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快刀财經,作者 | 朱末
什麽是當代小學生的社交 " 頂流 "?答案讓人大感意外。
不是碰一碰交好友的小天才手表,也不是種類繁多的聯名文具,而是印着不同奧特曼姿勢的一張張小卡片,隻要成功對上 " 換卡 " 暗号,就能快速融入圈子。
無論是在學校周邊小賣部,還是商場玩具店,這種撲克牌大小的奧特曼卡通常都會擺在入口顯眼 "C 位 "。在成人眼裏沒什麽區别的卡片,在孩子眼裏每張都算的上獨一無二,根據上面印有的類型和等級,決定着卡片的攻擊力和技能屬性,想要得到稀有卡,就得不停買買買。
孩子 " 氪金 ",家長買單。有媒體報道稱,在奧特曼卡上花費萬元左右的隻能算一般愛好者,超過十萬元的算是行家,花費上百萬元的才能被稱爲 " 卡王 "。
但即便是卡王,也湊不到 " 光之信仰 "。去年 8 月,一條 " 家長花 200 萬給娃集奧特曼卡沒集齊 " 的新聞曾引發輿論熱議,要知道,200 萬足以在三線城市全款買套房,當這個數字跟紙卡片聯系在一起,足以挑戰成年人的心理底線。
與之對應的,是賣卡牌的公司都賺翻了。據相關媒體報道,早在 2020 年,獲得奧特曼 IP 卡牌授權的浙江卡遊動漫有限公司,營收就高達 30 億元,保持着每年利潤超 100% 的增長。然而,頗爲玩味的是,這種能掀起 " 血雨腥風 " 的卡牌,單張成本僅七分錢左右,堪稱 " 鈔票收割機 "。
商家瘋狂賺錢,目标群體還是小學生,家長們坐不住了。從收藏到競技,越來越多的孩子爲了得到更高階的卡片,難以自控沉迷上瘾,甚至發生 " 偷竊 " 行爲。而奧特曼卡片的 " 博彩 " 性質和 " 盲盒 " 玩法,也讓不少家長将其定位爲 " 毒瘤 "。
一面召喚精神力量,一面印着财富密碼,被推上風口浪尖的 " 奧特曼卡 ",正走向冰火兩重天。
奧特曼的中國生意,小卡片的 " 鈔能力 "
人到中年,最幻滅的不是發際線越來越高,而是奧特曼正在 " 毒打 " 你的孩子。
誰能想到,在水浒卡、妖怪牌逐漸化爲時代眼淚的今天,橫空出世的奧特曼卡居然一躍成爲卡遊界的新王,繼而成爲小學生們的社交硬通貨,
說起來,奧特曼也算是資深老 IP 了。1963 年,日本導演圓谷英二創立同名工作室,并在 3 年後推出的《奧特曼》系列電視劇,将變成超人的奧特曼首次搬上熒幕。此後,這個來自于宇宙 M78 星雲的 " 光之國 " 奧特曼家族,一路從日本火到了全球。
演變至今,除了初代、賽文、迪迦等老派角色,還有特利迦、賽羅等新生代奧特曼不斷加入陣營,劇集的主題也涵蓋了社會、科技與人的關系。正因如此,奧特曼才會超越時間與空間限制,成爲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然而,誰能想到,許多年後的中國,一群小學生居然是通過小卡片來認識不同奧特曼的。隻要擁有一張高等級的奧特曼卡牌,就能享受到集體崇拜的 " 高光時刻 ",于是,填滿一本集卡冊,成爲許多孩子的夢想。
最早察覺到奧特曼中國版權這一 " 金礦 " 的,是一家叫做新創華的公司(前身爲上海世紀華創文化形象管理有限公司),2001 年,新創華獲得了《迪迦奧特曼》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代理權。
新創華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即把自己代理的版權,再授權給國内想使用奧特曼形象的各種機構,其中就包括靠賣奧特曼卡牌,賺得盆滿缽滿的 " 浙江卡遊動漫有限公司 "(簡稱 " 卡遊動漫 ")。
卡遊動漫雖是一家 2018 年才成立的新秀公司,但卻靠着奧特曼卡很快就實現了異軍突起,創始人李奇斌也從破産邊緣,實現了财富自由。
