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矽基研究室,作者 | kiki
在如今的中文互聯網上,随意進入一個社交媒體平台,你很容易被類似的 "AI 搞錢生意 " 所吸引。"AIGC 零成本賺錢 ""AI 公衆号從入門到變現 "" 用 AI 寫小說,月入過萬不是夢 "...... 在 AI 圈類似的造富故事也不在少數,比如近期因 Sora 而爆火的自媒體博主李一舟,被網友戲稱爲「中美兩大 AI 巨頭之一」,與 OpenAI 創始人平起平坐。在全網起底李一舟的輿論風暴下,「矽基研究室」發現,李一舟 AI 課已在視頻号、抖音下架。
圖源:網絡
從熱鬧的創業圈到每一個關注科技變化的普通人,AI 正在成爲一項新的搞錢工具。普通人能夠靠 AI 逆襲嗎?真的能替代主業,實現博主們口中的造富夢嗎?爲了弄清這些問題,帶着好奇我們先是統計了一些當下媒體報道中能實現 " 搞錢夢 " 的生意。先不用說李一舟通過賣課三年内賺了 1.75 億元,還有的也靠着 AI 繪畫、AI 銷售、AI 服務等實現了人生逆襲。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梳理了當下的 AI 搞錢路數,和其中的一些有着類似 AI 造富夢的「普通搞錢人」聊了聊,發現 AI 搞錢是一種「痛并快樂着」的體驗,有的人一開始就奔着搞錢而去,現在卻隻能賺回課程費,有的人一開始隻是想學記技能,但沒想到卻讓 AI 成爲了一個副業。
需要指出的是,這裏所謂的「普通人」指的是,區别于有着高技術背景且對 AI 工具有着幾年深度學習的用戶,我們所選取的案例對象大多是輕度或中度的 AI 工具使用者,且大多數的人還在持續學習中。
在了解的過程中,讓我們感觸最大的有二:一是普通人靠 AI 賺錢是一門利用信息差和時間差的生意,沒有任何新意,長期來看注定不可持續。二是,普通人擁抱 AI 既是一種被動内卷、害怕落後的焦慮,但也有一種主動擁抱趨勢的樂觀。
如果你與我們一樣也是上述語境下的「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借此文了解 AI 對生活的改變,同時也可以用來創業或避坑。畢竟誰都不想成爲被割的韭菜。
01 AI 賣課:大 V 吃肉,普通人喝湯
作爲一項傳統古老的生意,如果說電商的盡頭是直播帶貨,那麽 AI 搞錢的盡頭也許是賣課,過去幾天内因賣課火遍全網的李一舟無疑也印證了這一點。去年 4 月,因 ChatGPT 爆火當時也引發了一輪熱潮,流傳網絡的一則 ChatGPT 培訓課收入統計表列舉了部分大 V 的「造富傳奇」。比如,有的大 V 靠着一門課 279 元,17 天招了 10000 人,賺了 279 萬元。
大 V 靠 ChatGPT 培訓課的收入預估,圖源:網絡
此前根據「紅星資本局」的調查,在這張圖中,知識星球中排名前 4 的培訓課,除去平台扣除的手續費,按最低 100 萬元來算,企業主拿到的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做培訓課的已經賺了幾百萬 " 的說法也不誇張。「矽基研究室」了解到,除了知識星球外,還有小報童等平台,目前也成了 AI 搞錢人奔赴的社區。
那麽,普通人能夠靠 AI 賣課逆襲嗎?
