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 139 元,上映一周累計 5795 元。
打着深挖原著精髓旗号,開機時就因劇情魔改,而被網友判定爲爛片的《悟 . 空》,意料之中遭到了觀衆的嫌棄。
但像這樣蹭《西遊記》熱度,變着花樣薅羊毛的,《悟 . 空》不是個例。抛開慣常爆雷的 " 網大重災區 " 暫且不提,出自名導之手的也不在少數。
19 歲以場務身份入行的香港導演鄭保瑞,名下不乏《車手》、《怪物》這樣的口碑佳作。但他執導的《西遊記》系列,卻無一例外,全部翻車。
2014 年的《西遊記大鬧天宮》,讓孫悟空跟小狐狸牽起了尾巴,鐵扇公主成了玉皇大帝的妹妹不說,關鍵是人物智商集體掉線,雷人台詞更是讓人想捂臉。
唯一的亮點,或許隻有郭富城的 " 最帥牛魔王 "。
時隔兩年後,鄭保瑞又帶來了《西遊記之孫悟空之三打白骨精》。
這一次,郭富城從牛魔王變成了孫悟空,還有 " 鞏皇 " 加盟撐場,在片中飾演白骨夫人。其他配角,也都是當年人氣正高的當紅藝人。
可演員陣容再星光璀璨,特效再炫目震撼,連畫風都比上次接地氣,進步有目共睹,但還是輸在劇本質量太差。
最終留在觀衆印象中的,隻有白骨精的冷豔霸氣。
到了第三部《西遊記女兒國》,鄭保瑞幹脆走起了回頭路,把整個故事講成了膩膩歪歪的古偶言情,演技更是 " 不存在的 "。
至于喜劇元素,還不如梁詠琪的造型搞笑,真從頭尬到尾。
而周星馳的 " 降魔 "、" 伏妖 " 等兩部影片,品質則是階梯式下滑。
由他兼任導演、編劇的《西遊降魔篇》,既有屬于 " 西遊 " 的暗黑屬性,又完美将現實寓意融入其中,笑中有淚、令人回味。
但是到了《西遊伏妖篇》,整體畫風就變成了 " 徐老怪 " 慣有的天馬行空。雖然妖氣彌漫、氣氛十足,但卻因爲後半部分放飛太過,而讓整個故事出現了割裂感。
觀衆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喜歡的人愛其颠覆,不喜的嫌它劇情套路、梗爛無趣。
電視劇方面,爛出風格的則以 2010 年播出的浙江版《新西遊記》爲例。
這部由程力棟執導,集合了陳司翰、韓雪等藝人的劇集,開播後就因 " 雷人不償命 " 引發争議。
天生石猴變成了受惠于黃丹;猴哥兒認了許多的姐姐妹妹,不僅跟白骨精談起了戀愛,還一起聯手大鬧天宮;甚至于,跟哪吒之間都有了暧昧。
劇情尺度方面,也大得有點辣眼。
比如高老莊收八戒時,孫悟空變成的高小姐跟豬八戒之間,就有一段觀感不怎麽舒服的調情戲。
雖然很多觀衆對于浙江版的不滿,源自于很多故事情節改動太大。但也并不是說," 魔改 " 必定出不了經典。
由周星馳主演,走無厘頭搞笑路線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雖然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編劇獎,但上映時市場反饋卻不太如意。
但真正的好作品,經得起時光的沉澱。
當 " 大話西遊 " 系列時隔多年火起來後,越來越多的人 Get 到了其核心精髓,影片也在無數觀衆心裏被奉爲神作。
城牆上的至尊寶,城牆下的孫行者,紫霞仙子留下的那滴淚,還有穿越時空都改變不了的悲劇結局,都成了刻印在網友心中的經典橋段,并忍不住将自己代入情節之中。
一如某條熱評所說 " 一遍爛,兩遍笑,三遍哭 "。
隻可惜導演劉鎮偉非要狗尾續貂,搞出了後來的《越光寶盒》和《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即使他找來一大堆明星參演,但 " 清一色不是至尊寶 ",過度消費舊作真的太可不必。
2000 年播出的《西遊記後傳》,也是一部 " 蹭 " 光之作。除了唐僧師徒仍是主角外,跟原著完全沒什麽關系。
唐僧武力值爆表," 胖老頭兒 " 如來成了清秀美少年,還跟碧遊、白蓮花有了感情線,在兩人之間左右輾轉,加上那原地轉向、不斷重複的鬼畜式動作設計。
要說雷人,是真雷人,但隻要不跟《西遊記》原著關聯,故事本身的可看度,足以讓它不負 " 童年神作 " 的贊譽。
還有陳浩民、張衛健主演的幾部港版《西遊記》。
從故事情節來說,港版偏離原著設定很遠,很多情節更是原創。但因爲人物刻畫細緻、血肉豐滿,從而以情動人,繼而被觀衆接受認可。
不過,國内影視創作者再怎麽改動,人物基本都會保留原著設定,不敢過度偏離觀衆的固有印象。
而國外拍起來,就完全沒有顧忌。
日本導演福田純 1978 年執導《西遊記》時,不僅讓夏目雅子女扮男裝出演唐僧,還把如來變成了女相。
而觀世音,則以男身出鏡。
至于孫悟空師兄弟三個,走的是拙樸憨厚風。猴哥兒的原身是隻黑毛大猩猩,人形也不像 86 版那樣有美猴王風範。
豬八戒和沙僧,幹脆就是中年胡子大叔。
至于劇情能貼原著幾分,就不多說了。
如果說 78 版多少還有可取之處,那 2007 版則是将扮醜和聲嘶力竭大喊進行到底,大量現代元素的加入,更讓整個故事變得跟原著沒啥關系。
日本版不靠譜,韓國版更誇張。
2011 年的《西遊記歸來》,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了現代。大餅臉孫悟空既矮且肥,跟八戒傻傻分不清楚,劇情爛到看完都能申請 " 工傷 ",連 " 爛片中的戰鬥機 " 都不足以形容其雷人程度,有網友吐槽是 " 恐怖片 "。
俗話說 " 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 "。
如果既不能像 86 版那樣改編适當,還原人物精髓,也不能像 " 大話西遊 " 系列那樣挖掘故事深度,甚至連基本的賦予人物血肉情感都做不到,還是不要硬拍了。
這一點,不僅适用于《西遊記》,同樣适用于其它經典 IP。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