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灘太古裏,新地标早已湧現:一座會「生長」的華爲旗艦店,也已破土而出。
流動,城市的特征。
無論是遷移的居民,還是城市的訪客,抑或是通勤的個體,城市的商品、服務、活動都成爲了引導城市流動的方向标。不論走法如何,總會有對應的目的地可以抵達。
這是莫妮卡 · 史密斯在力作《城市、演化、人》中的解讀。其精彩地演繹了當代看似繁華亂眼的都市生活背後不變的群體特質。
然而,并非每個目的地都能準确表達一座城市積累的文化與腔調。找到地标、找到那座專屬的城市客廳,或許是個體來到一座城市的終極任務。
上海前灘太古裏,新地标早已湧現:一座會「生長」的華爲旗艦店,也已破土而出。
不斷「生長」的殿堂
莖葉、自然與成長——這是第一眼看到前灘太古裏旗艦店的直觀印象。從門店外部看去,樹葉與闆狀的外立面,與巨幕玻璃共同勾勒出一座莖葉破土而生的宮殿。
葉片形狀的外立面牆,順着象征樹幹的圓柱自然過渡,和内部覆層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仿佛一顆正在生長的植物。而中庭巨大的樹狀圓柱,則和外部的葉片,更将自上而下地将整個門店的采光視野進行統一,完整诠釋了從種子生長,到成爲樹木的不同生命階段。
除此以外,構築旗艦店的材質也是新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UHPC)。此前被阿布紮比盧浮宮、卡塔爾國家博物館等知名建築所采用,與單價超過百萬的超級玻璃幕牆構造出了一個别具一格的城市地标。智能系統與可回收的各類材料,爲這座地标增添了幾絲可持續色彩。
華爲天然帶有的科技基因也在其中得到了演繹。在樹狀圓柱周圍觸摸植物,即可聆聽自然界的聲音,并且可以用手機掃描的方式,看到一棵 AR 許願樹。
當顧客沿着圓柱旁的旋轉樓梯蜿蜒而上時,又隐喻着科技向上的生生不息。恰如操盤的荷蘭 UNStudio 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在現場表示,設計靈感源于「種子生長」。作爲品牌旗艦店的商業性,上海獨特的多元強調以及追逐自然的樸素追求,最終讓種子發芽生長。
華爲旗艦店設計與建成的本身,就是自然與技術、流程與體驗的耦合碰撞。據其介紹,僅外立面設計就耗時 2 年,造價超過 2000 萬。經由樹形算法模仿植物生長過程進行推算,曆經超過 50 稿,最終完成比例與旋轉的協調,創造出真正符合生長階段的葉片形态。
這種生長的概念不止外觀,更是整個華爲旗艦店的業态整合。有别于傳門店專注在手機、平闆等消費電子産品類目,升級後的華爲旗艦店更像是整個華爲科技生态的集中展示。
新品展示、影音娛樂、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全屋智能體驗、休閑咖啡——華爲産品與消費者生活之間的關聯,被劃分的空間場景與聯動的智慧功能解構。消費者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随心選擇體驗區域,在這家旗艦店找到「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以全屋智能與智慧出行爲例,旗艦店二樓的全屋智能區域,還原了日常家居中的真實客廳、餐廳場景,華爲網關連接各個智能設備下的智能生活,一觸可得;一樓的智慧出行區,消費者可以體驗到的是如 SUV 問界 M9 等鴻蒙智行聯盟帶來的智能汽車颠覆性改變。
可以說,華爲在前灘太古裏旗艦店爲用戶展示的,不隻是消費與購物,更有前衛生活方式和智能互動體驗的全面展示。據了解,前灘太古裏旗艦店首創的「IN REAL LIFE」區,并非尋常賣場陳列式的展示,而是将辦公、家居等常見生活場景融入到門店場景,消費者可以在此小憩,并在華爲的手機、平闆、一體機等産品環繞中随意體驗,科技帶來的便利。
從前灘太古裏店開始,華爲旗艦店有了重塑品牌線下對外叙事邏輯的思路。一方面是跳脫出消費購物的單一屬性,将上述各類華爲生态以場景來統一展示,爲用戶提供新的體驗。另一方面,選址落在高端商業地産,首次毗鄰路易威登、愛馬仕等全球奢侈品牌。在地标屬性之外,華爲以一種融入上海在地文化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品牌已具備的高端基因。
獨屬于上海的華爲記憶
