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 2024 年最後一筆超級融資。
投資界獨家獲悉,智譜 AI 近期完成新一輪 30 億元人民币融資。據多位知情人透露,此次新進投資方包括多家戰投及國資機構,而君聯資本等老股東繼續跟投。
過去一年,國産 AI 融資曆曆在目。成立于 2019 年的智譜 AI,背後站着一群清華大牛—— CEO 張鵬本碩博均畢業于清華,董事長劉德兵、總裁王紹蘭同爲清華校友。短短五年時間,智譜 AI 已成爲國産 AI 标志性企業之一,身後也集結了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
盡管今年國内一級市場格外冷清,但 AI 融資卻依舊轟轟烈烈,動辄數億元的融資比比皆是,誕生了一批 AI 超級獨角獸: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萬物……這無疑是中國 AI 時代最生動的一抹寫照。
清華校友聯手
要打造中國版 OpenAI
這是一家從清華實驗室走出的獨角獸。
時間回到 2006 年,彼時清華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KEG 實驗室)發布 AMiner 平台,即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挖掘自然科學或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其中,張鵬在 2002 年從清華本科畢業後,便作爲碩士研究生進入 KEG 實驗室深造,此後他攻讀清華 2018 創新領軍工程博士。

智譜 AI CEO 張鵬
直到 2019 年,爲了将科研成果發揮出最大價值,張鵬與團隊決定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正式創立智譜 AI,目前由他擔任 CEO,清華校友劉德兵、王紹蘭則分别出任董事長和總裁一職。
智譜 AI 起步很快。正如張鵬此前表示,公司是帶着技術、帶着團隊、帶着客戶和市場直接啓動的," 我們一邊做核心的技術,一邊拓展市場。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有收入。"
2020 年,OpenAI 發布 GPT-3 大語言模型,AI 浪潮席卷全球。這也激發了智譜 AI 鬥志——于是在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際,團隊決定全力進行大模型的開發。2022 年 8 月,由智譜聯合清華大學打造的 GLM-130B 正式誕生。
進入到 2024 年,大模型戰火依舊,智譜 AI 也加快步伐,分别在今年 1 月和 8 月,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 和 GLM-4-Plus,還先後發布對标 Sora 的視頻生成模型 CogVideoX,以及對标 GPT-4o 的 GLM-4-VideoCall 和端到端語音模型 GLM-4-Voice。
眼下,商業化成爲擺在大模型公司面前共同的難題,智譜 AI 也不例外。據接近智譜 AI 的知情人透露," 今年智譜商業化收入相比 2023 年取得了 100% 以上的增長。" 對方提供了一組直觀數據——
智譜推出的 MaaS 平台,已吸引 70 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即使在 API 價格大幅普惠的情況下,開放平台 API 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30 倍,日均 Tokens 消耗量增長 150 倍。而 C 端産品智譜清言則擁有超過 2500 萬用戶,年化收入(ARR)超千萬級。
行至今日,智譜 AI 業務已覆蓋智能汽車、制造、大消費、金融、政務服務、醫療健康、遊戲娛樂、文化旅遊等行業。近期智譜的 AutoGLM 火爆出圈,更是帶動 Agent 成爲行業新焦點。
回望過去短短 5 年,國産大模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屬于智譜 AI 的征程仍在繼續。正如張鵬曾說過," 我們的目标永遠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并且讓機器服務人類。"
VC/PE 雲集
不久前估值已超 200 億
一路走來,智譜 AI 留給創投圈深刻印象。
早在成立伊始,智譜 AI 就獲得中科創星的天使輪投資。談及這筆投資,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曾對投資界回憶,當時投資團隊根據行業研究判斷,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将會成爲深度學習之後下一個重要技術方向。由此,智譜 AI 進入中科創星團隊的視野,并最終出手。
此後,不斷有頭部投資機構進入。2021 年 9 月,智譜 AI 完成 A 輪過億元融資,由達晨财智、華控基金、将門創投、圖靈創投、北京達凡、通智投資、棗莊通智、榮品投資、财智創赢、淩雲光等聯合投資。
時隔一年,智譜 AI 又獲得數億元人民币 B 輪融資,由君聯資本、啓明創投聯合領投。當時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表示," ‘大模型 + 大算力’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路徑,未來基于大模型形成變革性 AI 産業基礎設施将改變當前單一模型對應單一任務的人工智能研發範式,多模态大模型将成爲不同領域的共性平台技術。"
