "。
事實上,甄子丹出生于廣州,2 歲時移居香港,12 歲時便随父母移民美國。2010 年,他主動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成爲 " 百分之百的中國人 "。
對于國籍轉換一事,他在采訪中曾解釋,正是因爲早年在美國生活的那段日子,令他更加體會到一個民族在外面所遭受的種種待遇。所以,他從小就有一顆強大的民族心。
" 兒時的經曆更強化了我尋根的意識。所以我(拍電影)一直都很注重民族,我們民族的來源,我們具備了什麽優點,擔當了什麽責任。"
作爲中國人,甄子丹在是非問題上一直表現得很 " 剛 "。
2019 年 3 月,甄子丹與妻子汪詩詩盛裝出席某慈善籌款晚宴時,認爲主辦方對他們投來不友好的眼神,态度也很差,但對韓國明星和其他外國人很友好,明顯歧視中國人。
最後,一家人憤然離場。
兩天後,甄子丹出面解釋:" 我參加過很多活動,很多事情我都明白,但受到不禮貌對待,真是不能忍受。這個世界有種族歧視,我從小到大在外國見好多。"
·甄子丹的妻子汪詩詩在社交媒體發布事情經過時,文末帶了 "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 的話題标簽。
2019 年香港 " 修例風波 " 期間,甄子丹堅定地在微博上轉發 " 我是護旗手 "" 我也支持香港警察 " 相關圖片,不怕得罪某部分群體。
2021 年米蘭時裝周期間,甄子丹出席了德國品牌 Philipp Plein 的活動。随後,有網友卻發現,該品牌在 10 年前竟然發生過辱華事件。
甄子丹得知後,立即在微博發布了一則道歉聲明。他言辭堅定地說:"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形式,祖國堅決不容侵犯!"
2022 年香港回歸 25 周年之際,甄子丹公開表白祖國:" 香港與祖國越來越密切,也很幸運因此獲得更多的創作機會。祝願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此前在 1997 年、2012 年和 2017 年,甄子丹曾三次參加香港回歸祖國的慶典活動。特别是在 2017 年香港回歸 20 周年文藝晚會上,他與郎朗同台,合奏了氣勢恢宏的鋼琴曲《黃河》,用最浪漫的方式,向祖國緻敬。
" 你叫什麽名字?"" 我隻不過是個中國人!"
這句甄子丹在《葉問 1》中的經典台詞,大概也是他對于自己身份最好的诠釋。
·甄子丹《葉問》劇照。
被萊塢 " 忽視"20 年
甄子丹演電影是意外,習武可是家傳。
他的母親麥寶婵出身武術世家。一家人移居美國後,麥寶婵開武館收徒,還曾被選爲 " 美國十大武術教練 " 之一。
受母親影響,甄子丹很小就喜歡比比劃劃。16 歲時,他被母親送到北京什刹海武校學習了一年多。
在這座中國著名的武校,衆多武打明星曾有過時空交集。
甄子丹入學的那年,李連傑也在這裏受訓。後來,吳京也來此求學,成爲他們的師弟。
幾年後,這三人靠着當年在校所學的功夫,先後在武打電影中嶄露頭角。
和李連傑一樣,甄子丹在以《葉問》《龍虎門》等一系列電影走紅之後,也曾去好萊塢闖蕩過一番。
從《超時空聖戰》《刀鋒戰士 2》,到近年來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号》《極限特工 3》等,甄子丹走出國門,拍攝了不少國際大片。
吳京在 2017 年因爲《戰狼 2》爆紅後,據娛評人吳清功稱,好萊塢也向他抛出過橄榄枝,但是被他拒絕了,因爲覺得劇本不好,自己作爲中國演員,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而對于不受好萊塢重視這件事,在這裏摸爬滾打 20 多年的甄子丹,無疑是感受最深的。
2002 年,在好萊塢《刀鋒戰士 2》的片場,甄子丹經曆了 " 職業生涯最糟糕的時期 "。
當時身爲動作指導的他,本以爲可以憑借一身功夫大展拳腳。可到了片場,他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 制片人從我旁邊走過,都不跟我說話。" 甄子丹稱,自己爲主演們設計了複雜的武術動作,結果被告知用不上," 制片人會說,‘就是這樣的,(拍個)半天或者幾小時(就行了)’。幾個小時?在香港我拍這些東西要花兩個星期!我認爲這是一種缺乏尊重、不夠理解、不懂得欣賞的表現。"
好萊塢對亞裔的刻闆印象,則是甄子丹需要面對的另一個難題。
" 好萊塢提供的角色都很老套,要麽是賢明的戰士,要麽是嚴厲的将軍或者臉譜化的反派。" 他隻能靠自己争取。
2016 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号》中,本來劇本把他飾演的角色 " 奇魯 · 英威 " 設計爲 " 不苟言笑 "。他建議将這個角色變成盲俠,還給這個角色增加了幽默感,在片場即興設計了一些笑點。
·甄子丹《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号》劇照。
2021 年在接到好萊塢動作大片《疾速追殺 4》劇本時,他隻提了一個條件:必須尊重中國文化。按照他的建議,他飾演的角色名字和造型都做出改變,以跳脫出刻闆的亞裔形象。
" 電影裏幾乎每個人都又酷又時尚,爲什麽中國人的角色就不可以?"
