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地球人研究報告 (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原文标題:《爲什麽一夜之間,打工人都想辭職去南極給企鵝織毛衣?》,題圖來源:AI 生成
一
" 想辭職,去給企鵝織毛衣 "
就在這兩天,網上多了一種看着有點莫名其妙的宣言。
有人學生不教了,想去給企鵝織毛衣。
不知道的,還以爲是種新型 " 發瘋 " 文案。
但實際上,隻是因爲昨天一個突然爆火的帖子。
帖子的發布者,是小紅書上一位英國留學生。
不久之前,她給自己學院裏的導師發了個郵件,結果得到了對方出人意料的答複:
" 感謝您的郵件。我已經離開了,去追求我的夢想,爲南極洲的企鵝編織毛衣,不再爲經濟學院工作。我将永久、無限期、無期限地離開辦公室,直到我的企鵝朋友們高興爲止。"
看到導師因爲想 " 給企鵝織毛衣 " 而毅然辭職離開學院,博主感到驚奇與羨慕,于是将這段話截圖發到了網上。
也很快得到了國内網友們的關注。
帖子一夜之間漲了幾萬贊。
一部分人覺得有趣,猜想這是導師編出的幽默理由。
一部分人查了查依據,發現 " 給企鵝織毛衣 " 這回事還真不是編的,是種幫助企鵝的公益活動。
自此開始,導師的這句話也就跟着逐漸火了。
變得有點類似多年前那句 " 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 "。
就在這幾天,好多人都在爲此感歎,引發了一陣 " 想給企鵝織毛衣 " 的熱潮。
大家都想放下手裏的電腦,去給公益事業出一份力:天寒地凍在南極,親手爲小企鵝織毛衣。
可不得不說的是,這種已經風靡網絡的公益活動,雖然是實打實存在的。
但和大部分人腦海中的這種場景,其實還是不太一樣的。
二
" 給企鵝織毛衣 ",的确是個由來已久的公益活動。
始于 2000 年菲利普島上的一次漏油事件。
菲利普島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一座海島,又名 " 企鵝島 ",因爲這裏是 " 神仙企鵝 " 的知名栖息地。
這種世界上最小,身高僅有 30 厘米的企鵝,學名叫 " 澳洲小藍企鵝 ",因爲外形可愛,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單在菲利普島上,就有超過 3 萬隻 " 神仙企鵝 " 生活于此,每年吸引着大量遊客慕名前來觀光。
直到 2000 年,小島附近發生一起漏油事件:
大量石油侵入海域,導緻不少菲利普島上的 " 神仙企鵝 " 受了災。
甚至有生命危險。
一是因爲," 神仙企鵝 " 的羽毛上本有着天然油脂,用于保暖防水,但石油會破壞掉這種天然 " 塗層 ",導緻企鵝甚至有凍死的風險。
二是由于,企鵝也有用喙來清潔羽毛的習慣。可當身上沾滿石油時,它們再去清潔就有可能吞下石油,并因此喪命。
而在這雙重威脅前,爲了保住當地企鵝們的性命,菲利普島當地的救援人員最終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給企鵝穿毛衣。
不僅可以保持企鵝的體溫,也能防止它們受到石油的毒害。
不僅可以保持企鵝的體溫,也能防止它們受到石油的毒害。
所以在發現被石油污染的 " 神仙企鵝 " 後,工作人員就開始采用這種方式了,
他們會先給企鵝套上合身的毛衣,再送到救援地等待洗澡,最後脫下衣服,将其放歸。
由于需要幫助的小企鵝數量挺多,所以他們也開始在網上求助。
消息放出後,也很快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件 " 支援毛衣 "。
幾百隻受災企鵝也救援成功了。
有了這個經驗," 給企鵝織毛衣 " 的活動在此後也多次出現。
2011 年,新西蘭遭遇一起貨輪漏油事件,該地的小企鵝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于是一家針織店也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向全世界征集企鵝毛衣,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響應。
因爲這時網絡更加發達,所以事情比之前傳得更廣更快。由此開始,給 " 企鵝織毛衣 " 成了一種知名的愛心行動。
企鵝基金會(Penguin Foundation)也發起了 " 爲大自然編織 " 的活動,長期征集毛衣,還有專門的規格。
堪稱一呼百應,大量懂手藝的人都加入其中。
近乎每隔幾年,都能看到類似的活動,公益組織向愛心人士征集企鵝毛衣。
但随之而來的,也有許多質疑與問題。
比如一些鳥類救援組織,就認爲給企鵝穿毛衣的事,其實不值得提倡。因爲身着衣物,不僅會讓企鵝感到緊張,還會妨礙它們的體溫調節。
還不如早點洗澡,然後開個加溫燈。
更重要的是,企鵝毛衣其實已經足夠多了。
早在 2014 年,菲利普島的救援人員就公布過,自家的倉庫裏已經有 4 萬件毛衣,甚至比當地的企鵝數量都多。
其他地方也是同樣,況且石油洩露事故也不是那麽常見。
所以很快也有人質疑這種公益活動不過是場騙局。
直到人們看到了企鵝基金會的相關解釋:
大多數送來的毛衣的确不會給企鵝穿。但那些不合适的、多餘的毛衣,也并不會扔掉,而是用來穿在毛絨玩具身上,然後用出售得來的錢作爲企鵝的保護基金。
目前爲止,這些小毛衣已經爲企鵝們籌到了 38 萬美元以上的善款,
目前爲止,這些小毛衣已經爲企鵝們籌到了 38 萬美元以上的善款。
也就是說,現在給企鵝織毛衣,其實不是個當務之急,也很可能不會真的穿在企鵝上,拯救他們的生命。
但仍然能以另一種方式幫到它們,更像是一種呼籲社會關注企鵝的慈善活動。
所以,盡管 " 給企鵝織毛衣 " 這回事和大部分人想的有出入,可這不妨礙它還是一件令人感到溫暖的事。
至少人類對小企鵝的善意,遠遠覆蓋了所帶來的傷害。
三
現在回頭再看最初那個火起來的帖子,博主導師 " 去南極洲給企鵝織毛衣 " 的這句話,其實還是更像是一種誇張的表達。
或許是前往南極洲保護企鵝了,隻是用了 " 織毛衣 " 這種可愛的說法。也或許是某個地區真有了小型石油洩露事故,需要人的幫助。
隻不過究竟如何,對大部分被帖子打動的觀衆們來說,是不是真織毛衣去了,這背後的事實,其實沒那麽重要。
因爲打動人們的,其實隻是這種被允許的,并不偉大的夢想,以及勇敢者爲其出走的決心。
比起多年前的 " 世界那麽大 "," 想給企鵝織毛衣 " 甚至少了那份仗劍走天涯的灑脫。
勾勒出的場景是平凡的,甚至有些瑣碎的。
但仍有人能爲其放棄職業規劃,不顧一切來實現它。
對于當下的社會環境來說,這就足夠令人動容與向往了。
哪怕把企鵝換成其他:
我已經離開了,去追求我的夢想,爲峨眉山的猴子織小帽子 ……
我已經離開了,去追求我的夢想,爲非洲大象縫褲衩 ……
那效果也是一樣的。
因爲其所表達的,隻不過是當代人深埋于心的一種渴望。
想做一些對簡曆沒意義,但對我有意義的事。
想過一些或許不會讓生活更好,但本該是生活的生活。
想給企鵝織毛衣,想被允許有那麽幾天,可以不再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