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領教工坊 ,作者鄧康明
作者:鄧康明
來源:領教工坊 ( ID:ClecChina )
編者按:組織發展,如何讓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如何甄别牛人,又如何培養牛人?領教工坊領教、阿裏集團前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鄧康明結合多年的實戰經驗,在私董會小組活動上以《經營者盡人事》爲題,做了精彩的分享。
01
組織發展,如何讓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組織是什麽?組織就是一群人爲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規則去完成共同的事,這就是組織。聽上去有些拗口,但沒關系,組織就是一些資源,一些流程,一些價值觀,然後不斷的實踐,形成行爲,變成習慣,最後就是文化。最終來說,組織是一個文化。
我始終覺得文化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起因。所以要梳理價值觀,然後在制度人事獎懲上,慢慢産生這樣的結果。
組織建設大體上就是:
使命、願景、價值觀
戰略制定
組織架構及核心人才保障
重要體系建設,包括崗位和職級體系,績效與激勵制度,人才年内生機制
會議與溝通機制
你要想好,組織建設應該完成什麽事情,選擇哪幾個點切入點?這是個戰略性的思考。
組織結構的演變,就是從團夥到團隊再到組織,從創始人 " 個人意願 " 到 " 團隊目标 " 到 " 組織使命 " 的發展過程,最終應該形成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職業化的規章制度流程,完善的幹部梯隊,甚至出現官僚、山頭、諸侯,這叫完整的組織建設。一個公司如果沒有諸侯,沒有僵化,沒有官僚,它就還處在早期一點的階段,組織完成建設以後,是好跟不好并存的。所以 HR 要對抗的是還沒有到組織階段已經出現了諸侯、官僚、僵化。
從企業發展和成長的角度來看,0~1 階段是什麽樣?産品大概原型出來,有一定的用戶,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還要看規模化複制,這個階段團夥是最有效的。
1~10 團隊的階段,是大規模扶持高速成長的時候,擴區域、擴用戶群。團隊時期有清晰的目标,清晰的 KPI,清晰的激勵處罰制度,創始人的意願變成組織的目标。
從人事的、人才結構的角度上,HR 的人要抓結構,抓人才。阿裏大概 10 年 ~15 年時間完成的一個新的、脫離了身份标簽的核心團隊。
HR 如果有雄心、有戰略,真的對得起公司,就要幫公司找回戰略責任,搭建一個多元組合的,新的核心經營班子,這個經營班子來源于戰功,打勝仗,打敗仗,起死回生,百煉成鋼。
02
選育用留,HR 的永恒命題
01,如何甄别牛人?
老闆常常說你們要找些牛人進來,什麽叫牛人?什麽叫好幹部?
對我來說有三個角度:第一個綜合段位要高,即能舉一反三,從事件中歸納,找到方法論、路徑,然後再演繹,所以典型的結構化思維就是歸納、演繹、舉一反三。
第二是思維模式是開放式的,非零和的,很少對于異己異見持一個抵抗防禦評價的态度。這是我從馬雲身上看到的,他典型的态度是 " 别争了,先拿進來聽,好不好再說 ",他對于自己不舒适的、不同意的事情,是不抵抗、不判斷、不拒絕的。再就是信守承諾,對于目标的忠誠,言出必踐的履行,說到幹到,老子幹不到我不說,你也别逼我說。
第三個心智模式是能夠自我認知和覺察,同時是意義驅動,具有使命感。
"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錯了,發生問題了,不是說别人不行,管别人行不行,老子先看看自己行不行,能不能改善。這就是反求諸己。
另外,人的成就動機不一樣。有一句話叫 " 極度渴望成功,願付非凡代價 "。有兩類人,一類說老闆發展我,我去幹;另一類是讓我幹兩份活,給錢。所以成就動機高的人,不會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他更看重長期的所得價值,也懂得現實跟理想之間永遠要務實的态度去對待,這叫彈性潛力。這類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就看你怎麽塑造他。
總體來說,牛人大概就是這樣的段位、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其實真正現實中的牛人能做到其中的兩點,潛力就非常大了,值得認真對待,好好培養。
02,如何培養牛人?
簡單地講一個角度,組織的欲求和個人欲求永遠會有沖突,比如今天你在廣州做區域經理,在廣州有家,有客戶基礎,但公司需要開拓沈陽東北區,把你從廣州調動了沈陽,還要開拓新的客戶關系,這就是個人與組織之間的矛盾。
如果是組織優先和合作性兩個維度比較高的人,他大概率能進核心決策團隊。如果是個人欲求導向,而且個體的戰鬥力非常強的人,那麽這種人就是賺錢改善生活的人,别跟我談名利,我就是掙錢掙錢,典型的獨狼。
獨狼人群是中層幹部的主要來源,變化是從個人優先轉向組織優先,則大概率産生中層幹部。
員工則是個人優先,但合作性也很強,大體上處在組織 60% 的人群中間,他們潛力有限,談不上成就動機,但是一個組織需要一些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出力,按時出勤、到位、幹活,也别跟他談使命、願景、價值觀、談理想。
我們培養人,培養什麽樣的人才?