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則認爲,下一個十年,人工智能将走向認知智能,預訓練大模型是其核心技術推動力和關鍵基礎設施,讓 AI 吸收更多的知識去理解和思考,最終實現接近人類水平的認知。
震撼一幕出現在去年 10 月,智譜 AI 宣布 2023 年累計獲得超 25 億人民币融資,由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爲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裏、騰訊、小米、金山、順爲、Boss 直聘、好未來、紅杉中國、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内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今年初,智譜 AI 被爆完成新一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參與投資。而在稍早前的 9 月,中關村科學城公司宣布以投前 200 億估值領投智譜 AI,用于支持國産基座大模型的技術創新和生态發展。
至此,智譜 AI 崛起爲國産大模型最大獨角獸之一,這場創投圈火爆的融資競賽仍在繼續。
全球掀起史上最大競賽
國産 AI 軍團崛起
目之所及,AI 成爲今年最火爆的融資賽道。不久前,OpenAI 宣布最新一輪融資 66 億美元,投後估值達到 1570 億美元(超 11000 億元人民币),締造了年度最瘋狂的融資紀錄。
我們将目光拉回至國内,大模型融資曆曆在目。今年 9 月,潞晨科技獲得數億元 A++ 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石溪資本、Capstone Capital、領沨資本參與投資。背後掌舵者是一位 90 後教授尤洋,他畢業于清華,後在 UC Berkeley 攻讀博士,并成爲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系首位獲得 " 校長青年教授 " 殊榮的華人。
同一時間,無問芯穹宣布完成近 5 億元融資,投資方同樣驚人——聯合領投方爲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啓明創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聯想創投、小米、軟通高科等戰略投資方,國開科創、上海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臨港科創投擔任管理人)、徐彙科創投等國資基金,以及順爲資本、達晨财智、德同資本、尚勢資本、森若玉坤、申萬宏源、正景資本等财務機構。這是一支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推動集結的隊伍,發起人是汪玉教授,公司 CEO 夏立雪、首席科學家戴國浩均是汪玉的學生。
此外," 大模型五虎 " 中的另外 4 家企業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萬物,也在去年至今密集宣布融資,紛紛跻身獨角獸行列。
不同以往,我們看到這一波 AI 創業者均是名校出身——正所謂 " 北清華,南交大 ",清華系和上海交大系成爲 AI 江湖中響當當的力量;同時,坐落于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毫不遜色。
同時,AI 戰火也在城市中蔓延開來。去年 8 月,《成都市加快大模型創新應用推進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就已印發;上海快速跟進,已發布《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幹措施(2023-2025 年)》。
北京、深圳同樣勢頭強勁。今年 7 月,《北京市推動 " 人工智能 +" 行動計劃(2024-2025 年)》出台,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力争形成 3-5 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産品、100 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産品和 1000 個行業成功案例。
爲何會如此火爆?"AI 2.0 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革命。" 李開複一年前的判斷言猶在耳。孫正義更是描繪了一個極爲激進的 AI 普及時間表——擁有與人類同等能力的 AI 将在 2~3 年後到來,而超過人類 1 萬倍的超人工智能(AS)将在 10 年以内實現。
曆史的河流浩浩蕩蕩。此時此刻,我們正身處于 AI 新時代的起點,在這條新征途上,一批批來自不同背景的國産 AI 軍團,正從四面八方趕來集結,共同奔赴遠方。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12/544393.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