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車百智庫,作者|程鴻鶴,編輯|阿峰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正燒到動力電池市場。
近日,據媒體報道,甯德時代推出 " 锂礦返利 " 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内容爲,2023-2025 年,主機廠按核心原材料碳酸锂價格聯動方式采購電池,年底結算時,客戶采購的 50% 的電池明确按碳酸锂 20 萬元 / 噸計算,另外 50% 是市場價格結算。
但如果想要參與此方案,車企需要的代價也同樣不小:3 年内甯德時代供貨比例不低于八成,且第 4-5 年供貨量不低于前一年,并需支付一定比例預付款。據悉,甯德時代與蔚來、理想、極氪等車企正在探讨這一模式。
這則消息就如一石激水,驚起了一片漣漪。甯德時代股價在 2 月 17 日當天大跌 5.19%,天齊锂業、贛鋒锂業股價分别下跌 2.58%、1.54%;經過一個周末的發酵,2 月 20 日,中創新航、億緯锂能、國軒高科接力跳水,跌幅皆超 5%。
新能源汽車行業,苦 " 貴電 " 久矣。此次降價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次價值回歸?還是甯德時代用價格戰加固市場份額的一場陽謀?對于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來說,動力電池價格的跳水又會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這些都是本文緻力于回答的問題。
锂價失速
" 有‘锂’走遍天下,沒‘锂’寸步難行 ",這句 " 戲言 ",成爲 2022 年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個縮影。
2022 年 ,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一路狂飙,動力電池市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産量 545.9GWh,累計同比增長 148.5%,累計銷量達 465.5GWh,累計同比增長 150.3%。
上遊原材料階段性的供需錯配加之資本的惡意炒作,推動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不斷創出曆史新高。
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2022 年,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一度高達約 60 萬元 / 噸,并長期處于高位震蕩态勢。盡管年末價格有所回落,電池級碳酸锂 2022 年均價仍達到 48.1 萬元 / 噸。而在 2021 年初,這個價格僅爲每噸 5 萬元左右。
" 上天 " 的锂價讓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中上遊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相關業績預告,甯德時代 2022 年預計淨利潤将達 291 億— 315 億元,同比增長 82.7% 至 97.7%。" 锂礦軍團 " 的盈利表現更爲誇張:2022 年,天齊锂業預計淨利潤 231 億元 -256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 10 倍;而融捷股份預計實現淨利潤 22 億元至 26 億元,最高預增超 37 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絕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還在爲盈利掙紮。
蔚來創始人李斌說:" 動力電池漲價太快,看不到下降趨勢,本來想扛一扛,迫不得已漲價。"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吐槽:" 車企在給甯德時代打工 "。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更是措辭嚴厲地呼籲:" 依法開展對于反暴利行動,堅決打擊個别企業的原材料囤積和炒作,整治電池行業亂象。"
2022 年下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終于開始松動。進入 2023 年,更呈現加速下跌趨勢。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2 月 27 日,電池級碳酸锂跌 5000 元 / 噸,均價報 40.25 萬元 / 噸,據最高點跌幅超過 30%。
值得一提的是,40.25 萬元 / 噸的價格可能并非是最低點。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 2023 ) 專家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計,2023 年,新能源汽車增長率從接近 100% 降到 30%-40%,動力電池增長率大概會降至 75% 左右。
歐陽明高認爲,總體來看,動力電池需求的增長率會下降,上遊原材料需求緊張的局面會大幅緩解。他預計,2023 年下半年,碳酸锂價格将降至 35 萬至 40 萬元/噸;爲保證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較爲合理的價格平衡點可能在 20 萬元/噸左右。
未雨綢缪
事實上,锂價重回理性是一個必然結果。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锂礦儲存超過 1 億噸。長期看,锂資源儲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 白色石油 " 不會成爲新能源發展的長期約束條件。
