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技術全資持有的東莞極目機器有限公司,于 12 月 6 日完成了一筆大幅增資,其注冊資本從原來的 8.7 億元增加到 38.9 億元。這一動作會成爲華爲正式在機器人賽道發力的标志嗎?東莞極目是否會像深圳引望一樣,成爲華爲 " 不造車、幫助客戶造好車 " 的戰略平台?
" 極目 " 和 " 引望 " 這兩個名字對仗工整,似乎有所意指。
華爲是否也會複刻這一成功的經典戰例:自己不造 " 人 ",卻能複制并幫助戰略合作夥伴造 " 人 "?就像當初選中的小康股份,如今已經成爲賽力斯,是華爲汽車 " 不造車 " 戰略的最佳推廣平台。這既是華爲送給汽車行業的情書,也是戰書——與華爲合作會有何等發展,而拒絕華爲,則會面對何等迅猛的對手。
AI 改造家用電器是很容易的一步棋
賽力斯還是最早确認以 115 億元入股華爲引望的戰略投資者。華爲的 " 造車 " 與 " 不造車 " 兩條本來矛盾的戰略路徑,暫時妥協并彙流。
機器人賽道會是類似的故事嗎?東莞極目機器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6 月。從公開信息來看,該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各種土建工程,尚未正式投入運營。而賽力斯幾個月前明确公告以 115 億元入股深圳引望,獲取 10% 的股份,爲深圳引望定價。然而,深圳引望的注冊資本金仍是 10 億元,顯示交易尚未最終完成。
如今,東莞極目增資,華爲是否也會爲這一戰略平台引入戰略投資人?
從機器人賽道的發展來看,波士頓動力等人形機器人公司的商業化進展并不順利。波士頓動力幾經易主,至今尚未找到确定的商業模式。而馬斯克的擎天柱系列機器人多次亮相,但始終停留在展示道具的水平。馬斯克似乎更像是在利用這一領域,爲其自動駕駛業務拓展技術試驗,同時招募相關人才。
這一賽道尚未成熟。在此前的華爲開發者大會上,人形機器人曾短暫亮相;而國内某手機大廠努力讓自己的機器人 " 搖搖晃晃 " 地走過舞台,成果與馬斯克的擎天柱如出一轍,更多是展示道具。
此外,另一家手機大廠明确表态聚焦機器人賽道技術投入,但至今未取得實質進展。
人形機器人的真正成熟,絕不會比馬斯克的 FSD(全自動駕駛)到來更早。按照馬斯克的時間表,這甚至不會在 AGI(通用人工智能)實現之前發生。
華爲顯然不屑于通過人形玩具獲取估值。
早在 10 年前,華爲機器人領域的讨論就已與汽車戰略同時出現。直到今天方才動手,華爲更可能着力于打造真正市場化的機器人産品,而非人形玩具。這是華爲的機會——就像當年的小康股份一樣,那些合作夥伴無法獨立完成智能電動車的升級,而華爲消費者業務則爲其植入新的靈魂,同時更換了 " 手腳 "。
如今,機器人賽道上的多數公司,包括所謂的一衆獨角獸,與 5 年前的小康股份相比并無太大進步。華爲消費者業務的算力平台,或許會成爲這些機器人的 " 新靈魂 "。關鍵問題是,除了華爲消費者業務之外,還有哪些公司能夠成爲東莞極目的合作夥伴?
尴尬的是那些機器人獨角獸,華爲的産品力會暴露某些公司産品價值方面的弱點。機會可能更多是那些傳統的家電廠商,他們有一定的現金流和市場,這是東莞極目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也願意爲提高自己的估值買單。
真正進入市場的反而是不太像 " 機器人 " 的機器:酒店送貨機器人、自動掃地機、美國市場的割草機、泳池清洗機器,以及寵物自動喂食機等。這些市場中,中國公司已經确立了明顯的産品份額優勢,但多數産品的質量口碑并不理想。
一家港股上市的知名機器人公司,其傳統的教育機器人業務表現平平,但其少有人關注的寵物用品機器卻反而表現不錯。然而,這樣的一個産品賽道,如何支撐該公司數百億的估值?
這些市場對華爲消費者業務而言過于瑣碎。幾十萬台貓砂盆、割草機或掃地機的銷量顯然不足以引起華爲的興趣。但這些機器内置的相似芯片系統和算力,仍可以成爲華爲芯片平台的客戶,就像當前汽車市場的情況一樣。
多年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用 " 中央廚房 " 來形容台積電的商業模式。這一比喻在 AI 芯片制程與制造能力受限的當下仍然貼切。但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方案廠商基于産品思路與方向打造的解決方案,可能更符合 " 中央廚房 " 的定位。
深圳引望和東莞極目或許正是如此。從另一方面來講,這樣爲高通、MTK 所忽略的産品市場,也正可以幫助華爲拓展、優化,其獨特制程的本土芯片産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