現在,卡遊動漫不僅擁有奧特曼等國内外 70% 以上的動漫 IP 授權,更是占據國内奧特曼卡牌市場 90% 以上份額的大玩家。在天貓和京東,排名靠前的商家在售的産品基本都來自卡遊動漫。
除了線上,線下卡遊動漫也擁有 100 多個經銷商,産品遍布全國 30 多個城市文具店和小賣店,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卡遊也已經開設了 19 家旗艦店,以卡包随時拆的形式售賣。版圖之大,野心之盛,可見一斑。
雖然卡遊未曾公布過自己的盈利情況,但據業内人士透露,卡遊 2020 年營收金額爲 30 億元,淨利潤超 10 億元,2021 年淨利潤則達到 15 億元。
與巨大利潤形成對比的,是卡牌低廉的制作成本,即便是工藝更複雜的稀有卡片,每張的成本也不超過 1 毛錢。
即便如此,也抵不住學生黨們對它愛的深沉,欲罷不能。那麽問題來了,超強的 " 吸金 " 能力背後,小小的奧特曼卡爲何讓人 " 上頭 "?
一入卡牌 " 深似海 ",環環相扣瘋狂氪金
事實上,奧特曼卡片的初始入手門檻并不高——一包的價格有 2 元、5 元、10 元等,價格不同,抽到所謂的有珍藏價值的稀有卡概率不一,簡單來說,價格越高等級越高。
乍看很好理解,但真正玩起來,裏頭的學問就比口紅色号還要深了。首先,奧特曼卡牌有着密集的等級劃分,光是卡遊旗下宇宙英雄奧特曼系列中,就包括多達 23 種等級,從低稀有度的 R 卡、SR 卡一直到高稀有度的 SP 卡、XR 卡。
▲奧特曼卡牌等級分布
此外,相應稀有度的卡片又有橫卡、劇情卡、半閃卡等不同分類,閃卡和簽名卡還有不同的外觀包裝。再者,它們的版本仍在不斷地更叠出新,除了經典版外,還有豪華版、星雲版、等,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卡外有卡,無窮盡也。
而奧特曼卡牌又主要分爲兩種玩法:收藏和對戰。但不管那種玩法,盡頭都是搞到更多稀有的卡牌。這看起來也沒什麽新鮮,孩子們缺什麽卡牌,直接買就是了。
但商家的騷操作就在于,穿插了一個 " 盲盒 " 的環節——想要的卡片并不能輕易到手,必須通過開盲盒或和其他玩家(一般是同學)交換獲得。商家還會 " 溫馨提示 " 整盒購買中獎概率更高,所以孩子們習慣整盒整盒地買,且樂此不疲地重複購買。
讓家長恨得牙癢的是,一整盒裏往往隻有一兩張是有用的,大部分是等級低、重複的 " 廢卡 ",孩子們會當場扔掉或撕毀。爲此,售賣點還會設置專門的廢卡回收桶,用來回收孩子丢棄的嶄新卡牌(算盤不要打的太精明)。
關鍵還在于,奧特曼卡牌種類繁多,且每種等級的卡牌不是一張,而是一套或幾套,全部搜集才是一副完整牌面,随着搜集到的卡片越多,越無法容忍 " 缺牌 "。
套路到這裏還沒結束,商家還會升級玩法。每到周年節慶或特殊節點,就會推出限量版卡牌,限量版采取會員制銷售模式,想買得先交錢或消費滿一定額度,才能成爲會員。
除此之外,還有周邊的周邊,比如用于收集卡牌的卡冊,甚至還出了紀念币。按照這種邏輯,隻要商家無止境地推出不同款稀有卡牌,那麽這個盲盒,孩子就會一直開下去,錢當然也會一直花下去。
偏偏這還是個沒法叫停的 " 循環圈 "。設想一下,當全班同學都在玩卡牌,一個不玩卡牌的孩子,可能真的交不到朋友,或被隐形 " 孤立 "。
最重要的是,奧特曼卡牌還有對戰模式。對戰雙方根據卡牌上的數據排兵布陣,勝方可以繳獲敗方的卡牌。所以,擁有了卡牌的孩子,會自發形成 " 鄙視鏈 ",當其他玩伴已經有了 " 價值連城 " 的卡牌,好勝心會促使他們不斷消耗零用錢,追求戰鬥力更高的卡牌。
看到這裏,有沒有體會到一種 " 賭徒困境 " 般的感覺。對于小學生來說,卡牌不僅傷錢包,還可能影響學習和家庭關系,繼而滑向 " 成瘾 " 的深淵。
" 成瘾性 " 不容小觑,監管缺失問題難解
火爆生意背後,奧特曼卡片的争議随之而來。