選擇前灘太古裏,更像是一次雙向認可。前灘太古裏是太古集團旗下太古地産開發的太古裏系列,在國内一直是高端商業地産的代名詞。對于太古地産而言,一個項目從拿地勘察,到建設開發,再到最後開業運營,往往要經曆數年甚至十年之久。
這也是爲什麽,太古地産并不會盲目追求入駐商戶的數量,而是将其作爲一個社區的整體來打造,持續向周邊輻射自己的影響力。因此,并非所有的品牌都能輕而易舉的入駐,而太古與大部分入駐品牌的漫長租約足以證明:雙方需要具備一緻的價值觀與長期視野。
排隊等待是基礎,磨合協商是常态,前灘太古裏的華爲旗艦店同樣如此。從最初談判到如今落成就耗時五年。前後設計方案的确認與實際建造,華爲與太古也經曆了大量的溝通。
其中既有太古對于華爲作爲高端品牌的認可,在衆多重奢品牌之間,旗艦店性質的品牌選擇必然是慎之又慎。與此同時,也有華爲對于太古堅持多元體驗的尊重。華爲旗艦店的傳統理念,從過去追求簡約和直觀展示,到今天打開了從更多維度服務消費者的思路可能性。
最爲直觀的例子是寵物友好,這是前灘太古裏的一個鮮明标簽。而前灘太古裏華爲旗艦店,也是其體系内首個提供獨立寵物休息區的個體。
華爲零售店面設計開發總監 CHIENG JOSEPH 在現場對 36 氪表示,華爲旗艦店在城市裏的核心角色,依舊保持着城市客廳的身份,這與上海南京東路華爲旗艦店的定位也是延續的。「城市客廳之外,更是一座品牌殿堂。」除此以外,他也希望華爲旗艦店成爲用戶與「更大的世界相連」的入口。
除了智能生活體驗,華爲旗艦店還會以「華爲學堂」的形式舉辦系列免費實踐課程,并承擔開放交流空間,囊括産品、影像、設計、健康等等共計 8 類。甚至于,旗艦店會成爲一個樞紐接點——華爲希望借助旗艦店的社區氛圍與開放空間,以 HUAWEI TALK 的方式邀請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大咖與廣泛用戶進行鏈接與交流。
CHIENG JOSEPH 認爲,前灘太古裏華爲旗艦店的升級是一種必然。打造一個全新城市交流空間,是華爲品牌對外叙事的新表達,也是對于用戶體驗升級的入口。
對于上海而言,這座旗艦店的出現,成爲了都市景觀中又濃墨重彩的一筆。上海的獨特魅力無需贅述,摩登、時尚、融合的标簽,散布在各個繁華的都市景觀中,成爲城市浪潮的引領。
一座既有格調又有溫情的城市,會擁有怎樣的城市客廳?
曾經,華爲在南京東路打造的旗艦店,提供了一種延續傳統與科技平衡的思路。而在前灘太古裏,一種能夠輻射更廣範圍的形态得以出現。帶着「暖」意的科技體驗,讓技術不再是冰冷的産品陳列,而是可以嵌入到真實生活的助力。
人們彙聚于此,感受科技變革,更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與朋友、陌生人産生聯接,解鎖别樣的生活方式。一份獨屬于上海的華爲記憶,由此而建立。
流動的城市,共享的智慧生活
這份記憶帶着溫度。
在前灘太古裏的華爲旗艦店,消費者體驗的維度被無限拉寬,不僅是産品介紹與售後等常規方面,更帶着品質與溫度。每一位店員,經過層層選拔且嚴格訓練,既是産品專家,也是多才多藝的生活家。我們可以将其理解爲用戶在體驗華爲的帶領者。這些帶領者的綜合定位,更像是一位名爲華爲的生活方式「顧問」,而非單純推銷産品的「銷售」。
無論是陳列還是空間布局,消費購物都隻是用戶體驗的其中一部分。華爲旗艦店想要是将會囊括售後、用戶服務等多種特色服務,試圖打造成一個華爲用戶的「聚集地」。
此前,華爲宣布旗艦店将全面升級。将旗艦店打造爲結合各個城市的地标性建築的公共栖息地。這恰恰應證了前面的說法——升級後的旗艦店,不僅是華爲自身的品牌殿堂,更是消費者的城市客廳,一個可以開放交流的生活空間。而在這座城市客廳裏,華爲正在力求用暖心、實在、差異化的特色服務不斷加深與用戶的情感聯接。
未來,升級後的華爲旗艦店也将走入更多的城市。不僅是對陌生城市的拓荒和已有城市的簡單升級,更多是針對每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風韻,打造更能嵌入到本地文化的真實地标。就 CHIENG JOSEPH 的說法便能看到華爲對于這一空間載體的思考," 華爲旗艦店的升級,并非單純的複刻範式,而是想要追求「一城一設計」,真正能夠與城市本地共同生長的建築 "。
城市流動之中,由此便産生了一份帶着溫暖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