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爆發的時代,英偉達憑借其強大的 GPU 芯片幾乎壟斷了 AI 芯片市場,成爲衆多科技巨頭競相追逐的合作夥伴。
然而,蘋果公司卻始終與英偉達保持着微妙的距離,甚至可以說是在刻意回避。事實上,2000 年代時,雙方曾有過短暫的 " 蜜月期 ",但随着時間推移,雙方的矛盾不斷加劇。
這不禁引發人們的好奇:蘋果爲何一直拒用英偉達?這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 " 恩怨情仇 " 和戰略考量?
蘋果一直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統,而大量采購英偉達的 GPU,無疑會削弱蘋果在 AI 領域的主導權。爲了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蘋果采取了多種策略。
但随着 AI 角力的深入,蘋果面臨着訓練更大更好的模型的壓力,這将需要更多的高端 GPU。短期内,雙方的競合關系可能仍将存在。
曆史恩怨:從 " 蜜月期 " 到 " 冰河期 "
蘋果與英偉達的合作并非一開始就充滿敵意。早在 2001 年,蘋果就曾在其 Mac 電腦中采用英偉達的芯片,以提升圖形處理能力。當時,雙方關系良好,甚至可以用 " 蜜月期 " 來形容。
然而,這段蜜月期并沒有持續太久。
雙方關系出現裂痕的第一個重要事件,發生在 2000 年代中期。當時,史蒂夫 · 喬布斯曾公開指責英偉達竊取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當時喬布斯是其主要股東)的技術,這無疑給雙方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2008 年,雙方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當時,英偉達生産的一批存在缺陷的 GPU 芯片被應用在包括蘋果 MacBook Pro 在内的多款筆記本電腦中,引發了大規模的質量問題,被稱爲 "bumpgate" 事件。
英偉達最初拒絕承擔全部責任和賠償,這激怒了蘋果,也直接導緻了雙方合作關系的破裂。蘋果不得不延長受影響 MacBook 的保修期,并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和聲譽損失。
據 The Information 援引蘋果内部人士透露,英偉達高管長期以來将蘋果視爲一個 " 要求苛刻 " 且 " 利潤微薄 " 的客戶,不願爲其投入過多資源。而蘋果在 iPod 成功後,也變得更加強勢,認爲英偉達難以合作。此外,英偉達試圖對蘋果移動設備使用的圖形芯片收取許可費,也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商業與技術策略的博弈
除了曆史恩怨,蘋果拒用英偉達也與其一貫的商業策略密切相關。
蘋果一直強調對産品軟硬件的全面掌控,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統。爲了實現這一目标,蘋果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在芯片領域,蘋果更是走在了行業前列。從 iPhone 的 A 系列芯片,到 Mac 的 M 系列芯片,蘋果不斷推出性能卓越的自研芯片,逐漸擺脫了對英特爾等傳統芯片巨頭的依賴。在這種背景下,蘋果自然也不願意在 AI 芯片領域受制于英偉達。
蘋果希望擁有對關鍵技術的完全控制權,以确保産品性能的優化和差異化競争優勢。而大量采購英偉達的 GPU,無疑會削弱蘋果在 AI 領域的主導權,使其在産品創新和技術路線上受到限制。
此外,英偉達的 GPU 雖然性能強大,但也存在功耗高、發熱量大的問題,這對于追求輕薄便攜的蘋果産品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蘋果一直緻力于将産品做得更輕、更薄、更高效,而英偉達的 GPU 在一定程度上與其設計理念相悖。
蘋果曾多次要求英偉達爲其 MacBook 定制低功耗、低發熱的 GPU 芯片,但未能如願。這促使蘋果轉向了 AMD,并與其合作開發定制的圖形芯片。雖然 AMD 的芯片在性能上略遜于英偉達,但其在功耗和散熱方面的表現更符合蘋果的需求。
AI 浪潮下的新挑戰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發展給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爲了在 AI 領域保持競争力,蘋果需要訓練更大規模、更複雜的 AI 模型,這無疑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更多的 GPU 資源。
爲了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蘋果采取了多管齊下的策略。
首先,蘋果主要通過亞馬遜和微軟等雲服務提供商租賃英偉達的 GPU,而不是大量購買。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大量資金投入和長期依賴。
其次,蘋果曾使用 AMD 的圖形芯片,并與谷歌合作使用其 TPU(張量處理單元)進行 AI 模型訓練。
此外,蘋果正在與博通合作開發自己的 AI 服務器芯片,代号爲 "Baltra",預計到 2026 年可投入量産。這款芯片不僅用于推理,還有可能用于訓練 AI 模型。
盡管蘋果一直努力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但在短期内,雙方的競合關系可能仍将長期存在。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