Andy 是一位線下内容社區從業者,從去年 ChatGPT 爆火開始,他就一直關注 AI 的最新進展,由于接觸早,同時加入很多社群進行學習,Andy 先于身邊的很多人能靈活地使用海内外熱門的 AI 工具,很多同事和朋友也開始向他請教一系列的 AI 問題,這讓他萌生了賣課的想法。" 一開始不是奔着賺錢去的,隻是想要做些 AI 知識的科普 "。Andy 說。
很快,Andy 就和此前 AI 社區中的一位好友組成了「賣課搭子」,在去年 7 月先是推出了第一期的 AI 入門課程,面向對 AI 感興趣的本地小白,課程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的知識科普、賬号注冊以及工具的使用等。據 Andy 的觀察,當時市面上類似的課程已經很多,且不乏一些大 V,因此 Andy 和合夥人想到是的用「小班化賺口碑」,以「線下 + 線下」的形式,做本地 AI 小白的生意。第一期課程結束後,Andy 就拿到了可觀的收入,且由于服務好,第一期課程結束後,由于口碑好,入門課後續還開了三期。
Andy 後來複盤自己早期變現經曆,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有社區人脈與運營的資源與經驗,另一方面就是「小班化」保證了交付結果,賺了口碑。
但到了現在,Andy 已經終止了賣課生意,原因在于一是市面上類似的課程已經越來越多,Andy 的本地小班模式也開始被模仿。二是,在 Andy 看來,AI 賣課本質上還是一門渠道和 IP 生意,頭部喝湯,尾部喝湯。
一位從事電商賣課的運營人員 Echo 告訴「矽基研究室」,如果硬要排序,決定成交額的因素,除去投放,IP 自身的營銷能力 + 狀态>内容>運營。" 有的人就是能說到你的痛點,用話術引起你的焦慮。"
而爲焦慮付費本身就是知識付費的底層邏輯。随着未來 AI 的發展,類似的 AI 賣課熱潮也會持續。Andy 說,普通人如果想要做 AI 賣課,首先需要接受一個基本常識:風口已經過去了,賺大錢的也是少數。如果還是想要嘗試,一是對自己項目的交付結果負責,二是盡可能地找準自己的長處,比如去盡可能地提純自己的用戶。三是,渠道上,選擇合适自己的内容創作平台。
02 AI 繪圖:變現可行,但時刻焦慮
另一個被普通人納入「AI 搞錢路子」的典型案例就是 AI 繪圖。
社交媒體不缺 AI 繪圖搞錢博主,圖源:小紅書
海内外頭部大廠和創業者在文生圖模型上互相開戰,但對距離戰場遙遠的普通人而言,利用 AI 繪圖搞錢的方式也非常原始,「矽基研究室」總結發現,其實主要有五種:
一是,在社交媒體或平台,批量售賣産品,比如電腦壁紙、海報、數字藏品、表情包等。以 AI 壁紙爲例,「矽基研究室」觀察發現,單價在 2-10 元内(通常以壁紙包形式,包含 2-4 張壁紙),還有則是以年度會員形式付費,單價一般在都不超過 60 元。
二是,通過社交媒體引流,接廣告商單;
三是,接定制項目,有大小之分,既有和品牌商合作,有的項目高達五位數,也有做各類的 AI 設計,價格根據具體項目而定。
四是,衍生業務,賣實體産品,如手機殼、文創産品等。
五是,收徒賣課。(沒錯,宇宙的盡頭是賣課)
非設計專業出身的阿滿在裸辭 GAP 期間,開始嘗試做 AI 繪畫生意。她形容自己一開始就是奔着「賺生活費去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花了 299 元報名了自己關注的一個 AI 設計師的課程後,阿滿開始了自己的「搞錢」路子。
她先是通過在社交媒體上開設賬号,大号主打「國風 AI 畫手」人設,每日都會分享自己的 AI 繪圖作品,小号則是分享自己的 AI 繪圖過程,分享 prompt 以及各類後期工具。" 大号負責售賣作品,小号負責收徒 "。阿滿告訴「矽基研究室」,2 個月時間,阿滿兩個賬号加起來的粉絲數已過萬。
由于風格的差異化,阿滿就接到了不少商單,其中既包括一些國内 AI 繪畫平台的邀約,還有就是與參與一些品牌的 AI 繪圖合作。阿滿認爲,現在很多品牌方也對 AI 制圖的态度很開放,隻要風格合适,價格還是非常可觀的。但盡管并不缺需求,這些定制化項目對她的審美、設計以及對專業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 AI 制圖,在改圖和揣摩甲方需求上也要花費很大的溝通成本。" 而且 AI 工具進化太快了,必須要時刻跟進腳步,也很焦慮。" 阿滿說。
在阿滿所在的 AI 繪畫社區裏,她已經算是幸運者。很多和她一起參加課程,同時開始做賬号的學員,有的是寶媽,有的是學生,也有大公司的管理層,很多人嘗試後,因爲沒有時間,看不到商業化的可能,很快就放棄了。
"AI 繪畫門檻不高,但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還要搞清楚自己要什麽。" 阿滿說。她身邊很多半路出家的 AI 繪畫師有的就是爲了搞錢,所以會繼續精進自己的工具使用能力,還有的隻是爲了快樂,将腦子中的想法用 AI 表達出來。
