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著名摩擦學專家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溫詩鑄
于 11 月 3 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91 歲
溫詩鑄院士
是國内開展摩擦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一直堅守在摩擦學研究的前沿
出版學術著作 7 部共 12 版
爲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
摩擦學專業的研究生與博士後
有力推動了
摩擦學教育研究事業的發展
1
少年立志
學成後開 " 中國摩擦學 " 之先河
1932 年
溫詩鑄出生于江西豐城
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
他與家人颠沛流離、生活艱苦
童年的經曆讓他親眼目睹了
" 落後就要挨打 " 的社會現狀
時局動蕩
溫詩鑄從未放棄求學
考慮到祖國的安全與發展
需要先進的制造業提供保障
1951 年
他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
進入清華大學機械系
在校期間,他增長了知識
也拓寬了視野
在接觸了摩擦學相關知識後
他選擇以此爲研究方向
開始了他的摩擦學人生道路
面對一窮二白的祖國
他不畏國外技術封鎖
帶領課題小組
一步步探索、一次一次實驗
研制出了中國第一個陀螺儀平台
接着又爲我國的原子彈研究
提供了第一台鈾分離樣機
還創制了中國第一台超長進刀量的
程序控制機床
1979 年,年近五十的溫詩鑄
被派往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
進修摩擦學研究
海外學成歸國後
他将世界先進科學理論帶回祖國
對中國剛起步的機械工程學術界
開 " 中國摩擦學 " 之先河
在溫詩鑄的努力籌辦下
1988 年清華大學
摩擦學國家實驗室建成
他被任命爲實驗室主任
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溫詩鑄爲師生做報告,圖片來源于清華新聞網
2
學生眼中的 " 兇 " 老師
設立 " 溫詩鑄楓葉獎 "
在教學上
溫詩鑄的嚴厲是出了名的
雖然在生活中和學生相處的非常好
可一提到學術問題上
他就變成了學生們眼中的 " 兇 " 老師
有學生說
溫教授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
甚至有不合格的學生
被 " 辭退 " 的先例
雖然教學嚴厲
但他還是嚴中有 " 松 "
他說
年輕人在搞科研的時候必須
堅定信念、腳踏實地
同時創造性思維非常重要
他不希望學生循規蹈矩
而是希望他們能不拘一格
甚至希望學生們能出些 " 鬼點子 "
2012 年
由溫詩鑄院士發起成立的
第一屆 " 溫詩鑄楓葉獎 " 開始頒發
" 溫詩鑄楓葉獎 " 每年評審一次
是用于表彰和獎勵
在摩擦學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領域中
做出突出貢獻的摩擦學科技工作者
溫詩鑄院士經常鼓勵
學生和青年教師要敢于創新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他說:
" 科學工作者要有堅定的信念
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在坎坷和磨難面前要樂觀
要笑對人生 "
音容雖逝
風範長存
來源:綜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家、陝西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