歐陽明高表示,從供給側看,現在以澳大利亞爲代表的锂礦石開采産能已經提速;長期看,锂資源儲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2050 年前後,原始礦産資源和回收資源的供給量将達到相當水平;更長期來看,回收資源将逐步完全替代原始資源需求。
锂作爲工業金屬,呈現出的是較明顯的周期性,锂價變動更多的是行業下遊需求變化與供給産能的出清、釋放循環的過程。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推動下,2015 年,電池級碳酸锂價格就曾啓動一輪漲勢,最高價一度接近 20 萬元 / 噸。但随着産能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疲軟,自 2018 年 2 月份開始,電池級碳酸锂價格就觸頂下跌,一跌就持續了約 2 年之久。2020 年 4 月,電池級碳酸锂價格跌至約 4.6 萬元 / 噸。
當時,锂價的突然下跌讓那些瘋狂擴張産能的企業猝不及防。" 大企業囤貨不敢超過兩天 "" 現在锂礦都在甩賣 "...... 一些企業難以承擔大舉擴産導緻的高額債務壓力,不得不選擇出局。
而當下,随着全球锂礦産能加速釋放,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放緩,動力電池上下遊供應的錯配已不明顯,電池級碳酸锂這一輪漲價潮已經見頂。
更關鍵的是,持續高企的锂價破壞了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生态:動力電池成本上升抵消了車型終端的盈利空間,緻使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盈利能力較差,深陷虧損泥潭。
特别是 2022 年,特斯拉率先打響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其他新能源車企被迫降價應戰,這讓它們本就羸弱的盈利能力再一次雪上加霜。" 上遊、中遊吃肉,下遊車企連湯都喝不到 ",如果生态遭受到了破壞,整個産業鏈都在劫難逃。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辦公室中,曾經挂着四個大字:賭性堅強。但此次甯德時代的降價,似乎更像是經過了缜密的計算,而非一次豪賭。曾毓群顯然明白,锂價下跌已是大勢所趨,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
車百智庫認爲,對于甯德時代來說," 锂礦返利 " 計劃有兩大訴求。
其一、鎖定長期訂單。
"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三十六計》裏有一計,叫 " 李代桃僵 ",意思是當局勢發展到不得不遭受損失的時候,要舍棄局部的利益,以求換得全局更大的勝利。
在互聯網行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激烈交鋒,餓了麽和美團的補貼大戰,拼多多的 " 百億補貼 ",很多品牌都在用補貼換市場份額。與 C 端用戶相比,B 端用戶對于價格更加敏感,價格戰的策略往往更加有效。
億緯锂能在 2 月 20 日的投資者調研中透露,公司已經在運行和運行比較成熟的基本上有三種定價方式:第一種是價格聯動模式(即價格與主材聯動);第二種是定價返利模式(即确定一個價格,年底按照碳酸锂價格的變動情況進行返利);第三種是全年鎖價模式(即按照一口價的方式把一年的價格确定下來)。這也是動力電池行業較爲普遍的三種定價模式。
此前,甯德時代主要推行價格聯動模式," 大宗物資價格 + 加工費 + 利潤 " 構成了甯德時代的電池價格,加工費則根據規模效應與效率提升逐步遞減。
但此次 " 锂礦返利 " 計劃的野心顯然更大。這個計劃的核心是,用超低價誘惑車企鎖定超長期訂單,博取更多的 " 未來銷量 ",并用規模分攤成本。
具體來看," 锂礦返利 " 提出,要想享受碳酸锂 20 萬元 / 噸的低價,需要 3 年内甯德時代供貨比例不低于 80%,且第 4-5 年供貨量不低于前一年,并需支付一定比例預付款。
20 萬元 / 噸的價格不到電池級碳酸锂現行價格的一半,對于普遍陷入虧損的新能源車企而言,誘惑性可想而知。但車企要想享受低價,就必須保證未來幾年從甯德時代大量采購電池。通過這種以價換量的方式,甯德時代意圖将未來 3 年的訂單提前收入囊中。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鎖定長期訂單也是甯德時代一以貫之的策略,以價換量隻是方式之一。
據不完全相關統計,2021 年至今,甯德時代分别投資極氪汽車、阿維塔汽車、哪吒汽車、奇瑞汽車、愛馳汽車、北汽藍谷等。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簽訂戰略合作等方式,甯德時代與多家車企深度綁定,長期訂單也就源源不斷了。
其二、築起價格護城河。
當下,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與初創期相比,行業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市場規模同步擴大,但行業較高的利潤也讓競争對手迅速增加,競争壓力不斷增大。一個産業的高速發展階段,也是價格戰相對頻發的階段。
" 家裏有礦,降價不慌 "。近年來,甯德時代不斷 " 買買買 ",對上遊主要資源進行全面布局,供應鏈保障能力較強。用更通俗的話說,甯德時代不但影響蛋糕的分配,也影響蛋糕的生産,能以更低的成本拿到上遊原材料。
總的來說,此前,甯德時代攻城略地靠的是技術創新以及産品的穩定性,價格并非是絕對優勢。當下,甯德時代則打出了降價牌,意圖築起價格護城河。這意味着,整個行業悶聲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複返,行業競争将進一步趨向白熱化。
蜜糖還是砒霜?
