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表外表裏 ,作者 | 餘俐伶,編輯 | 曹賓玲、付曉玲
上 2 年課,虧了 110 萬,畢業找不到工作,還被同學哄騙買保險 …… 中産返貧還需要 " 三件套 ",西西返貧隻需要讀個 MBA。
啃着幹面包,在地鐵上趕往下一個面試點,她痛恨自己今日吃的苦,都是當年腦子裏進的水。
剛剛踏進國内知名 985 的 MBA 課堂時,她也曾意氣風發,揚言要活出 " 逆襲人生 "。
畢竟多少高考失意者,通過 MBA 一躍成爲名校畢業生,又有多少幸運兒,在商學院邂逅名企 CEO、政府官員、文化大腕,玩轉 " 能力、資源、機會 " 齊飛的名利場。
然而,30 歲從年薪 30 萬的工作裸辭,又交了 50 萬學費的西西,等到的不是人生的轉機,而是命運的噩耗。
号稱 " 金融大款 " 的同學,其實是披皮的保險推銷員,本該敲開跨國公司大門的學曆證書,卷向的卻是考公考編的出路,隻有日漸幹癟的錢包一如預期。
被 MBA 套牢的不止西西,本文中,無論是金融公司總部的中層領導,還是有十年工作經驗的大廠高 P,都無一例外地感受到了 MBA 的 " 職縮力 "。
MBA 這張通往美好世界的 " 終身船票 ",怎麽就失效了呢?
一、30 萬學曆鍍金,讀的是十年前的課程
" 不讀 MBA,跟同事吵架都氣短一截兒。" 柳智回爐重造就是想争口氣。
作爲一家金融集團合規部的管理人員,他的職級放在地方公司能當二把手,卻經常在衆目睽睽下被年輕同事挑刺,還不敢大聲回怼,硬生生擠進了 " 窩囊領導 " 這個賽道。
柳智也想挺起腰杆來,奈何難過學曆關——畢業于末流 985 非法律、金融專業的他,被清北金融背景的同事質疑時,難免有些不自信。
第 N 次跟同事 battle 落入下風後,他砸了一萬多請中介,正式向清華五道口、北大光華等 MBA 項目發起沖刺。
" 隻要能上,就能賺回來。" 柳智計劃好了,MBA 不僅能刷學曆,其涵蓋管理、财務、戰略等廣泛商業知識的 " 萬金油 " 專業性質,也很契合自己工作崗位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借此賭一把。
" 保險理賠主管—企業咨詢— PEVC 投資副總裁 "" 四大會計師—交易咨詢顧問—私募股權基金創始人 "…… 柳智早就觀察到,業内實現百萬年薪、" 人生三級跳 " 的成功人士,30 歲左右都有一段 MBA 求學經曆。
更有甚者,初始隻是三本學曆,上了 985MBA 就能與同校本碩的大佬稱兄道弟,上完 TOP2 的培訓班,見人也敢自稱 " 清北同學 "。
青羽也發現了,學曆給職場人帶來的不僅是名校光環,還有名校圈的資源,從美國常青藤高校留學歸來的她,就一直遊離在業内的各路校友群之外。
爲了能抱上團,她貸款 35 萬報了某 985 的 MBA 項目,不曾想還沒畢業,這就成了她簡曆上的污點。
" 你讀 MBA 到底學到了什麽?" 再次被面試官追問,青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應付,可對方的眉頭卻始終沒有放松,看這情形,她知道自己算是涼涼了。
"在很多 HR 眼裏,MBA 花錢就能讀,我們就是研究生當中的‘二等公民’,沒多少含金量。" 青羽無奈道,雖然自己深受其害,但她不得不承認,外界的偏見并非空穴來風。
回想自己上課時,老師就是照着白底黑色的 PPT" 念經 ",其中有一半的内容是她本科就學過的知識,一些借賬、借貸知識還是十年前的版本,完全脫離了現在的會計準則。
個别老師甚至都懶得敷衍,在同學們真金白銀買來的課堂上吹噓自己 " 上周去給 500 強公司講課,兩小時收費 2 萬 "" 最近新出了一本書 "…… 青羽懷疑上網自學都比上課收獲多。
大廠高 P 李李對此也深有感觸,他就讀的 985 高校 MBA 項目,有很多同學畢業都會遇到困難:" 上完課就馬不停蹄去吃飯喝酒,社交比學習更努力,交換生、國際生更是學半年、玩半年,能順利才怪。"
按時畢業的水分也不小,他曾看過一篇同學的論文,簡直千瘡百孔,卻順利通過了學院的盲審,不禁感慨在動辄三五十萬的學費面前,再知名的學校也會閉上眼睛。