·甄子丹《疾速追殺 4》劇照。
歧視背後
甄子丹的遭遇并非個例。好萊塢對亞裔演員的區别對待早已不是秘密。
作爲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第一位留星的華人,女星黃柳霜曾塑造一個時代的經典。而齊劉海、娃娃頭、大眼睛的形象,也讓她身陷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刻闆印象中。
·黃柳霜。
黃柳霜雖片約不斷,但角色基本雷同——依附于白人,或是命運凄慘的亞裔女人,就連片酬也成了種族歧視的載體。在電影《上海快車》中,白人女演員瑪琳 · 黛德麗的片酬比成名已久的黃柳霜高出 18 倍。
演員章子怡曾說,好萊塢給亞洲人的角色十分表面化,有一點可供發揮的内容也甯可給黑人演員,好萊塢很多時候都是欺負亞洲演員,還會給很低的薪資。《金剛狼 2》中的日本演員岡本多緒也說:" 沒有人在意我們,亞裔是這個圈子小衆中的小衆。"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魏南枝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對亞裔演員的歧視,實則反映出西方的文化中心主義,這背後又是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 他們由此塑造了一系列對亞裔面孔的刻闆印象,比如眼睛是細細的眯眯眼、生活是壓抑的、女性是被欺壓的等。"
憑《神盾局特工》收獲人氣的美籍華裔演員汪可盈,曾批評一位超模模仿亞洲人小眼睛的視頻:" 人們會因爲我長着亞洲面孔而嘲笑我,嘲笑亞洲人的小眼睛。我必須一笑置之,當作這隻是一個玩笑。如果我不這樣,人們就會覺得我太敏感了。但我其實覺得很糟,感覺自己是一個笑話且不被認真對待。"
·汪可盈。
在好萊塢試鏡經曆中,汪可盈還被要求表現得像書呆子,或者說話帶點口音。
" 這些刻闆印象還來自于一種獵奇的心态。爲了滿足西方中心主義的幻想,他們假以尊重之名,去扭曲不同文化中與自身不同的一面,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實際上就是一種歧視的手段。" 魏南枝說。
往更深處看,這些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的經曆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彌漫在美國的仇亞情緒。
亞特蘭大槍擊案是許多亞裔心中的夢魇。2021 年 3 月 16 日,21 歲的羅伯特 · 亞倫 · 朗接連攻擊了位于亞特蘭大的三家按摩院,槍殺了 6 名亞洲女性。
·槍擊案現場。
事發後,警方給出嫌犯的犯罪動機是 " 性瘾 " 和保守宗教信仰引發的矛盾。警方不願将事件定性爲 " 仇視犯罪 "。
" 亞裔美國人促進亞特蘭大正義 " 組織指出,槍擊事件是在全國範圍内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不斷增加的創傷下發生的。
政客近年慣用的轉移矛盾的方法,助長了美國社會對亞裔的仇視情緒。多項統計數據顯示,亞裔受到攻擊的比例明顯增加,仇恨犯罪總體上處于十多年來的高水平。
人們不禁發問:美國長期以來标榜的平等與人權去哪裏了?
歧視、悲劇還在不斷上演。而越來越多亞裔演員尋求通過公開渠道表達抗議,推動着改變的發生。
魏南枝認爲,美國社會必然要面對文化多樣性的趨勢和亞裔群體日益強大的影響力。" 當亞裔群體能夠發出更多聲音,且不被西方的刻闆标簽所限制,就是一種有力的反饋。中國年輕一代也在世界舞台上積極發聲,展現着文化自信,都會反向刺激這種現象的改變。"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 "HQRW2H" 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