我在跨國公司的時候,通過指标選拔,什麽潛力、績效、測評,我覺得作用不大。獨狼就是值得發掘的人群,因爲他們競争性強,能力很強,大部分的獨狼是不大有機會上去,但一旦上到中層,假以時日,進到核心層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簡單地說,你就唯業績來看,從普通員工 Top100 個人拿 10 個人,Top10 個人中拿 1 個人出來,看值不值得培養到中層去。如果你 Top1000 個人就 100 個人值得關心,100 個人裏有 10 個人出來的,你花兩、三年時間從獨狼裏找到未來進到公司中高層和核心團隊的人,這個概率永遠是在的。
如果你有政委體系,有組織發展體系,就讓他們去做人群分類,從分類裏抽出 10%~20% 進到幹部水池,用兩、三年選育用留培養、輪轉。你認真對待這些人,他們會給你清晰的回報,不認真對待,永遠想從外邊摘現成的果子,有可能但比較成本會更大。隻有你沒有辦法培養,短期裏獲得不了的能力,但對公司的業務進展又極其關鍵的,則從外面招聘。
如果一年公司 7、8 個核心團隊,20、30 個中高層,一年不要超過 2、3 個高管進來,這個組織還扛得住。如果你一年招 6、7 個人進來,組織不一定消化得了,失敗的概率會非常大。所以這就是三七定律,7 成内部培養,3 成外招,相對組織的承受力是有機會扛得住的。
03,HR 如何挑戰自己?
HR 的人跟團隊溝通的時候,問問這些問題,我們到底能爲公司解決什麽問題,創造什麽價值?
其實你最終要建立的是文化。在你的努力之下,在你的管理團隊的努力之下,員工在你這裏有沒有歸屬感、價值感、有沒有成長?
怎麽建立歸屬感,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方法。我覺得,歸屬感就是在你這裏有安全歸屬、團隊氛圍公開、透明。舉馬雲的例子,馬雲每年中國農曆新年之前會有一封信,講公司今年的好壞,爲什麽做得好或者不好,講公司獎金的原則,講公司各部門的排序,他們的獎金多少?公開、透明。其實沒有事情,是不能通過溝通解決,隻要你敢溝通,這件事它比你想象的困難一定會被呈幾何級數降低。
員工有沒有成長,一個角度來看,員工在你這幹了兩年、三年以後,有獵頭公司來挖你牆角,在你這拿 1 萬塊,人家給 2 萬塊,你應該高興,他走不走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他的市場價值是增值的,如果從來沒有公司打電話,那就沒有價值,沒成長。
另外,之于成長,教是最好的學習,分享成長。讓那些晉升到經理,晉升到總監的人經常去講課,一方面講課是訓練結構性思維和獲取團隊認可的最佳的途徑。另一方面,分享公司成長,大家共同努力帶來的收益,無論現金的,期權的,分享給應該分享的人。
員工有價值感,公司必須是清晰、簡明的文化。我們說,3 人行必有人師,5 人之中有人傑,7 個人之中一定有混蛋。人就是這樣,人多了就一定有混蛋,公司到了組織階段一定會山頭、官僚、政治。所以要簡明、清晰。我們說一緻性、透明性就是對抗這些事情,盡量要調動、拆結構,1 個事業部拆成 3 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再拆到 5 個部門,人員輪轉、獎懲處罰,讓它透明、簡單。把事情從簡單走到複雜是必須要走的路,到了複雜之後,再讓它回到本真一點,簡單一點。
最終我期待着你們跟你們的老闆一起走向商業成功,在行業裏被尊重。
一個長久地,持續地獲得人力來源補充的東西是公司的口碑,超過其他競争對手的口碑,口碑中間重要的是老闆的口碑,怎麽幫助老闆建立一個好的口碑?老闆好的口碑是交班,培養人。
前面說了 HR 是淡泊名利的,遠離聚光燈。在你們困難的時候想一想,零落成泥碾作塵,不就這麽回事嗎?第二個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個終于可以了衆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了。
最後,别期待老闆鼓勵你,因爲你的期望對于這個人群是不現實的。找到路徑做正确的事情,剩下的事兒聽天由命,我靜、我清、" 我心光明,亦複何言 "。(本文完)
作者:鄧康明,領教工坊領教,阿裏集團原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車好多集團原執行總裁,微軟大中華區原人力資源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