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如果你喜歡的明星邀請你加微信聊天,你會加嗎?
也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覺得是被騙了。
現實中,還真就有這麽離譜的事情發生,騙子頂着明星的旗号大搖大擺地行騙,還成功了不少次。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上海警方抓獲假靳東團夥 8 人,讓不少人拍手稱快。
去年 9 月,一位王先生稱自己的母親因爲喜歡靳東,前前後後一共砸錢 20 多萬,懷疑母親是被騙了,所以趕忙報警。
至此,假靳東們的套路,才逐漸被摸清楚。
他們首先會以明星本人的名義,建立社交賬号,吸引一大批喜歡他們的粉絲們。
注意,這裏的明星可不是随便找個人冒充,騙子們會提前做好背景調查,了解每個明星的粉絲群體。
這其中,靳東就成了最容易被盯上的目标。
他出演過很多耳熟能詳的角色,比如《歡樂頌》中的譚宗明、《我的前半生》中的賀涵,都是大佬精英的氣質,成熟穩重,安全感爆棚。
再比如,《僞裝者》中的明樓,作爲明家長子,他有勇有謀,上能多方斡旋,下能保護家人,是智慧和膽量的代名詞。
再加上靳東本人的身上,總有一種溫和有禮、淡定自若的 " 老幹部 " 氣質,所以吸引了一大批媽媽粉爲之傾倒。
而這部分群體,恰恰也是對互聯網的使用不是那麽熟悉的人群,所以就被騙子當成了下手的目标。
在吸引到阿姨們的關注度之後,騙子就開始了逐層的套路。
先是邀請加入粉絲團,而後再僞造一個 " 靳東本人 " 的直播間,每天和阿姨們聊天。
而事實上,這個直播間隻是拿靳東的照片做背景,配上一些溫情款款的旁白,又或者是直接拿靳東本人的視頻播放,讓阿姨們誤以爲對話的真的是靳東。
通過和阿姨們聊天建立起更密切的關系後,騙子就會暴露出最終的真實目的,用 " 應援 "、" 投資 "、" 公益項目 " 等借口騙取源源不斷的錢财。
單這一次,就有不少 60 多歲的阿姨上了當。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阿姨,她每天都會去 " 靳東 " 的直播間裏聊天,偶爾還會語音聊天。
王阿姨的兒子第一時間察覺不對,就去網上進行了查證,發現靳東的官方賬号從來沒有開啓過類似的直播間活動,便立馬提醒母親。
奈何母親被直播間裏的 " 靳東 " 騙得團團轉,根本抵擋不住偶像這甜蜜的攻勢,一點都聽不進兒子的話,把自己的積蓄統統投了進去。
還有一位丁奶奶,偶然間在網上刷到了假冒靳東的視頻,便堅定地相信那就是他本人。
于是開始不間斷地發私信刷禮物,就算不吃飯不睡覺也得支持他,3 年時間被騙了 3 萬餘元。
丁奶奶的女兒也在發現後立馬進行了阻止,希望母親能夠意識到這個騙局,及時止損。
沒成想低估了母親的決心,爲了支持偶像,丁奶奶甚至瞞着子女去掃大街、撿垃圾賺錢。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靳東第一次被冒充了。
早在 2020 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江西 61 歲的黃大媽,在網上偶遇 " 假靳東 " 後,便瘋狂地迷戀上了他,不惜鬧得全家雞犬不甯,婚姻也瀕臨破碎。
黃大媽起初是在網上迷戀着靳東,每天從早到晚地刷着他的視頻,爲了他茶飯不思,人都瘦了十幾斤。
爲了讨他的歡心,黃大媽每次都會去直播間觀看,還下單購買産品。
漸漸地,黃大媽迷戀 " 假靳東 " 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不僅和兒子吵架、和老公動手,鬧着要離婚,後來更是直接離家出走,隻身一人跑去了長春,聲稱要勇敢追愛。
家人實在沒辦法,隻能聯系到了媒體,希望能夠幫忙勸一勸黃大媽,讓她清醒地意識到這從頭到尾就是個騙局。
結果黃大媽見着媒體之後,第一反應卻是懇求他們幫忙聯系靳東,說他已經在全網向她表白了,因爲他們兩個人有專門對應的信号,全國網友都知道這事兒。
還說 " 靳東 " 承諾要送她一套房,給她 100 萬。
即便到後來,靳東工作室已經親自現身打了假,黃大媽還是不願意相信自己掉進了騙子挖的深坑裏。
也許有人不禁要問:明明是一眼假的騙局,爲什麽會有這麽多人上當?
的确,這些假冒的賬号,在以靳東的名義發布短視頻時,簡直漏洞百出。
且不說賬号沒有經過任何認證,就連裏面的視頻,也都是人工剪輯而成的,畫面和嘴型根本對不上。
他們堂而皇之地說着:" 我是演員靳東,可不可以給我點點加号,我想見見你本人。"
下面卻一溜煙都是阿姨粉,直白地留言向其示愛。
這種騙術看起來似乎很低級,但是能夠騙到那麽多人,也值得我們去深思背後的原因。
黃大媽爲了網上的 " 靳東 ",不惜和家人鬧掰,然而深究下去,我們會發現,她的心裏似乎一直都有一塊情感的空缺。
年輕時接受了家裏的包辦婚姻,婚後的一地雞毛更是讓她對生活感到失望。
因爲從來沒有經曆過愛情,所以對這個虛拟情人有着情不自禁的迷戀。
這不是簡單的欠缺警惕意識,而是存有一種情感上的依戀,所以甯願逃避現實讓自己追尋一次理想中的愛。
就像有很多老人被騙買保健品、去銀行彙款,甚至有個别老人明知是騙局,還甯願往坑裏跳,爲的不過就是有人能說說話。
80 多歲的陳大伯,被騙後主動給騙子求情,說把他當幹兒子,因爲他比兒子還要關心自己。
空巢老人,明知是陷阱也要去銀行,就是想再聽有人叫聲爺爺。
他們明知對方是打着 " 愛 " 的幌子,實則爲了口袋裏的錢财,可還是認了。
原因無他,隻是那種言語之間的關心,會讓長久以來孤獨的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那些在假靳東賬号下留言的人,初看讓人啼笑皆非,覺得被如此淺顯的伎倆拿捏簡直不可思議,然而細細讀來,卻不免讓人心酸。
她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孤單無助,所以才會在網絡上索要一點點關心和陪伴。
如果我們都能夠對父母們再多一些關愛,願意拿出時間來,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解解悶,願意對他們的生活多一些關心和在意,他們是不是就不會那麽渴望來自陌生人的關懷。
心中有了愛,自然不需要再如饑似渴地汲取那些披着愛的外衣的假溫暖。
願我們都能記得,身邊有了太陽,才不再需要遠處的微光。
更别提那光的背後,還隐藏着别有用心的圖謀。
對身邊的人多一點關心和愛,那才是阻止他們踏入陷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