想方設法爲職場人敞開大門的高校不止一所,近幾年越來越多院校加入到 MBA 招生行列,其中 985、211 占比不足 4 成。
随之而來的,是一路俯沖向下的國家線,以及蜂擁而上的職場人,2016-2022 年 MBA 報名人數從 10 萬漲到了 25 萬。
這也進一步稀釋了 MBA 學曆的含金量,使 " 水碩 " 的風評更深入人心。
當然,清北複交、長江、中歐、INSEAD 等名校及著名商學院的 MBA 項目仍有着較高的門檻,柳智就一直爲沒能考上清北 MBA、失去 " 逆天改命 " 的機會而遺憾。
直到上周,一位念了北大 MBA 的同學告訴他,自己找不到工作。
二、全日制畢業,直接被 HR 判定 "gap 兩年 "
5 年銀行總部工作經驗,2 年北大 MBA 深造,去投行實習半年,每天加班到淩晨,卻被沒有背景的應屆金融碩士擠走——朋友的辛酸經曆,讓柳智一陣膽寒。
MBA 畢業之後,他也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走校招還是社招就業?
參加校招意味着拼學曆,但數據顯示,MBA 在我國開設三十餘年,畢業生總數不過 50 餘萬,而過去十餘年經濟學碩博畢業生就達到了 60 萬人,管理學每年向社會輸送的碩博人才更是多達十數萬。
在這些新鮮、好用的小年輕面前,30+MBA 畢業生們并沒有多大競争力。
如果走社招,工作經驗更重要,但随着 " 水碩 " 越喊越響,就業市場也愈發不待見他們:非全日制 MBA 約等于工作三心二意的 " 學曆混子 ",像柳智一樣讀全日制的更慘,直接被面試官判定爲 "gap 了兩年 "。
聽到這句話時,他心火直冒,當場想争論個高低,不過最終理智戰勝了沖動。
彼時他已經在家裏蹲了半年,投出去的上百份簡曆大多石沉大海,深谙形勢比人強的道理。這家公司能開出 20 萬年薪,相比過去接近腰斬,也不再是管理崗,卻已經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
不同于柳智,科科走的是校招渠道,但她沒有跟應屆生在券商、投行賽道硬碰硬,而是卷向了宇宙的盡頭——考公考編。
" 這樣我既有應屆生身份,又有工作經驗加持,上岸幾率更大一點。" 在科科最初的設想裏,自己在就業市場還有一席之地。
然而,當她真正點進選調生報名界面後,發現好地方都卡專業,MBA 畢業生大多不在定向範圍裏,能報的隻有偏遠省和三四線城市的邊緣崗位。
即使退而求其次,她仍然要與大量應屆生競争同一崗位,在人山人海面前,自己多活那幾年積累出來的經驗,優勢變得微乎其微。
但科科隻能硬着頭皮報名,她身上還背着 38 萬的 "MBA 貸 ",未來幾年必須要有穩定的收入償還。
而縱觀班上就業情況,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還不知畢業後去向何處,剩下的同學搭上的也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選調生可能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讀 MBA 是爲了找更好的工作,讀完發現隻有工作挑我們的份兒了。" 科科無可奈何。
相比科科,新月是 " 明知山有虎,卻向虎山行 " ——截止交學費那天,隔壁部門的同事被裁了一大半,坊間傳聞今年還會有一次大規模優化。
她糾結了好久,最後卻還是用 30 萬學費換了一張錄取通知書。
"經濟好的時候,就算選擇錯了也無傷大雅,當經濟下行時,所有事情都要講究性價比。" 新月顯然很清楚,今時今日的 30 萬現金,對一個大齡未婚未育打工人來說有多重要。
然而雙非本科出身的她,在職場裏擡不起頭,在情場也寸步難行,相親屢戰屢敗,一個 985 學位證書不止是事業敲門磚,或許也是人生的墊腳石。
" 選擇讀 MBA 的人,财力、能力都不會差。" 相比漫天撒網,她覺得在認知接近的圈子挑到知心人的概率更高。退一步說,班上都是精英同學,能結交上一個 " 貴人 ",學費就回本了。
