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下網商,作者 | 楊潔
賣鍋,能有多大的想象力?這門聽上去并不 " 性感 " 的傳統生意,卻即将誕生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廚具品牌卡羅特有限公司(Carote Ltd)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拟在港交所主闆上市,法國巴黎銀行、招銀國際爲聯合保薦人。
單看名字,不少人會認爲卡羅特是一個進口品牌,其實,它是由一家總部位于浙江杭州的企業負責産品設計和生産銷售的。
這個成立于 2007 年的品牌,脫身于浙江金華永康産業帶,從貼牌代工起家,而後轉型推出自有品牌,目前公司的産品包括:不粘鍋、鑄鐵鍋等炊具,刀具、砧闆等廚房器具,玻璃杯、馬克杯等水具,以及空氣炸鍋、電煮鍋等小家電,單品價格大多在百元左右。依靠着豐富的産品 SKU(最小存貨單位),2023 年,卡羅特的年營收超 15 億元。
卡羅特背後的掌舵人,是一對 " 創二代 " 夫婦——章國棟和呂伊俐。2011 年前後,兩人分别從父輩手中接棒,從銷售和産品做起。走過近二十載,卡羅特正式完成新老一代交接。
相較于蘇泊爾、康巴赫、九陽、愛仕達等耳熟能詳的品牌,在國内市場,卡羅特并沒有那麽強的知名度,但其出海之路,卻走得意外順利。目前,卡羅特海外營收占比近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IPO 前夕,卡羅特進行了兩次突擊現金分紅。2022 年宣派股利 5000 萬元,于 2023 年分派,2024 年 3 月宣派股利 1 億元,兩次大手筆的分紅,持有公司超過 98.6% 股權的章國棟和呂伊俐夫婦,或将成爲最大受益人,這也引發了不小的質疑聲。
" 套現 " 背後,卡羅特的業績表現、盈利能力究竟如何?
從貼牌代工到自有品牌,八成收入來自境外
複盤卡羅特的發展曆程,會發現其經曆過兩次重大的戰略轉型。
創立之初,和大部分江浙地區的外貿工廠類似,卡羅特主要爲海外品牌提供 OEM(代工生産)服務,2013 年,卡羅特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轉而嘗試 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業務,爲國際品牌設計、開發和制作定制廚具産品。
2016 年,是卡羅特品牌頗具裏程碑意義的一年。在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卡羅特開始 " 自立門戶 ",推出了獨立品牌 " 卡羅特(CAROTE)",開始進軍線上零售。
招股書顯示,2021 年至 2023 年,卡羅特的營業收入分别爲 6.75 億元、7.68 億元、15.83 億元;毛利分别約爲人民币 1.27 億元、2.75 億元、5.65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3170 萬元、1.09 億元、2.37 億元,呈連續增長趨勢。
從主營業務來看,公司收益主要來自于自有品牌業務和 ODM 業務,其中,自有品牌業務是卡羅特的主要收入支柱。報告期内,品牌業務營收從 2021 年的 2.83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5.31 億元,再到 2023 年的 13.80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 120.7%。三年間,卡羅特分别推出 520 個、1305 個及 1374 個 SKU 的自有品牌産品。
相比之下,報告期内,ODM 業務收入則由 2021 年的 3.9 億元減少至 2023 年的 2.0 億元,占比由 58.1% 大幅下降至 12.8%,通過與更多電商平台(如亞馬遜、天貓、沃爾瑪等)的合作,如今卡羅特收入的重心已經從 ODM 業務轉向自有品牌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其品牌業務的絕大部分營收來自于海外市場。2016 年推出自有品牌後,卡羅特開出第一家淘寶店,但彼時,廚具、小家電線上零售市場激戰正酣,無論是品牌力還是運營經驗,趕了晚集的卡羅特都不具備絕對的競争優勢。于是,卡羅特便将目光投至海外。
" 我們錯過了登上淘寶的先發優勢,不想再錯過線上‘開荒階段’的東南亞(市場)了。" 在媒體報道中,卡羅特 CEO 章國棟這樣表示。2019 年,卡羅特大力擴充跨境業務,在他來看,借助各類電商平台打入海外市場,是一張 " 補買 " 的車票。
按平台劃分的品牌業務收益明細,圖源 卡羅特招股書
目前,在國内,卡羅特主攻天貓、京東等渠道;在國際市場,卡羅特的步子邁得更大,相繼布局了亞馬遜、沃爾瑪、樂天、Qoo10、Shopee、Lazada 等主流渠道。
在海外市場中,卡羅特在美國市場的表現最爲亮眼。2023 年,品牌在美國的收益達 7.4 億元人民币,占同年品牌業務總收益的 53.6%。在亞馬遜美國站,卡羅特霸榜最暢銷的廚房炊具套裝榜單前三,其中 79.9 美元(約合人民币 576.8 元)的白色不粘鍋和平底鍋 10 件套組合,月銷顯示過萬件。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22 年,按零售額計算,卡羅特在中國、美國、東南亞及日本的在線炊具行業中排名前五。招股書披露,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卡羅特公司在中國内地以外市場的收益分别爲 5.037 億元、4.915 億元及 12.556 億元,分别占總營收的 74.6%、64% 及 79.3%。
" 低價 " 搶占線上市場,能否繼續突圍?
