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林漢垚
編 輯丨李玉敏
圖 源丨 21 财經
近日,又有五家上市公司在 A 股市場發布公告,披露踩雷信托産品相關信息。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 2023 年以來,已有 30 餘家上市公司披露信托産品逾期信息,涉及金額超 20 億元,所涉信托公司超 5 家。
" 剛兌 " 經驗或讓上市公司形成路徑依賴
1 月 31 日,民生控股披露 2023 年業績預告,預計 2023 年全年歸屬淨利潤虧損 1.35 億元– 6850 萬元,并表示 2023 年度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較大,主要系公司對持有的 " 中融 - 彙聚金 1 号貨币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 計算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1 億元。
1 月 31 日,金博股份發布公告,持有的中融信托産品合計人民币 6000 萬元,其中:" 隆晟 1 号 "3000 萬元、" 澤睿 1 号 "3000 萬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信托産品均已逾期、尚未兌付。基于謹慎性原則,按所持有的中融信托産品 100% 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6000 萬元。
1 月 30 日,金房能源發布公告,2023 年度,公司購買的 " 中融 - 圓融 1 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 共計 1.7 億元人民币,産品已逾期、尚未兌付,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該信托産品确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1.19 億元。
1 月 30 日,微光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購買的部分中融信托産品出現未按期兌付的情形,使得理财産品的整體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基于謹慎性原則并結合客觀現狀,确認了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合計 2.04 億元。1 月 30 日,恒銀科技購買的 " 國民信托 · 慧金 87 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 到期日爲 2022 年 12 月 20 日,已逾期本金 1.7 億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公司委托國民信托起訴相關方,截至 2023 年末該案件尚未開庭審理,預計該項投資累計減值 50%。
上市公司 " 踩雷 " 信托産品并非個例,并且随着年報季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踩雷信托産品的情況。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 2023 年以來,已有 30 餘家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産品出現逾期,涉及金額近 20 億元,其中約有 20 家 A 股上市公告踩雷中融信托旗下産品。
前央企信托财富中心負責人李斌向記者指出,上市公司購買信托是爲了提高閑置資金利用效率,提高資金收益。同時,信托産品過往 " 剛兌 " 的經驗讓上市公司形成了路徑依賴。
部分上市公司仍熱衷信托産品
盡管最近幾年信托暴雷的情況時有發生,上市公司可以投資的理财産品也包括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财、證券公司理财、投資公司理财、信托等多種,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将信托産品視爲心頭好。
根據 wind 數據統計,在 2018 年有 100 家上市公司購入信托産品,金額合計 380.92 億元。随後呈波動下降趨勢,2020 年,有 105 家上市公司購入信托産品,金額合計 313.63 億元;2021 年,有 101 家上市公司購入信托理财,金額合計 316.51 億元;2022 年,有 76 家上市公司購入信托産品,金額合計銳減至 171.61 億元。但在 2023 年有 67 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産品,規模已增至 208.73 億元。
對于信托行業的風險,德邦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在研報中指出,在近幾年金融強監管、防風險的大背景下,中融信托風波,并不代表信托行業整體風險較大,乃至将引發金融行業系統風險。
有信托業内人士也向記者分析,當下信托産品對于上市公司還是有吸引力的,但在産品挑選上可能要更加注重平衡風險和收益。
對于上市公司如何選擇信托産品,李斌表示,一般情況上市公司會" 軟硬兼顧 "," 硬門檻 " 包含信托機構評級和投研能力、投資方向和底層資産等,這些關鍵指标是準入的基本門檻。除了 " 硬門檻 ",上市公司還會考慮 " 軟實力 ",比如關鍵決策人偏好、投資者關系和當地營銷團隊服務等。
李斌指出,信托産品仍是上市公司閑置資金的主要流向之一,但相較前幾年,上市公司投資意向已大大降低,信托産品暴雷風險對公司聲譽和股價波動的不良影響讓上市公司産生猶豫。
上述業内人士則建議,過往暴雷的都是房地産等行業的非标資産,因此,上市公司在非标資産的選擇上要更加審慎,同時也可以嘗試信托公司主動管理的債券投資産品,這類産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
SFC
本期編輯 鍾海玲 實習生陶陶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