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看過現世報這麽神速的劇了,一集之内,渣男從孕期出軌被抓包,死不承認。
到醉駕車禍,被通知家屬。
軌是昨天出的,人是今天沒的。
編劇,你是懂大家夥爽點的。
有觀衆仔細一看,苦主不是史策嗎?是的,在《故鄉,别來無恙》裏不止有史策轉行美妝博主,還有張弛入行賣保險、李雪琴抓賊、劉儀偉畫餅。
我們喜劇人都有自己的光明未來。
但,作爲故鄉系列的第二部,每一個爲《我在他鄉挺好的》哭掉幾包紙的觀衆,都不會再相信喜劇人的「套路」。
這次,怕不是又來騙我們眼淚?
01
《故鄉,别來無恙》的主角依然是四姐妹,不過微妙的是,有人看故事,有人照鏡子,角色總能在某個瞬間讓你找到共鳴——
跨省考公,異地上岸的考編人;不懂用人,就自己幹到死的中層小領導;背着家裏轉專業追夢,畢業發現隻能打雜的清澈大學生;戀愛腦發作,和老公合開公司被背刺的美妝網紅。
她們的生活,總有些「突發狀況」。
比如吳芸,江湖秘笈之考編不異地,異地不鄉鎮,她是一點兒沒聽進去,跨省上岸街道辦,親戚朋友聽到後祝福聲都停滞了幾秒。
幸好科技發達了,從甯古塔入蜀隻用飛幾個小時,吳芸一猛子紮到千裏之外,然後 ... ...
開始穿紅馬甲戴袖标,頂着一口東北口音和大爺大媽們鬥智鬥勇。
工作瑣碎不說,租房遇到不靠譜室友也隻能忍字當頭,将生理反應和心頭怒火一并忍下。
吳芸的表姐苟丹丹是個地道川妹子,早早趕上風口成爲美妝圈大網紅,接着戀愛腦大發作,和男友合開了 MCN 公司。
對了,合開公司的第一條鐵律是别和朋友一起,更何況是男友。
爲了不流失粉絲,苟丹丹不敢公開自己的感情狀況,對男友内心多少有點愧疚。
臨近轉型之年,她嘗試拍一條向男友求婚的 vlog 變相公開婚訊,并因此發現原來她自己才是感情裏的小醜。
苟丹丹的同學,30+ 的保險經紀人張沛,成熟理性不冒進,穩紮穩打當第六,深谙職場出頭就沒好事的運行規則。
買房,置業,作爲北漂一族,紮根的進度條已然到 99%,但沒想到,被畫餅的領導一竿子支回老家成都去開拓市場。
業務擴張,無人可用,自己就得幹到死,壓力不亞于創業,風險又比創業高,做的不好挨批,做的太好又怕被人摘桃子。
張沛她盡力維持的生活,被上層的一個調動徹底打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就是這樣。
最後是小妹妹董家希,大學時聽母親的話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考研時終于叛逆了一回,轉行到了戲文專業。
這個從名字就能看出被賦予全部希望的女孩,做了一個違背母親願望的決定,一直拖到畢業時才不得不和盤托出。
母親聽後的第一反應是,我怕你會餓死。
倔着不肯回家的董家希沒聽進去,随之被劇院裏打雜的慘淡現實教做人。
生活好像有點糟糕。
轉機會與「故鄉」有關嗎?