這幾年的新聞報道裏,孩子 " 亂花錢 " 購買卡片的現象十分普遍。2020 年底,浙江甯波一家外國語小學的男孩們,爲了不被老師沒收奧特曼卡片,悄悄在廁所 " 交易 ",擔心學生們玩牌喪志,學校三令五申,卻屢禁不止。
2021 年 9 月,據《1818 黃金眼》報道,一名小學生偷家裏的錢購買了數百張奧特曼卡,家長得知後,要求學校外的小賣部退錢,還痛斥商家 " 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2022 年 2 月,河南駐馬店一位 10 歲男孩 10 天内花了 9800 元奧特曼卡片。據男孩媽媽介紹,那些錢是準備過年時給老人的,結果除夕前一天發現少了這麽多錢,孩子的反常行爲,讓自己心情複雜。
随後,當男孩媽媽找到商家退款時,對方卻言之鑿鑿地表示這點錢不算多,還說孩子爲買奧特曼卡花費幾千一萬塊很正常。
當大量的資金以及精力被 " 奧特曼 " 所占據,真正留給學習的時間已所剩無幾,這是家長最擔心的症結所在。此前,市場監管總局曾在公開征求《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意見》中提及,盲盒經營者不得向 8 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 8 周歲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确認已獲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但矛盾之處就在于,奧特曼卡雖有 " 盲盒 " 的玩法,但界定并不清晰,這裏面就留下了不少可操作的空間。奧特曼卡牌目前的監管并不完善,迄今爲止官方也沒有公布過任何稀有級别卡牌的抽出概率。
或許是感受到了家長們排山倒海的怒氣,卡遊公司推出了一個《卡遊門店陽光公約》,其中規定:8 周歲以上未滿 18 周歲的顧客,單次消費超過 200 元需征得監護人同意,月累計消費超過 1000 元,需有監護人在場。
但這種公約的約束力有多大,彼此都心知肚明。根據新浪财經實地調查,在實際銷售卡牌時,很多商家并不會遵循相關要求,良莠不齊的市場零售體系,以及唯利是圖的商家功利形态,決定奧特曼卡售賣的 " 暗箱操作 " 不會少。
與其指望商家,還不如指望自己。有家長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撕掉孩子費心收集的卡牌,任由孩子哭泣到崩潰;還有家長看孩子癡迷奧特曼卡片,幹脆在網上買了那種論斤賣的卡片,以 " 極限滿足法 " 來讓孩子失去好奇心。
還有家長采取迂回引導路線,比如和孩子共同制定遊戲時間、使用場景和使用規則,同時給予孩子信任和支持,讓孩子自己做出判斷,畢竟堵不如疏," 一禁了之 " 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世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當初癡迷集水浒卡的 80、90 後們,可能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娃會 " 重蹈覆轍 " 地被奧特曼卡片所掌控,甚至大有 "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之勢。
隻是,不知當這群孩子們長大後,想到在攀比和跟風中不斷内卷買來的奧特曼卡牌,是幸福感居多,還是後悔更多呢?
參考資料:
1. 魚 sir 家長圈《孩子玩耍的盡頭,是奧特曼卡片》2. 商業人物《靠賣奧特曼卡片,這家公司一年淨賺十幾個億》3. 四象工作室《成本 1 毛利潤 15 億,奧特曼卡牌如何瘋狂收割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