但真正走進 MBA 課堂之後,新月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
三、" 高級牛馬 " 隻能擠進 " 保險圈 "
昏暗的封閉空間裏,如扇形排開的 10 張桌子上,擠滿了年齡不一的男女,每個人都諱莫如深地盯着桌上的籌碼。
這是一個金錢世界沉浸式話劇現場,來自三個高校的 MBA 在讀生齊聚一堂,體驗金融運作 " 名利場 " 的同時結交新朋友,新月也是其中一員。
隻不過,和其他人的投入不同,新月目光放空、一心等着散場。這已經是她不知第幾次心思落空了,最開始她把視線放在了自己的同學身上,可這些人裏純粹鍍金的居多,課堂上很少見到人,小組作業也不做,新月還幫着收拾了幾次爛攤子。
之後跨校聯誼多了起來,但情況也沒有好多少。很多 " 精英男 " 熱衷各種 MBA 聯誼,瞄着 " 家庭背景 ",遊弋于多個女生之間,确定最佳目标。
一個建築口的男生曾直接向新月表示,希望有一個厲害的嶽父,以便能在事業上幫助他再往上走一步。
而這一次聚會上見識到的人,也基本沒跳出這兩類。" 這沒有對錯之說,畢竟我的目的也不純。" 新月坦然道,但屢戰屢敗下,她逐漸熄了釣 " 金龜婿 " 的心。
不過,這固然可惜,卻也稱不上大事,畢竟大家讀 MBA,更核心的是奔着資源互換,裸辭讀 MBA 的李李就是這樣:借力圈子資源博職場前程。
可一進來,就被兜頭潑了冷水。他的同班同學裏,95 後占了快一半,别說大佬,連高管都很少,更多是高級職員," 高級牛馬之間,哪有什麽資源可以互換。"李李自嘲道。
事實上," 學員年輕化 " 不是一校,甚至不是一地的問題,而是近幾年 MBA 的共性情況。
如下圖,2021-2023 年,北大光華 MBA 學生的平均年齡從 33 歲降到 32 歲;中歐國際商學院也從 33.9 歲降到 29.6 歲。
" 低齡化 " 往往意味着履曆有限、經驗價值不高,他們沒有能力提供資源,卻又觊觎别人的資源,喜歡拿來主義。對這一點,快被薅秃的青羽有控制不住的吐槽欲。
第一學期的某次投資課上,青羽認識了一個知名保險公司的部長,兩人相談甚歡,不僅當場留了聯系方式,還約好之後要互通有無。
她本以爲這是人脈積累的開始,但沒曾想卻是她被 " 薅 " 的開始。認識沒兩天,對方就開始給她打電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推銷各種産品,她當時正好缺一份意外險,就順勢在同學那買了。
而這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讓她陷入了被追着逼單的漩渦," 不給你老公來一份嗎?"" 幫忙給你們公司牽個線呗 "..... 對方随時随地、花樣百出。畢竟對他們而言,青羽是相當高效、精準的資源。
吃了這一塹,青羽對班裏所有保險背景的人,都敬而遠之起來。但這沒有讓她逃離被 " 騷擾 "。
随着大家越來越熟悉,每個人都不裝了。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找青羽要一些上市公司的淨值等核心資源,青羽雖然覺得 " 這也太不客氣了 ",但爲了釋放誠意,基本上都會推給對方。
可當她有業務涉及到别人服務的領域,求過去時,卻被直接拒絕了。幾次下來,她這才意識到隻有自己有來有回,人家都隻想白嫖。
事情到這裏,青羽本想就當 " 肉包子打了狗 ",以後都不搭理即可。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每天求内推工作、介紹對象等隻有想不到,沒有他們說不出口的消息,還是絡繹不絕。
這麽看下來,30 萬的 MBA 讀完,職業生涯不進反退,渴望的圈子近乎 " 雞肋 ",還倒貼了一份保險錢。
青羽不止一次調侃,沒想到自己唯一融入的竟然是 " 保險圈 "。
(文中人物均爲化名,特别感謝博主 " 一枚梅梅 "" 勇闖天涯的哥哥 "" 宅宅撿鋼镚 ""Tech 小姐姐 Rocket"" 七七玩轉廣州 " 對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