動力電池價格左右着行業發展的天平,而甯德時代的 " 锂礦返利 ",無疑推倒了行業變革的 " 多米諾骨牌 "。" 锂礦返利 " 是蜜糖還是砒霜?處于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不同角色的企業感受可能并不相同。
對于動力電池上遊的原材料企業來說,降價是必然趨勢,但甯德時代的這一舉措讓降價的進程陡然加速。
2022 年的國内動力電池市場,甯德時代一家的市場份額就占據 48.2%,具有較強的話語權。有消息稱,甯德時代已經向上遊廠商提出了要求降價 10% 的要求,上遊廠商降價也是大概率的選擇。
特别是對于一些囤積居奇、哄擡價格的原材料供應商和中間商來說,虛高的價格終将失去市場,回歸有序競争是必選項。
對于車企來說,是否接受 " 锂礦返利 " 計劃則或許是一個 " 兩難 " 的決定。
一方面,碳酸锂 20 萬元 / 噸的價格極具誘惑力。對于正被特斯拉攪的焦頭爛額的車企們來說,如果接受了 " 锂礦返利 " 計劃,對于短期盈利能力和産品競争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但另一邊,此前,一衆主機廠曾分别通過投資電池廠、尋找 " 二供 "" 三供 " 等方式 " 逃離甯德 ":長城孵化了蜂巢能源,大衆選定了國軒高科,蔚來、理想、小鵬注資欣旺達 ...... 還有車企幹脆自研起了電池,意圖 " 去甯德時代化 "。
如果車企選擇了 " 锂礦返利 " 計劃,甯德時代将長期占據車企 80% 以上的供貨比例," 二供 "、" 三供 " 很大程度上将不複存在。車企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甯德時代通過價格補貼的形式先占領市場,等到市場集中度提升後再提高價格,車企将會進一步失去議價能力。
以蔚來爲例,近日,蔚來被曝出計劃在合肥建設第一座電池工廠,規劃産能爲 40GWh。該電池廠将生産 46 系列大圓柱電池,可爲大約 40 萬輛長續航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如果蔚來接受 " 锂礦返利 " 計劃,該電池廠的産能如何消化将成爲問題。
對于二三線動力電池廠商來說,價格戰或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硬仗。正如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副院長、《電車商業研究》創始人顧國洪所言,需要盡快建立自己從礦産資源、主要原材料、供應鏈到關鍵客戶的核心生态圈,要不很難生存下去。
全文參考:
[ 1 ] 《甯德時代 " 锂礦返利 " 計劃的野心與風險》、經濟觀察報、周菊
[ 2 ] 《甯德時代推出返利計劃之我見》、電車商業研究、顧國洪
[ 3 ] 《" 砍價大師 " 曾毓群》、巨潮、謝澤鋒
[ 4 ] 《瘋狂的石頭:锂價曆史新高後去向何方》、每日經濟新聞、胥帥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