02
關于故鄉與他鄉的選擇,故鄉四姐妹給出的答案并不相同。
有如吳芸這樣選擇逃離的,她離開老家的黑土地,養雞場,奔赴一個腦海裏四季如春的未來。
不過吳芸父母選擇放手的原因,多少也與成都有親戚照拂她有關,嚴格來說,成都不算他鄉,更像是吳芸的第二故鄉。
比起吳芸的逃離,其他三姐妹大概率選擇回到故鄉。
苟丹丹退掉上海的房子,拿着這筆錢回成都租了間有一整面落地窗的大 house。
她選擇回到成都,或許是一時沖動,可故鄉的神奇之處在于,站在故鄉的土地上,吹着故鄉的風,聽着鄉音,就會莫名被療愈到。
張沛擰巴着不願回到成都,直到有天密友猝死,有一種說不清的急切讓她頭腦一熱選擇回到成都。一貫冷靜的她,爲飛邊子的電動牙刷頭抱着媽老漢崩潰大哭。
董佳希仍然留在他鄉,但母親的肺癌就像是牽引繩,讓她無法回避故鄉。
故鄉姐妹像是一種「洄遊青年」,與略顯狼狽的逃離北上廣不同,洄遊,更像是有計劃的主動返航。
哪怕我們有一百個理由離開故鄉,回家卻隻需要一個念頭,《故鄉,别來無恙》前幾集中已然完成了關于「回」的多重展示,不過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流的當下——
回家,隻是開始。
這場洄遊青年生活實錄,其實才剛剛拉開帷幕。
03
曾經我們說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他鄉容納不下靈魂。
過往大多數選擇離家的年輕人,是在故鄉謀求不了更好的生活,或者老家與城市有着顯而易見的物質差距。
但有意思的是,《故鄉,别來無恙》的編劇并沒有将「老家」設定爲三四線小鄉鎮,而是放在了準二線,出了名的宜居城市,成都。
放慢點,樂觀點。
成都是安逸兩個字最具象化的顯示。
爲什麽這樣設置呢?
可能因爲趨勢變了,故鄉安置不了肉身成了過去。回到老家,驟降的生活成本令年輕人感到一種另類的富足。銀行卡裏的數字雖然沒有增加,但好像更耐花了。
經曆過西二旗和望京的通勤地獄,才知道老家二十分鍾的小電驢原來如此快樂,在老家,卷王是另類的,躺平是常見的,到點下班接孩子的大哥大姐們會催着你一起走。
老家的安逸能洗掉一個人身上大城市的「班味兒」。
可這些洄遊的年輕人們比之前更快樂了嗎?也不一定。
許多回老家的年輕人發現自己正陷入另一種怪圈——
肉體安逸,精神困苦。
在老家,公共社會鍛煉出的邊界感在人情社會中格格不入。就像劇中有一幕,吳芸剛入職就遇到午飯時間主任去隔壁桌找消防隊聯誼,想給她安排個對象。
在老家,熟人越多生活越便利,卻也越透明。
老家藏不住秘密,你收了多少快遞都會成爲談資。
在老家,你的生活也要做好随時會被人闖入的準備。
有多少個「張沛」面臨着生活全面被父母入侵的現實,連廁所都不例外。
至于其他方面的介入就更海了去,比如把她的信息貼在公園的相親角,導緻張沛雞同鴨講「面試」了好幾位相親對象。
「張沛們」無論怎麽強調隐私都像是無用功。
小時候日記被偷看,長大後快遞被私自拆開,遠離老家時,發個朋友圈還能選擇屏蔽父母,而回到老家,你的生活将全面向父母攤開。
想象一下你的快遞被當着街坊鄰裏的面拆開,裏面是被誤以爲是小玩具的按摩儀,回到家後,母親吱吱嗚嗚的尴尬神色,她質問你爲什麽還不找個男友,而父親對這個話題尴尬的躲在一旁 ... ...
這簡直是近年來看到成年人最尴尬和窒息的畫面,沒有之一,每每到了這時候,被溫水煮青蛙的年輕人隻想光速逃離故鄉。
其實劇中故鄉也并非無好事發生,就像吳芸遇上了熱心腸的消防小哥,粗神經的她還沒察覺到朦胧的好感在升,張沛搭起了自己的「草台班子」,渣男各種意義上的離開苟丹丹。
可這些足夠支撐故鄉四姐妹姐妹留在老家嗎?
誰也不知道。
故鄉系列兩部劇裏,故鄉與他鄉互爲彼岸,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生方案。
一端雖然精神自由,卻容易患上城市空心病。
一端有熱烈情感,也大概率有無權上鎖的房間。
不知道四姐妹還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年輕人與故鄉,還有的磨合。
直到他們離開故鄉,或接納故鄉,融爲故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