在小紅書及社交平台上搜索 " 卡羅特 ",不難發現," 性價比高 "、"ins 風 "、" 顔值高 " 的确是多數消費者購入的主要原因,以不粘鍋爲例,市面上的主流品牌産品價格帶約爲 100 元 ~500 元不等,在卡羅特天貓官方旗艦店中,銷量第一的不粘鍋,價格僅爲 89 元 ~149 元。
報告期内,卡羅特整體毛利率分别爲 18.7%、35.8%、35.7%,其中,品牌業務毛利率分别爲 37.6%、45.9%、39.2%,針對核心業務毛利率的波動,公司回應稱,爲吸引更多客戶及維持競争力,企業對部分産品的定價進行了調整。
更通俗的理解是,企業爲了争奪市場份額,主動采取了 " 以價換量 " 的策略。
在銷售和研發方面,近三年,卡羅特銷售開支從 5670 萬元增長至 2.45 億元,而研發費用僅爲 1810 萬元、2080 萬元和 3590 萬元。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預計截至 2027 年全球在線廚具市場規模将達緻 215 億美元,2022 年至 2027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 8.3%。《天下網商》觀察到,國内廚具市場上,ins 風餐具、琺琅鍋、煮蛋器、迷你電飯煲、空氣炸鍋等廚房器具開始逐步占領年輕人的廚房,年輕消費者購買廚具,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疊加了精神需求,例如增加生活儀式感、與家庭裝修風格匹配等。
在海外市場,由于飲食習慣差異,國外消費者的廚房烹饪用具比較多元化,但海外品牌廚具市場産品價格高、單品分散,供需端的不平衡,爲不少中國品牌創造了發展的機遇。
炊具龍頭蘇泊爾、愛仕達、九陽相繼登陸資本市場,試圖圈定更多消費者的同時啓動出海嘗試;摩飛(Morphy Richards ) 、康巴赫、EUNA、卡羅特等網紅鍋具品牌則主要争奪新消費人群;部分廚具企業在供應鏈端整合,揚起 " 白牌 " 餐具出海的風帆。
廚具賽道日益擁擠,傳統品牌與新銳勢力交鋒不斷,想要持續保持競争優勢,卡羅特仍需披荊斬棘。
" 創二代 " 夫婦聯姻接班,上市前緊急分紅 1 億
盡管商品遠銷海外,但從股權結構看,卡羅特是一家極爲典型的産業帶家族式企業。
目前,章國棟在公司任職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呂伊俐則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産品官,兩人共持有公司超 98.6% 的股權。
兩人的股份,大多來自于 " 繼承 "。卡羅特公司的前身,是 1992 年的永康市特牌電器有限公司,創始人爲李惠平和章之慧。基于此前多年的合作基礎,兩人再次攜手創辦了卡羅特有限公司,而呂伊俐正是李慧平的女兒,章國棟則是章之慧的兒子,兩家聯姻後,李惠平和章之慧将名下企業及股權,分别轉移給自己的 " 接班人 "。
不同于上一輩人的創業理念,章國棟、呂伊俐看到了品牌出海的機會點。在海外留學期間,兩人察覺到海外鍋具市場痛點:市場需求量大,品牌溢價高,這也奠定了卡羅特從傳統外貿到出海的基礎。
" 創二代 " 夫婦大刀闊斧求變的腳步,并未就此停下。2022 年,卡羅特宣布轉向外包和輕資産模式,除了直接采購的産品塗料外,其他原材料均由制造商采購。
家族企業特有的經營管理體制,的确讓卡羅特覓得了騰飛的契機。但随着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卡羅特同樣有着不少家族公司面臨的問題——關聯交易、分紅再上市,募資後用于投資補流等。
2016 年,卡羅特爲創始人表兄弟控股的信傑工貿擔任擔保人,信傑工貿前後借款近 1939 萬元,然而,由于經營不善,信傑工貿未能償還貸款,作爲擔保人,卡羅特不得已代爲償還;2021 年,卡羅特向呂伊俐近親控制的時集美公司提供 400 萬元免息貸款……
卡羅特申請上市後涉及上億資金的緊急分紅,也引發了不小的質疑聲。招股書披露,本次 IPO 募資明确了五項募資用途,其中一項用途便是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這一用途,先分紅再募資補流的動作,也讓市場出現質疑聲。
抓住本土制造的跨境風口,卡羅特在海外市場擊中了消費者需求,依靠電商平台,走出了一條快速增長之路。在此基礎上,卡羅特能否繼續成長爲一個全球知名的廚具品牌,實現成功上市,還有很多挑戰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