更多的 AI 繪畫平台與社區也正在湧現,對一個普通人而言,至少不缺工具。除了國外的 Midjourney、DALL · E 3、Imagen 2、Stable Diffusion 外,國内目前絕大多數的 AIGC 企業都已配置了 AI 繪畫功能。但也正因爲工具多元,目前 AI 繪圖的火熱存在諸多待解争議,如版權、隐私等。
03 AI 小說:和 AI 吵架,從碼字工到泥瓦匠
幾個月前,還在想要通過 AI 小說搞錢的李米決定放棄這門副業生意,原因在于自己在寫小說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在和 AI 吵架。
李米的故事與大衆所熟悉的 AI 小說熱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事實上,文本作爲 AI 落地最早的媒介形式之一,早在 2016 年,日本有兩支科研團隊就曾将 AI 引入小說創作中,還拿着這個作品參加了「日本星新一獎」比賽,騙過了評委的眼睛。而在最近斬獲芥川獎的 33 歲女作家九段理江,也自己曝出書中大約有 5% 的文字直接由 AI 生成,由此也再度引發了文學界和科技界的争論。
《東京同情塔》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未來, 主角是一位建築師 圖源:網路
AI 小說,能不能幫普通人搞錢?李米告訴「矽基研究室」,一般有三種途徑:一是參加部分平台舉辦的 AI 大賽,有直接的獎金。二是如果過去有網文寫作的經驗,可以将 AI 融入自身已有的工作流,提高效率。三是可以利用 AI 與圖文結合,例如出版兒童繪本等。
由于李米在大學期間有過平台寫文的經驗,因此起初覺得上手 AI,融入已有的工作流不是什麽難事,因此給自己了個「月入過萬」的小目标,但很快她發現,難的不是用 AI 寫小說,而是「煉 AI」的過程。" 很多人覺得用 AI 寫小說是一件自動化的事,但我大多數時間都在和它吵架。"李米提到,「讓生成的文字看起來不那麽 AI」就是持續困擾她的問題。
首先,要确保咒語,也就是 prompt 足夠精确有效,對應的内容才能符合預期。其次,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與 AI 對話和對内容生成的修改上。李米舉例到,寫好每章情節大綱後,她一般會同時生成 5-6 個版本,将能用的部分縫合在一起,補充細節。" 花費的時間也不比實際寫文少。"
李米形容自己的 AI 小說工作,從過去一個無情的「碼字女工」,變成了一個「拆拆補補的瓦匠」,實際收益比過去做底層作者高了一點,但距離「月入過萬」還有很遠的距離。
總結來看,如果想要靠 AI 小說賺錢,有優勢的普通人有兩類:一些本身具備技術背景的人,他們寫出的 prompt 更精細。
比如,下圖是一位在真格基金舉辦的 AI 小說大賽的獲獎者的 prompt,創作者 Elfe 一位程序員,她在 prompt 直接用了表格,甚至寫了一段代碼。另一類可能是更熟悉網文爆文經驗的成熟作者。阿滿提到,身邊有的成熟作者通過 AI 短劇出海,也有新的出路。
Elfe 的 Promp 記錄,圖源:真格基金
" 但大多數人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阿滿說。
04 總結:普通人靠 AI 月入過萬,是門玄學
盡管上文都是一些個體失敗案例,但說實在的,這本身就是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真要靠 AI 實現所謂的财富自由,月入穩定的五位數,對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是坊間的傳說,是人生的激勵,但也是爲焦慮埋單的前提。
普通人靠 AI 月入過萬的機會有多大?最後我們将這個問題丢給了百度的文心一言和剛剛收獲新融資的獨角獸月之暗面的 Kimi Chat。
這是文心一言的回答,主打一個廢話文學。
這是 Kimi Chat 的回答,給出的搞錢門路和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當 AI 都開始「勸學 AI 理智」,普通人究竟靠 AI 賺錢真的是一條好出路嗎?也歡迎讀者們提供建議(或者搞錢路子也行)。
參考資料:
1、36 氪:AI 寫小說不完全指南:請注意,别被 AI 氣死
2、開菠蘿财經:誰在靠 AI 繪畫 " 搞錢 "?
3、鏡觀台:" 普通人 " 想用 AI 賺錢,還有機會嗎?
4、投中網:" 李一舟何許人也 "
文中受訪人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